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反义词(反義詞)  拼音:fǎn yì cí
意义相反的词。如「真」和「假」、「高」和「低」、「好」和「坏」等。
《國語辭典》:反證法  拼音:fǎn zhèng fǎ
一种證明定理的方法。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假定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称为「反證法」。也称为「归谬法」。
《國語辭典》:反作用  拼音:fǎn zuò yòng
1.相反的作用。
2.参见「反作用力」条。
《漢語大詞典》:极则必反(極則必反)
谓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國語辭典》:归谬法(歸謬法)  拼音:guī miù fǎ
为證明某一命题成立,先提出与此命题相反的假设,再从这个假设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以否定此假设而肯定原来的命题。也称为「反證法」。
《國語辭典》:表面张力(表面張力)  拼音:biǎo miàn zhāng lì
液体表面层因受到其内部液体分子吸引力(称为内聚力)的作用,以致向内缩收趋向最小面积,因此液体表面形成类似张紧的弹性膜。在物理学上,表面张力定义为液体表面每单位长度所呈现的张力,或液体表面每单位面积所储存的位能。空中下落的水滴或叶面上的水珠,其形状近似球形,皆是主要源自于表面张力的效应。
《國語辭典》:唱反调(唱反調)  拼音:chàng fǎn diào
比喻提出相反的意见或采取相反的行动。如:「你老是跟老闆唱反调,不怕被炒鱿鱼吗?」
《國語辭典》:北辙南辕(北轍南轅)  拼音:běi chè nán yuán
比喻行动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驰。参见「南辕北辙」条。清。洪升《长生殿》第四六出:「多谢娘娘指引。枉了上下俄延,都做了北辙南辕。」
《國語辭典》:北辕适楚(北轅適楚)  拼音:běi yuán shì chǔ
比喻行动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驰。如:「此人的理想与行动北辕适楚,真是匪夷所思。」唐。陆长源〈上宰相书〉:「盖北辕适楚、圆凿方枘,欲求扶,倾愈疾,其可得乎?」
《國語辭典》:背道而驰(背道而馳)  拼音:bèi dào ér chí
朝著相反方向奔驰。常比喻所要到达的目标和实际进行的方向完全相反。如:「从台中到台北,车子应朝北开,你却上了往南车道,这不是背道而驰吗?」「想考上大学就该勤奋读书,而你现在却整天到处晃荡,这不是背道而驰吗?」
《國語辭典》:北辕适楚(北轅適楚)  拼音:běi yuán shì chǔ
比喻行动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驰。如:「此人的理想与行动北辕适楚,真是匪夷所思。」唐。陆长源〈上宰相书〉:「盖北辕适楚、圆凿方枘,欲求扶,倾愈疾,其可得乎?」
《國語辭典》:斥力  拼音:chì lì
物体间互相排斥的力量,如同性磁极或同性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即称为「斥力」。
《漢語大詞典》:从…到…
用于指相反的两个极端或绝然不同的两物以示范围之广。例如:从婴儿到火炉。
《漢語大詞典》:器满则覆(器滿則覆)
亦作“ 器满将覆 ”。 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新唐书·苏安恒传:“物极则復,器满则覆;当断不断,将受其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是年 鸞 出行边,惟督臣与雁行,即巡抚亦僉坐,不敢具宾主,若兵备则竟隅侍, 鸞 晏然受之。人谓其器满将覆矣。”
《漢語大詞典》:扭绞(扭絞)
(1).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方向转动。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九章:“只见他颓丧地坐在庙门前的台阶上,两肘搁在膝头,手里扭绞着几根野草。”
(2).反复搓动;反复转动。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他扭绞着给煤屑渗黑的两只大手。”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 阿兴 一直在痛苦地扭绞着脑筋,他始终想不出一个好方法来处置自己和处置仇人。”
《國語辭典》:南辕北辙(南轅北轍)  拼音:nán yuán běi chè
从太行山去楚国,本应驾车向南,但车夫却向北行,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典出《战国策。魏策四》。比喻行动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驰。如:「这个结果与原先计画,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太远了!」也作「北辙南辕」、「北辕适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