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相比  拼音:xiāng bǐ
互相比较。明。唐顺之〈送彭通判致仕序〉:「古者僚友之间,其相须至殷,而其相比至勤也。」
《國語辭典》:相比  拼音:xiāng bì
1.相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
2.互相连接。《吴子。治兵》:「邻里相比,什伍相保。」
《國語辭典》:切近  拼音:qiè jìn
靠近、接近。《易经。剥卦。六四。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明史。卷一七七。叶盛传》:「宣府为大同应援,居庸切近京师,守之尤不可非人。」
《漢語大詞典》:通假字
指字音与本字相同或相近,用来代替本字的字。
《國語辭典》:差不离(差不離)  拼音:chà bù lí
相差有限、相似。《续孽海花》第四七回:「那跟包开了缸,就缸里闻了一闻,道:『不差!跟老板抽的差不离。』」也作「差不多」。
《國語辭典》:人家  拼音:rén jiā
1.住宅、民家。如:「几户人家」。《西游记》第一回:「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2.门第、家世。如:「清白人家」、「富贵人家」。《红楼梦》第五六回:「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
3.家庭。《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老残游记》第一一回:「钩连上些人家的败类子弟,一发做得如火如荼。」
4.家产。《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挣得泼天也似人家,心里不曾有一毫止足。」
5.女子未出嫁前的夫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江小娘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著巧。」《红楼梦》第六四回:「我听见说,你二姨儿已有了人家了。」
6.妻室。《董西厢》卷八:「待别娶个人家,觑了我行为肯嫁的少。」
7.对人的尊称。如:「你老人家好。」
《國語辭典》:人家  拼音:rén jia
1.称呼他人。如:「人家的事你不用多管。」
2.对他人称呼自己。如:「你成天拿话气我,只顾心里痛快,不问人家心里怎么难过。」
3.附在人称名词之后,表示身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说是个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漢語大詞典》:相参(相參)
亦作“ 相叅 ”。
(1).相互参证。墨子·号令:“遣他候,奉资之如前候,反,相参审信,厚赐之。”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以正治国:“兵德相保,法在中央,法数相叅,故能大通。”
(2).参加。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每一选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参,而事治行矣。”后汉书·胡广传:“明詔既许,復令臣等得与相参。”
亦作“ 相叅 ”。
(1).相互参错;间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虽復契会相参,节文互杂,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 卫嗣君 ﹞又爱 泄姬 ,重 如耳 ,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乃贵 薄疑 以敌 如耳 ,尊 魏妃 以偶 泄姬 ,曰:‘以是相参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二年:“自今诸科并令量定人数,相参引试,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监门,谨视出入。”
(2).相近似。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得 辽 人,一般称‘帝’称‘宗’;以至官员职名大半与中国相参。”
《國語辭典》:部落  拼音:bù luò
1.人民聚居的地方。
2.指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系统、图腾氏族,或指以地缘关系所形成亲属关系之村子,具有特定语言与文化。由亲属群体共同组成的祭祀团体,并以祖灵规范为家族和聚落的核心。社会制度为氏族世袭,有母系中心、父系中心、性别平权或男性长子中心等形式。其政治、经济与宗教职务采取任务编制分工合作,重视分担与分享。集会所为部落的行政、教育中心。
《國語辭典》:相类(相類)  拼音:xiāng lèi
相似、相像。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今日你楚州大旱,岂不正与此事相类?」
《國語辭典》:哥哥  拼音:gē ge
1.称谓:(1)对兄长的称呼。《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你敢伤我哥哥!」(2)父对子的自称。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五。哥》:「唐时人称父为哥。《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惟有太平。」』睿宗行四故也。玄宗子隶王琰传:『惟三哥辨其罪。』玄宗行三故也。」也作「歌歌」。(3)对子侄辈的昵称。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夫人云)倩英,你拜哥哥。今日为始,便是你师父了也。」(4)对平辈的敬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告哥哥则个,奴家爹娘也在褚家堂左侧,若得哥哥带挈奴家同走一程,可知是好?」
