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0,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马监
水监
秘监
军监
监郡
官监
监河
监护
监视
胄监
宫监
三监
监督
国子监
监试
《漢語大詞典》:马监(馬監)
官名,亦为官署名。掌马政。汉书·金日磾传:“ 日磾 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 日磾 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 元 丁复 《题画马为方远上人赋》:“ 唐 人为马置马监,奚官果是何物儿?”
《漢語大詞典》:水监(水監)
(1).水鉴。谓以水为镜。监,通“ 鑑 ”。书·酒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 孔 传:“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
(2).古代掌管水利的官。亦指掌管水利的官署。 元 严度 《〈白虎通〉序》:“余分水监,歷 常 之 无锡 。”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三:“高阜之处,水监既不可缺,而低下之处乃谓不必置立,何不思之甚也?”
《漢語大詞典》:秘监(祕監)
官名。即秘书监。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胡祕监 旦 素不为公( 寇準 )所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翥:“ 冯 因言:‘昔忝知举,祕监赋重叠用韵,以论策佳,輒为改之,擢寘高第,颇记忆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贞观 中, 魏徵 、 虞世南 、 颜师古 继为祕监,请购天下书。”
《漢語大詞典》:军监(軍監)
军中司监督之职者。《汉书·王莽传中》:“内置司命军正,外设军监十有二人,诚欲以司不奉命,令军人咸正也。”
《漢語大詞典》:监郡(監郡)
监察郡县。亦指监察郡县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序:“监御史, 秦 官,掌监郡。”说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诗谈》:“ 魏公 开宴召三人者同赏,时 王禹玉 作监郡, 王荆公 为幕官, 陈秀公 初授卫尉寺丞为过客,其后四人皆相继登台辅。” 元 虞集 《福州总管刘侯墓碑》:“﹝ 至元 ﹞二十二年,盗起其属县,监郡几陷贼手,侯破贼出之。”《剪灯新话·申阳洞记》:“ 天歷 间,父友有任 桂州 监郡者,因往投焉。”
《漢語大詞典》:官监(官監)
指负责监督的官吏。 元 傅若金 《长芦》诗:“水国常含卤,沙场业煑盐。转输分使出,征榷置官监。”
《漢語大詞典》:监河(監河)
庄子·外物:“ 庄周 家贫,故往贷粟於监河侯。”后因以“监河”或“监河侯”泛指出贷钱物的人。 唐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诗:“监河受贷粟,一起辙中鳞。” 宋 陆游 《莫笑银杯小答乔太傅》诗:“会当拂衣归故丘,代书贷粟监河侯。” 明徐复祚《投梭记·应聘》:“相公,你赋《长门》不媿 相如 ,贷监河真同 庄叟 。” 清 朱奕恂 《秋日杂感》诗:“监河赊许供江水,营室虚偿贷聘钱。”
分類:指出钱物
《國語辭典》:监护(監護)  拼音:jiān hù
1.督察。《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2.法律上指对未成年人及禁治产人,尽监督保护之责,以确保其人身、财产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的安全。
《國語辭典》:监视(監視)  拼音:jiān shì
1.监临视察。《北史。卷七。齐显祖文宣帝本纪》:「有司监视,必令丰备。」《水浒传》第一一三回:「郭世广使人赍赍至三大王府里,辩看了来文。又差人来监视。」
2.对于人物或场所实施暗地观察,以便明瞭其活动和目的,而利侦查的进行。
《漢語大詞典》:胄监(胄監)
即国子监。亦指国子监的生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北场口语之多:“然向来被议者,主试皆南人,举子皆胄监,岂畿辅子衿,皆曾史耶?” 王国维 《残宋本〈三国志〉跋》:“其板在 南宋 时当已入胄监,自是而入 元 西湖书院,而入 明 南雍。”
《漢語大詞典》:宫监(宫監)
(1).即太监。 唐 王建 《宫词》之八六:“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前汉书平话》卷中:“太后转身,起令宫监,暗将到鴆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明熹宗:“有老宫监言, 明 熹宗 在宫中,好手製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史料》:“宫监一概遣散,自谋生计。”
(2).犹宫禁。旧唐书·刘文静传:“ 晋阳 之地,士马精强,宫监之中,府库盈积。”新唐书·刘文静传:“ 文静 与 寂 作符敕,发宫监库物佐军兴。”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祠署并宫监,羊房暨酒库。”
(3).官名。 隋 唐 时离宫设有宫监、副监。新唐书·高祖纪:“ 高祖 留守 太原 ,领 晋阳 宫监,而所善客 裴寂 为副监。”
《國語辭典》:三监(三監)  拼音:sān jiān
周武王灭殷,封纣子武庚于商旧都,并分封管叔、蔡叔、霍叔于殷都之东、西、北,就近加以监视,称为「三监」。
《國語辭典》:监督(監督)  拼音:jiān dū
1.监视督促。《三国演义》第三○回:「吾筹策已定,汝可回邺都监督粮草,休教缺乏。」《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奉著将令,监督筑城。」
2.职官名。负责监视督促的长官。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八四。户部。仓庾》:「大通桥监督,满汉各一人。」
《國語辭典》:国子监(國子監)  拼音:guó zǐ jiàn
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隋、唐、宋、元、明、清称国子监。晋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清末改革学制,自光绪三十二年起设学部,国子监并入学部。
《國語辭典》:监试(監試)  拼音:jiān shì
1.监视考试。《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教学经书,躬自监试。」也作「监考」。
2.负责监督考试的官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监临主考之处,还有同考官,内外监试,提调,弥封,收掌,巡缉,各官,挤满了一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