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17,分295页显示 上一页 212 213 214 215 216 218 219 220 221 下一页
崔祖思(字 敬元 )
萧嶷(字 宣俨 豫章郡王、晋寿县侯、永安县公 文献、文献王 阿玉 )
王锡(字 寡光 )
释法进( 法迎、道进、法进 唐 号 叫相属 )
孔逖(字 世远 )
杨椿(字 延寿 )
陶弘景(别称 山中宰相、陶山相、陶相 世称 陶隐居 字 通明 号 华阳真逸 贞白先生 )
孙道相
萧颖胄(字 云长 献武 赤斧爵南丰伯 )
高肇(字 首文 平原郡公 )
赵文相
元继(字 世仁 江阳王、京兆王、江阳 武烈 )
元雍(字 思穆 颍川王、高阳王 文穆王 )
斛律金(名 敦 咸阳郡王 武 )
其它辞典(续上)
王僧达( 宁陵县五等侯、宁陵县侯 )崔祖思(字 敬元 )
萧嶷(字 宣俨 豫章郡王、晋寿县侯、永安县公 文献、文献王 阿玉 )
王锡(字 寡光 )
释法进( 法迎、道进、法进 唐 号 叫相属 )
孔逖(字 世远 )
杨椿(字 延寿 )
陶弘景(别称 山中宰相、陶山相、陶相 世称 陶隐居 字 通明 号 华阳真逸 贞白先生 )
孙道相
萧颖胄(字 云长 献武 赤斧爵南丰伯 )
高肇(字 首文 平原郡公 )
赵文相
元继(字 世仁 江阳王、京兆王、江阳 武烈 )
元雍(字 思穆 颍川王、高阳王 文穆王 )
斛律金(名 敦 咸阳郡王 武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3—458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王弘子。临川王刘义庆婿。早慧,宋文帝以为太子舍人。性好游猎,历宣城,吴郡太守。孝武帝大明中,以归顺功,封宁陵县五等侯,累迁中书令。自负才地,以不得宰相为恨。曾辱宠臣颜师伯及路太后侄孙。帝遂因高阇谋乱事陷之,下狱赐死。全宋文·卷十九
僧达,弘少子。元嘉中为始兴王睿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又迁洗马,出为宣城太守,徙义兴。孝武举义,以为长史,加征虏将军。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不行,补护军将军,除吴郡太守。坐事免,除太常。又免,除江夏王义恭太傅长史、临淮太守。徙太宰长史、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封宁陵县侯,迁中书令。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80 【介绍】: 南朝齐清河东武城人,字敬元。崔景真从子。好读书史。初辟州主簿。年十八,为都昌令。萧道成(齐高帝)在淮阴,祖思为上辅国主簿,甚见亲待,参豫谋议。迁齐国内史。齐高帝时,除给事中,黄门侍郎。齐武帝即位,启陈政事。条述兴教学,尚俭约,明律令,慎用刑,减赋役,敦农稼等策。后为青冀二州刺史,卒。全齐文·卷二十一
祖思字敬元,慧景宗人,汉末中尉琰七世孙,仕宋为州主簿,历武帝,转国主簿,除奉朝请、安成王抚军参军、员外正员郎,转相国从事中郎,迁齐国内史。齐受禅,转长兼给事黄门侍郎,迁宁朔将军、冠军司马,领郡太守,迁冠军将军,进号征虏将军,假节青冀二州刺史,有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4—492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俨。齐高帝子。初仕宋为尚书左户郎,迁侍中。齐高帝立,为扬州刺史,封豫章郡王。高帝建元中,太子萧赜(武帝)以事失旨,高帝颇有代嫡之意。及武帝即位而嶷事武帝恭悌尽礼,未尝违忤。进太尉。不参朝务,而言事密谋。多见信纳。为政宽厚,官至大司马。卒谥文献。全齐文·卷六
嶷字宣俨,小名阿玉。高帝第二子。宋泰始中,为太学博士、长城令,入为尚书左民郎、钱唐令。赐爵晋寿县侯,除通直散骑侍郎。元徽初为宁朔将军,迁中书郎。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迁顺帝车骑咨议参军,随府迁骠骑、从事中郎。及即位,转侍中,加冠军将军。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出为左将军、江州刺史,改封永安县公。徙镇西将军、荆州刺史。齐受禅,迁侍中、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封豫章郡王,徙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入为中书监、司空、扬州刺史。武帝即位,进太尉、领太子太傅,进大司马。永明十年卒,赠丞相、扬州牧,谥曰文献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寡光。王弘子。少以宰相子起家为员外散骑,历位中书郎、江夏内史。太尉江夏王刘义恭当朝,锡箕踞傲诞。卒官。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或曰道进。或曰法迎。生唐氏。凉州张掖人。少以苦行闻。为沮渠蒙逊所敬。逊没。子景环为胡所破。弟安周立。是岁大饥。进屡请赈济。安周不答。进则持刀裹盐。至饿者群聚处。次第授三归。即挂衣盔树上。而卧于地。授刀饿者。使割身肉。以共济。饿者未忍。乃自起割之。蘸盐以遍啖饿者。两股既尽。语饿者曰。我倦。汝自取之。虽皮骨。犹足以给数日。无使王知。苟知则夺而去之矣。饿者皆悲悼。不敢正视。顷之其弟子与王使至。舆以还宫。安周感悟。发仓廪存活。不可胜数。明日进乃绝。阇维烟𦦨亘天。火不息者七日。而舌无所坏。起三层塔瘗之。弟子僧遵有高行。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法进。或曰道进。或曰法迎。姓唐。凉州张掖人。幼而精苦习诵。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重。逊卒子景环为胡寇所破。问进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剋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从求乞以赈贫饿。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授以三归。便挂衣钵著树。投身饿者前云。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和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但取藏之。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来至。王人复看。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舆之还宫。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饿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炎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进弟子僧遵。姓赵。高昌人。善十诵律蔬食节行。诵法华胜鬘金刚波若。又笃厉门人常忏悔为业。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一名法进。姓唐。凉州张掖人。幼而精苦习诵。