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吐肝露胆(吐肝露膽)
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 明 李贽 《复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亦作“ 吐肝胆 ”。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二十餘年倾盖之友,六七十岁皓皤之夫,万里相逢,聚首他县,誓吐肝胆,尽脱皮肤。”
《漢語大詞典》:乌集之交(烏集之交)
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管子·形势解:“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
《漢語大詞典》:送抱推襟
真诚相待的意思。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六:“ 康祺 独怪 容甫 ( 汪容甫 )受少宰旷代之知,復得 仪徵 相国、镇洋制府送抱推襟,慇慇以国士相期待。”
《国语辞典》:一碗水往平处端(一碗水往平处端)  拼音:yī wǎn shuǐ wǎng píng chù duān
比喻不偏不倚,以公道相待。《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别著急,他怄你呢。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国语辞典》:披肝挂胆(披肝挂胆)  拼音:pī gān guà dǎn
比喻竭诚相待,忠贞不二。明。沈采《千金记》第二六出:「众将官,当职蒙皇上之恩宠,领兵家之大权,在我者披肝挂胆,在尔者并力同心。」也作「披沥肝胆」。
《国语辞典》:不平等待遇  拼音:bù píng děng dài yù
对待身分条件相同的人使用高低不同的相待标准。通常指对较低一方而言。如:「同样是来参赛的球队,我们却受到了不平等待遇。」
《漢語大詞典》:腹心相照
犹言肝胆相照。谓人与人之间以赤诚相待。《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大丈夫腹心相照,何处不可通情?”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漢語大詞典》:等礼相亢(等禮相亢)
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廝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
《漢語大詞典》:倾抱写诚(傾抱寫誠)
谓推诚相待。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君既习於 祁公 ,又与诸君倾抱写诚,契合无间。”
分類:推诚相待
《國語辭典》:开诚布公(開誠布公)  拼音:kāi chéng bù gōng
语本《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宰相以其开诚布公之岁月,弊弊焉于调遣科降之间。」也作「推诚布公」。
三世不相待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三世之法,新新生灭,更不相待也。维摩经弟子品曰:「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相待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他相待,藉以存立也。如三线相待为三角,若缺一线则不能。一切之有为法,自他互待亦然。色境待眼根而为色境,眼根待色境而为眼根,短待长而为短,长待短而为长也。新译仁王经中曰:「诸法相待,所谓色界眼界眼识界,乃至法界意界意识界。」注维摩经弟子品曰:「肇曰:诸法相待生,犹长短比而形也。」
【佛学常见辞汇】
相对的意思,如有低就有高,有左就有右是。
相待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有之一。如待短而有长,待长而有短,待东而有西,待西而有东是也。见智度论十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有之一。(参见:三种有)
【三藏法数】
待即对待之义。谓如长短、彼此等,实无长短,亦无彼此;以相待故,乃有长短等名。是则长因短有,短因长有。彼亦因此,此亦因彼。东西南北,皆亦如是,故名相待有。
相待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二妙之一。圆教之外,存藏通别之三教,以三教之粗,显圆教之妙,是名相待妙。泯三教而归圆教,妙之外无粗之形可待,是名绝待妙。即法华已前所说之圆教为相待之妙法,法华所说之圆教为绝待之妙法也。
【三藏法数】
彼此互形曰相,以彼望此曰待。彼此互形者,形即形比之义,谓以前四时三教所说之法为粗形,后法华所说之法为妙。以彼望此,曰待者,待即对待,谓对前之粗,显后之妙也。
相待假
【佛学大辞典】
(术语)相待之法,无自体,例如长待短为长,则无长之自性,短待长为短,则无短之自体,长短共无实之体性,而相待存于假,故云相待假。成实论所说三假之一。此有二种,如眼识之待眼根,谓之观待假,如长之待短谓之形待假。新译仁王经中分别此二者,单名观待假为相待,名形待假为不定相待。
【佛学常见辞汇】
相待是相对的意思,如长对短而有长,短对长而有短是,这些相对而有之法,如长和短的本体,只有假相而无实体,叫做相待假。
【三藏法数】
待即对也。谓一切诸法各有待对,如对长说短,对短说长,对无说有,对有说无,是名相待。了此一切对待之法,本无实体,皆是假名,是名为假。又如众生身中,以生对死,以少对老,亦复如是,故名相待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