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盘 → 槃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龙尾(龍尾)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 杜预 注:“龙尾,尾星也。” 汉 张衡 《天象赋》:“歷龙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兹。”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华歆 字 子鱼 , 平原 高唐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非名士,肯把猪肝累使君?” 王国维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诗:“幸免 仲叔 累猪肝,颇觉 幼安 惭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尔雅·释草》“拔蘢葛” 晋 郭璞 注:“似葛,蔓生,有节, 江 东呼为龙尾。”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乌蔹莓》:“俗名五爪龙, 江 东呼龙尾。”
(4).砚名。亦泛指砚。 宋 苏轼 《龙尾砚歌》:“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 清 钱谦益 《赠砚》诗:“紫纯端砚镇书楼,牛后真令龙尾羞。”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取麟毫麝煤龙尾凤笺来。”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元 欧阳玄 《河防记》:“隄前置龙尾大埽,龙尾者,伐大树连梢繫之隄旁,随水上下,以破嚙岸浪者。”
(6).古国名。 南诏 的别称。《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南詔 ,或曰 鹤拓 、曰 龙尾 ……本 哀牢夷 ,后乌蛮别种也。”参见“ 南詔 ”。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无锡 西龙尾陵道者, 春申君 初封 吴 所造也。”《隋书·酷吏传·崔弘度》:“ 弘度 妹先适 迥 子为妻,及破 鄴城 , 迥 窘迫升楼, 弘度 直上龙尾追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筑道陂陀以上城,其道下附於地,若龙垂尾然,故曰龙尾。”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步登龙尾上虚空,立去天颜无咫尺。”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趁朝龙尾还如梦,稳卧牛衣得此生。” 钱曾 笺注:“ 宋敏求 《长安志》:鐘楼鼓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 李上交 《近事会元》: 含元殿 侧有龙尾道,自平阶至地,凡詰曲七转,由 丹凤门 北望,宛如龙尾下垂於地焉。”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华歆 字 子鱼 , 平原 高唐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非名士,肯把猪肝累使君?” 王国维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诗:“幸免 仲叔 累猪肝,颇觉 幼安 惭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尔雅·释草》“拔蘢葛” 晋 郭璞 注:“似葛,蔓生,有节, 江 东呼为龙尾。”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乌蔹莓》:“俗名五爪龙, 江 东呼龙尾。”
(4).砚名。亦泛指砚。 宋 苏轼 《龙尾砚歌》:“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 清 钱谦益 《赠砚》诗:“紫纯端砚镇书楼,牛后真令龙尾羞。”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取麟毫麝煤龙尾凤笺来。”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元 欧阳玄 《河防记》:“隄前置龙尾大埽,龙尾者,伐大树连梢繫之隄旁,随水上下,以破嚙岸浪者。”
(6).古国名。 南诏 的别称。《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南詔 ,或曰 鹤拓 、曰 龙尾 ……本 哀牢夷 ,后乌蛮别种也。”参见“ 南詔 ”。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无锡 西龙尾陵道者, 春申君 初封 吴 所造也。”《隋书·酷吏传·崔弘度》:“ 弘度 妹先适 迥 子为妻,及破 鄴城 , 迥 窘迫升楼, 弘度 直上龙尾追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筑道陂陀以上城,其道下附於地,若龙垂尾然,故曰龙尾。”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步登龙尾上虚空,立去天颜无咫尺。”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趁朝龙尾还如梦,稳卧牛衣得此生。” 钱曾 笺注:“ 宋敏求 《长安志》:鐘楼鼓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 李上交 《近事会元》: 含元殿 侧有龙尾道,自平阶至地,凡詰曲七转,由 丹凤门 北望,宛如龙尾下垂於地焉。”