2.语末助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八。禽部。鹧鸪》:「鹧鸪性畏霜露,……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漢語大詞典》:金虎
(1).指西面方向。语出《淮南子·天文训》:“西方金也……其神为 太白 ,有兽白虎。” 唐 吕温 《凌烟阁勋臣颂·刘夔公宏基》:“ 夔公 峥嶸,金虎之精。”
(2).西方七宿的通称。《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 望舒 离金虎, 屏翳 吐重阴。” 李善 注:“汉书曰:西方,金也……然西方七星,毕昴之属,俱白虎也。” 刘良 注:“毕星,西方宿,故云金虎也。”
(3).指金星和昴星。古人以为金星与昴宿相近系兵乱之象。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大辰匿耀,金虎习质。” 李善 注:“《石氏星经》曰:昴者,西方白虎之宿也。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也。” 唐 李嘉祐 《润州杨别驾宅送蒋九侍御收兵归扬州》诗:“冷气清金虎,兵威壮铁冠。”
(4).指太阳。 南朝 梁 刘孝绰 《望月有所思》诗:“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吟期汗漫驱金虎,坐约丹青跨玉鱼。”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金虎兮屏舍,白帝兮徂驾。”
(5).比喻国君所亲厚的小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始於宫邻,卒於金虎。” 李善 注:“ 应劭 《汉官仪》曰: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隣金虎。宫隣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隣,贪求之德坚若金,谗谤之言恶若虎也。”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金虎知难动,毛釐亦耻言。” 清 钱谦益 《癸未元日》诗:“禁城云护铜龙晓,阁道风迴金虎清。”
(6).器物上的虎形金属装饰。 唐 韩湘 《言志》诗:“寳鼎存金虎,元田养白鸦。” 宋 米芾 《书史》:“研滴须琉璃,镇纸须金虎。”
(7).指虎。 元 张可久 《人月圆·吴门怀古》曲:“山藏金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一本作“ 白虎 ”。
(8).见“金虎臺。”
(9).见“ 金虎符 ”。
《漢語大詞典》:金虎符
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綬、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九。” 吕向 注:“金虎、竹使符, 汉 家符名。”元史·兵志一:“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元史·地理志六:“ 至元 十七年,命 都实 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 河 源。”亦省称“ 金虎 ”。 元 萨都剌 《送管监司升广西宣慰使》诗:“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蛮。”
《漢語大詞典》:相亚(相亞)
相近似;相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 吴孙峻 杀 朱主 ,埋於 石子冈 。 归命 即位,将欲改葬之,冢墓相亚,不可识别。”北史·裴庄伯传:“﹝ 庄伯 ﹞文笔与 敬宪 ( 裴敬宪 )相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此二处不隶鐘鼓司,而时道有宠,与 暖殿 相亚焉。”
《漢語大詞典》:近缘(近緣)
植物或动物亲缘关系相近。 石三友 《金陵野史·春八鲜与野菜》:“菊花脑是菊科栽培草本野菊花的近缘植物。”
《漢語大詞典》:韩孟(韓孟)
唐 文学家 韩愈 和 孟郊 的并称。两人诗风相近,并多联句之作,工力相敌,故后人论诗,常 韩 孟 并举。 宋 欧阳修 《读蟠桃诗寄子美》诗:“ 韩 孟 於文词,两雄力相当。” 清 袁枚 《再与沉大宗伯书》:“撞万石之鐘,鬭百韵之险, 韩 孟 所宜也;使 韦 柳 为之,则弱矣。”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韩 孟 能硬瘦, 温 李 苦柔媚。”
《漢語大詞典》:蒲稗
蒲草与稗草。亦用以指相近相依的事物。《文选·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诗》:“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刘良 注:“芰荷蒲稗皆水草迭递也。” 唐 张九龄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诗:“但恐星霜改,还将蒲稗衰。”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岂以云泥今隔絶,遂忘蒲稗旧因依。”
《國語辭典》:同化  拼音:tóng huà
1.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成相近或相同。
2.文化体系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接触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后,接受新环境与新观念,并改变原有价值与行为模式的社会过程。
3.语音上两个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连在一起,而变为相同或相似的音,此语音变化称为「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