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散殊
各不相类;各有区别。《礼记·乐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孔颖达 疏:“以天高地下不同,故人伦尊卑有异,其间万物各散殊涂,礼者别尊卑,定万物,是礼之法制行矣。”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一:“夫材性散殊,不可致之於一涂;爱尚不同,不可纳之於一趣。”
分類:相类区别
《國語辭典》:丑夷(醜夷)  拼音:chǒu yí
同侪、平辈。《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漢語大詞典》:相伦(相倫)
相类似;相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决水:“俗谓之 澮口 ,非也,斯 决 灌 之口矣……盖 灌 澮 声相伦,习俗害真耳。”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遗下:“《传》穆天子传)载天子犬马鸟兽,不过如此,不惟视《山海》之怪,迥不相伦,即如《王会》所记,九尾之狐、两首之彘、比翼之鸟亦絶未见。”
《漢語大詞典》:伦侯(倫侯)
秦 爵名。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史记·秦始皇本纪:“伦侯 建成侯 赵亥 、伦侯 昌武侯 成 、伦侯 武信侯 冯毋择 。” 司马贞 索隐:“爵卑於列侯,无封邑者。伦,类也,亦列侯之类。”
《漢語大詞典》:相状(相狀)
相类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按释 法显 行传,西国有爵离浮图,其高与此相状。”
《漢語大詞典》:合盘(合盤)
(1).犹合掌。指诗文中对偶句意义相类者。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三:“一日有一门生归省,兼告养病还家。 西涯 集同门诸人饯之,即席赋诗为赠。诸人中独 汪石潭 才最敏,诗先成,中有一联云:‘千年芝草供灵药,五色流泉洗道机。’…… 西涯 曰:‘归省与养病是二事,今两句单説养病不及归省,便是偏枯,且又近於合盘。’众请 西涯 续之。 西涯 即援笔书曰:‘五色宫袍当舞衣。’众始叹服。”
(2).犹合伙。《西游记》第六二回:“他知你塔上珍奇,与龙王合盘做贼,先下血雨一场,后把舍利偷讫。”参见“ 合伙 ”。
(3).全盘,全部。 沙汀 《磁力》:“但副主任忘记了,一见面便把事情合盘托了出来。”参见“ 合盘托出 ”。
《國語辭典》:合伙  拼音:hé huǒ
两人以上共同出资经营事业。如:「我们合伙作生意。」也作「合夥」。
《國語辭典》:合夥  拼音:hé huǒ
1.若干人集合资本共同经营事业。如:「他们二人合夥经营一家餐馆,生意不错。」也作「合股」、「合火」、「合伙」。
2.合力同做一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看见解元正是个大福气的人,来投合夥。」
《漢語大詞典》:合盘托出(合盤托出)
谓全部显露或说出。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地部·婚姻:“鄙夫欣羡之眼,败家妇不足之心,合盘托出。” 刘心武 《写在水仙花旁》:“我很为你恳挚纯真的感情,无保留合盘托出的气度和敏锐深入的思考所打动。”
分類:显露
《漢語大詞典》:贴零(貼零)
书法用语。谓“零”字和与之相类似的字的最后一点要点得妥贴。 唐 欧阳询 《书法》:“贴零:如令今冬寒之类是也。”
《漢語大詞典》:体贰(體貳)
谓相类似。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昔 曹 刘 殆文章之圣, 陆 谢 为体贰之才,鋭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
《國語辭典》:诸如此类(諸如此類)  拼音:zhū rú cǐ lèi
与此相类似的许多事物。《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六回:「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诸如此类的笑话,不一而足。」
《國語辭典》:同气相求(同氣相求)  拼音:tóng qì xiāng qiú
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自然结合在一起。明。朱权《荆钗记》第五出:「解绶归来为至友,果然同气相求。」也作「同类相呼」、「同类相求」。
《国语辞典》:举世无伦(举世无伦)  拼音:jǔ shì wú lún
全世界没有可以相类比的。形容极为出众,独一无二。唐。白居易〈画竹歌。序〉:「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世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也作「举世莫比」、「举世无比」。
《国语辞典》:举世无比(举世无比)  拼音:jǔ shì wú bǐ
全世界没有可以相类比的。形容非常出众,独一无二。宋。钱易《南部新书庚》:「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褊躁、忽忿戾,举世无比。」也作「举世莫比」、「举世无伦」。
《国语辞典》:举世莫比(举世莫比)  拼音:jǔ shì mò bǐ
全世界没有可以相类比的。形容非常出众,独一无二。宋。钱易《南部新书乙》:「朱敬则,亳州永城人也。孝行忠鲠,举世莫比。」也作「举世无比」、「举世无伦」。
《国语辞典》:相类相从(相类相从)  拼音:xiāng lèi xiāng cóng
相类似的事物因感应而相互依随。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六。明辨章第二》:「物遇相类相从,此龙吟云起,虎啸风生,道之交感,非类不可。」
《国语辞典》:诸如此例(诸如此例)  拼音:zhū rú cǐ lì
许多与此相类似的事例。《梁书。卷二。武帝本纪中》:「凡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诸如此例,一皆放遣。」唐。田再思〈服母齐衰三年议〉:「周则冠冕衣裘、乘车而战,今何故不行乎?周则三老五更、胶庠养老,今何故不行乎?诸如此例,不可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