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信据(信據)  拼音:xìn jù
1.确实可信的證据。如:「白纸黑字就是最好的信据。」
2.相信,作为證据。《聊斋志异。卷一一。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國語辭典》:确信(確信)  拼音:què xìn
1.确实相信。如:「我确信努力不懈的人必定成功。」《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薛教授见了这等神奇古怪的,确信是神仙。」
2.正确的消息。《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又有自己关切的几个学生,也盼早得他们一个中不中的确信。」
《漢語大詞典》:泥信
拘泥一面,过分相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国语辞典》:不信道  拼音:bù xìn dào
不相信。元。王实甫《破窑记》第四折:「世间人休把儒相弃,守寒窗终有峥嵘日,不信道到老受贫穷。须有个龙虎风云会。」
《国语辞典》:采信(采信)  拼音:cǎi xìn
因相信而采纳或用来作为处置的依据。如:「被告的陈述證据不足。法庭不予采信。」
《国语辞典》:才怪  拼音:cái guài
令人难以相信的意思。如:「艳阳高照,去操场打球,不晒晕才怪!」
分类:相信意思
《漢語大詞典》:营信(營信)
谓受迷惑而相信。汉书·叙传下:“季末淫祀,营信巫史。”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邓展 曰:“营,惑也。”
分類:迷惑相信
《漢語大詞典》:拘信
过分相信。《后汉书·蔡邕传》:“忘礼敬之大,任禁忌之书,拘信小故,以亏大典。”
《國語辭典》:信得过(信得過)  拼音:xìn de guò
敢于相信。如:「你可信得过我?」也作「信得来」。
分類:相信
《漢語大詞典》:逆信
事先即相信别人诚实不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信者逆信,诈者逆诈。” 刘昞 注:“推己之信,谓人皆信,而诈者得容为伪也;推己之诈,谓人皆诈,则信者或受其疑也。”
《國語辭典》:众议成林(眾議成林)  拼音:zhòng yì chéng lín
众人的议论可使平地成为树林。形容舆论的力量很大。《淮南子。说山》:「众议成林,无翼而飞。」
《國語辭典》:无徵不信(無徵不信)  拼音:wú zhēng bù xìn
没有證据,不能使人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漢語大詞典》:无徵不信(無徵不信)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郑玄 注:“徵,或为证。” 明 李贽 《复宋太守书》:“且无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骇愕。故凡论説,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 夏 礼、 殷 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 周 礼。”
《國語辭典》:无翼而飞(無翼而飛)  拼音:wú yì ér fēi
1.没有翅膀而能飞。比喻事物不须推行,即能迅速流传。《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唐。刘禹锡〈楚望赋〉:「贪贾来贸,发于怀握,无翼而飞,润于丰屋。」也作「毋翼而飞」。
2.比喻物品无故遗失。北齐。刘昼《刘子。卷四。荐贤》:「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也作「不翼而飞」、「毋翼而飞」。
《漢語大詞典》:同命运共呼吸
形容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我们都是同命运共呼吸的人,难道还不能互相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