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相因  拼音:xiāng yīn
1.相当、合适。《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梁尚宾听说,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2.相依。唐。元稹《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
《漢語大詞典》:相因相生
互相承袭,互相促进。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夫因朴生文,因拙生巧,相因相生,以至今日。”
《国语辞典》:转转相因(转转相因)  拼音:zhuǎn zhuǎn xiāng yīn
辗转传递,相互因循。《汉书。卷一○。成帝纪》:「周行天下」句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在位者皆不知阴阳时政,转转相因,故令后人遂不知也。」
《分类字锦》:黛碧相因
杜甫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分类:
《國語辭典》:陈陈相因(陳陳相因)  拼音:chén chén xiāng yīn
原指京都仓库的粮食逐年增加,致陈粮上再堆陈粮。《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后比喻因袭旧例,而无革新进步。
《國語辭典》:倚伏  拼音:yǐ fú
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语本《老子》第五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祸福相因互有连带的关系。《文选。谢惠连。秋怀诗》:「夷险难豫谋,倚伏昧前算。」《文选。刘孝标。辩命论》:「交错纠纷,回还倚伏。」
《國語辭典》:袭吉(襲吉)  拼音:xí jí
因前卜不吉,却一再重卜而得吉。《左传。哀公十年》:「事不再令,卜不袭吉。」《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
《漢語大詞典》:习吉(習吉)
谓再卜重得吉兆。《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僉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 蔡沉 集传:“习,重也。”按,习与“袭”通。重衣谓之袭,因有重义。
分類:得吉吉兆
《國語辭典》:相坐  拼音:xiāng zuò
一人犯罪,连带他人一同治罪。《淮南子。泰族》:「商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漢語大詞典》:祥习(祥習)
谓吉兆相因袭。左传·襄公十三年:“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 杜预 注:“五年五卜皆同吉,乃巡狩。”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岳滨有和会,祥习在卜征。”
《国语辞典》:初秋图(初秋图)  拼音:chū qiū tú
民国时期画家高剑父的作品。整幅构图虚实相因,均衡而有变化,层次节奏动人。并以岭南派的写生手法,成功的刻画出极富诗情的初秋景色。
《国语辞典》:寒暖色  拼音:hán nuǎn sè
色彩的色相因人生理感觉的差异所形成的色系。光度和色度强的色相,给人有扩张和迫近视线的现象,产生温暖的感觉,如红、黄、橙等,称为「暖色」。相反的,给人有寒冷的感觉,如青、绿、紫等,则称为「寒色」。
《國語辭典》:祸福相倚(禍福相倚)  拼音:huò fú xiāng yǐ
祸与福互相依存,往往福因祸而生,而祸中也潜伏有福的因子。参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条。《旧唐书。卷七一。列传。魏徵》:「祸福相倚,吉凶同域,唯人所召,安不可思。」
《國語辭典》:祸福倚伏(禍福倚伏)  拼音:huò fú yǐ fú
祸与福互相依存,往往福因祸而生,而祸中也潜伏有福的因子。参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条。如:「世事往往是祸福倚伏,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宋。刘一止 试馆职策:「故圣人畏无难而不畏多难,以其因难而能图也,又况祸福倚伏之理为未易料者。」
分類:相因因而
《國語辭典》:祸福倚伏(禍福倚伏)  拼音:huò fú yǐ fú
祸与福互相依存,往往福因祸而生,而祸中也潜伏有福的因子。参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条。如:「世事往往是祸福倚伏,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宋。刘一止 试馆职策:「故圣人畏无难而不畏多难,以其因难而能图也,又况祸福倚伏之理为未易料者。」
分類:相因因而
《國語辭典》:鲁酒薄而邯郸围(魯酒薄而邯鄲圍)  拼音:lǔ jiǔ bó ér hán dān wéi
楚会诸侯,鲁、赵皆献酒,鲁酒淡而赵酒浓,楚的主酒吏向赵国求酒,赵不允。吏便以鲁淡酒换赵浓酒,楚王因酒淡兵围邯郸。典出《庄子。胠箧》。比喻无端蒙祸或莫名其妙遭受牵累。如:「处世要戒慎小心,有时更要避免鲁酒薄而邯郸围,无辜受害。」
分類:展转相因
相因
【三藏法数】
谓以所作善恶业相为因,由因感果,无有断绝,故名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