《漢語大詞典》:回薄(迴薄)
(1).谓循环相迫变化无常。《鹖冠子·世兵》:“精神回薄,振荡相转。”《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回薄,振荡相转,云蒸雨降,纠错相纷。” 李周翰 注:“回薄振盪,相转无常。”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二:“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宋 王安石 《上李仲偃运使启》:“岁时回薄,气候沍寒。” 清 刘大櫆 《天道上》:“天地也,日星也,山川也,人物也,相与回薄於宇宙之间。”
(2).盘旋回绕。《宋书·符瑞志下》:“紫气从 景阳楼 上层出,状如烟,回薄良久。” 宋 叶适 《石洞书院记》:“君又荫茂密以崇其幽,植芳妍以绚其阳,左右面势,彼此回薄。”
(3).指迂回绕行。 明 方孝孺 《勉学诗》:“ 黄河 西北来,云自 崑崙 坵,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1).循环变化。《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迴薄兮,振盪相转。” 李善 注:“斯则万物变化,乌有常则乎。《鶡冠子》曰:‘……精神迴薄,振荡相转。’”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意气风云倏如昨,岁月春秋屡迴薄。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番梅花落。” 清 沈谦 《引声歌》:“大化迴薄,与仙者邻。”
(2).萦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忽有一洲自生,沙流迴薄。” 南朝 宋 鲍照 《岁暮悲》诗:“昼色苦沉阴,白雪夜迴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万里沧江,一峡束之,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
(2).盘旋回绕。《宋书·符瑞志下》:“紫气从 景阳楼 上层出,状如烟,回薄良久。” 宋 叶适 《石洞书院记》:“君又荫茂密以崇其幽,植芳妍以绚其阳,左右面势,彼此回薄。”
(3).指迂回绕行。 明 方孝孺 《勉学诗》:“ 黄河 西北来,云自 崑崙 坵,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1).循环变化。《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迴薄兮,振盪相转。” 李善 注:“斯则万物变化,乌有常则乎。《鶡冠子》曰:‘……精神迴薄,振荡相转。’”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意气风云倏如昨,岁月春秋屡迴薄。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番梅花落。” 清 沈谦 《引声歌》:“大化迴薄,与仙者邻。”
(2).萦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忽有一洲自生,沙流迴薄。” 南朝 宋 鲍照 《岁暮悲》诗:“昼色苦沉阴,白雪夜迴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万里沧江,一峡束之,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
《漢語大詞典》:折旋
(1).曲行。古代行礼时的动作。《韩诗外传》卷一:“立则磬折,拱则抱鼓,行步中规,折旋中矩。”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无礼……黄门侍郎 裴之礼 号善为士大夫,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僮僕,接於他人,折旋俯仰,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朱子语类》卷一○五:“折旋是直去了復横去,如曲尺相似。其横转处欲其方如中矩也。”
(2).形容舞姿。 唐 李白 《清平乐令》词:“谁道腰肢窈窕,折旋消得君王。”
(3).返回;转身。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翊圣敬刘海蟾》:“此人既已受度,未肯便就仙职,折旋尘中。”《明史·顾佐传》:“百僚过者,折旋避之。”
(4).形容来回奔逐。 宋 岳珂 《桯史·隆兴按鞠》:“一日,上亲按鞠,折旋稍久,马不胜勩,逸入廡间。”
(5).周旋。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若目见而身折旋其间, 吕公 以为其长不独在文字也。”
(6).形容山势的曲折盘旋。
(2).形容舞姿。 唐 李白 《清平乐令》词:“谁道腰肢窈窕,折旋消得君王。”
(3).返回;转身。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翊圣敬刘海蟾》:“此人既已受度,未肯便就仙职,折旋尘中。”《明史·顾佐传》:“百僚过者,折旋避之。”
(4).形容来回奔逐。 宋 岳珂 《桯史·隆兴按鞠》:“一日,上亲按鞠,折旋稍久,马不胜勩,逸入廡间。”
(5).周旋。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若目见而身折旋其间, 吕公 以为其长不独在文字也。”
(6).形容山势的曲折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