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直言谠议(直言谠议)  拼音:zhí yán dǎng yì
正直的议论。宋。钱易《南部新书。甲》:「每侍臣赐对,则左右悉去,故直言谠议,尽得上达。」
分类:正直议论
《国语辞典》:直言骨鲠(直言骨鲠)  拼音:zhí yán gǔ gěng
正直敢言,刚毅不屈。唐。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
《国语辞典》:直言尽意(直言尽意)  拼音:zhí yán jìn yì
坦率的说出内心全部的话。《汉书。卷九。元帝纪》:「直言尽意,无有所讳。」
《国语辞典》:直言取祸(直言取祸)  拼音:zhí yán qǔ huò
因言语鲠直而招致灾祸。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七出:「下官目睹其奸,不容不奏,岂不知直言取祸。」也作「直言贾祸」。
《国语辞典》:直言危行  拼音:zhí yán wéi xìng
行为端正,言语正直。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
《国语辞典》:直言无忌(直言无忌)  拼音:zhí yán wú jì
有话直说,毫无忌讳。如:「为求正义公理,他直言无忌,毫不畏惧。」
《国语辞典》:直言勿讳(直言勿讳)  拼音:zhí yán wù huì
直说事实,毫不隐瞒避讳。《明史。卷一六四。弋谦传》:「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也作「正言不讳」。
《国语辞典》:直言正论(直言正论)  拼音:zhí yán zhèng lùn
正直的言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二:「王荆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论折之,不能胜。」
分类:正直言论
《国语辞典》:正色直言  拼音:zhèng sè zhí yán
态度严正,直言无讳。《晋书。卷八四。王恭传》:「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也作「正色危言」。
分类:态度严正
《漢語大詞典》:假言直言推理
第一个前提是假言判断,第二个前提和结论都是直言判断,分别肯定或否定该假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