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重。逊卒。子景环为边寇所破。问进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尅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求赈贫。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受以三归。便挂衣钵著树。投身饿者前。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拄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至。王人复至。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舆之还宫。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饥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焰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会稽山阴人,字世远。好典故学,与王俭至交。宋顺帝升明中,为齐台尚书仪曹郎。屡有箴规,多见信纳。入齐,王俭为宰相,逖常谋议帷幄,每及选用,颇失乡曲情。为俭信赖。齐武帝永明中,为太子家令,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5—531 【介绍】: 北魏恒农华阴人,字延寿,本字仲考。杨播弟。自中散累迁冠军将军、济州刺史。坐事降为宁朔将军、梁州刺史。先后镇压氐、羌起事,入官太仆卿。孝庄帝永安初,进位太保、侍中。尔朱荣镇压葛荣,椿统众为后军。北海王元颢在梁将陈庆之护送下北返,椿留不避。孝庄帝还,乞归老。逾年为尔朱天光所杀。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椿,字延寿。弘农华阴人。本字仲考,孝文赐改。初拜中散,典御厩曹。迁内给事,领兰台行职。改授中部曹,转授宫舆曹少卿,加给事中。出为安远将军、豫州刺史,迁冠军将军、济州刺史,免。后为宁朔将军、梁州刺史,寻假节冠军将军兼征虏将军。拜光禄大夫,假平西将军兼太仆卿,寻转正。加安东将军。永平中,除平北将军、朔州刺史,加抚军将军。入除都官尚书,除定州刺史。以私造佛寺除名为庶人。正光末,除辅国将军、南秦州刺史。转授岐州。复除抚将军、卫尉卿,转左卫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加卫将军。除雍州刺史,进号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行台。以疾解归。建义初,迁司徒。永安初,进位太保侍中。寻致仕。普泰元年,为尔朱天光所害。太昌初,赠太师、丞相、冀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或456—536 【介绍】: 南朝梁丹阳秣陵人,字通明。读书万卷,善琴棋,工草隶,博通历算、地理、医药等。萧道成(齐高帝)为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齐武帝永明十年,隐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询,时称“山中宰相”。晚号华阳真逸。主张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谥贞白先生。全梁文·卷四十六
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宋末为诸王侍读,入齐除奉朝请,永明十年解职,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有《三礼目录注》一卷,《论语》集注十卷,《真诰》十卷,《本草》十卷,《本草经集注》七卷,《太清草木集要》二卷,《补阙肘后百一方》九卷,《练化杂术》一卷,《太清诸丹集要》四卷,《合丹节度》四卷,《服饵方》三卷,《集》三十卷,《内集》十五卷。
人物简介
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道相,平昌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2—501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云长。萧赤斧子。起家秘书郎。袭爵南丰伯。萧鸾(明帝)废海陵王自立,颖胄不为同异。明帝建武中,引颖胄预功,封侯,为持节,督南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东昏侯立,毒死尚书令萧懿,懿弟雍州刺史萧衍在襄阳起兵反。东昏遣刘山阳密敕颖胄袭衍。颖胄计斩山阳归衍。和帝立,为侍中、尚书令、荆州刺史。以不能拒萧瑰,忧愧而卒。谥献武。全齐文·卷八
颖胄,高帝从子。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永明三年,袭父赤斧爵南丰伯,历竟陵王司徒外兵参军,晋熙王文学。除明威将军、安陆内史,迁中书郎。除左将军,出为新安太守。隆昌初,徙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除黄门郎,迁卫尉。建武中,进爵为侯,迁冠军长史,复为卫尉。出为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进南兖州刺史。和帝为荆州,以为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事。与梁王举义,进相国左长史、镇军将军。和帝即位,进侍中、尚书令,领吏部尚书,行荆州刺史。中兴元年卒,赠侍中、丞相。梁天监初,追谥曰献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5 【介绍】: 北魏渤海蓨人,字首文。宣武帝舅。宣武帝即位,追思舅氏,肇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冀州大中正迁尚书令。蒙帝宠信,遂专朝政,势倾中外。正始元年,诬害北海王元详。永平元年,又诬杀彭城王元协。迁司徒。与宗室功臣矛盾日深。宣武帝死,为太尉高阳王元雍、领军于忠所杀。全后魏文·卷四十八
肇字首文,渤海莜人。孝文昭皇后之兄。景明初,封平原郡公,拜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冀州大中正。尚孝文妹高平公主,迁尚书令。延昌初,迁司徒。孝明即位,赐死。灵太后临朝,赠营州刺史。永熙中,赠侍中、太师、大丞相、太尉、录尚书事、冀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天水人。为人宽厚。官前军将军。北魏宣武帝永平初,同族人赵叔隆与悬瓠城民白早生等降南朝梁,北魏将邢峦率军平豫州,获叔隆,因文相之力而宥之。叔隆无报德之意,更与文相断绝,文相不以为恨。及文相为汝南内史,犹经纪其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世仁。南平王拓跋霄子。嗣叔祖京兆王拓跋黎为孙,袭封江阳王。孝文帝时屡任抚冥镇都大将、柔玄镇大将。后除平北将军,镇旧都。胡太后临朝,以继子元叉纳太后妹,徙封京兆王,后叉以谋叛黜,继亦废。孝庄帝建义初复为太师,司州牧。卒谥武烈。全后魏文·卷十六
继字世仁,道武曾孙,南平王霄之第二子,出后江阳王吐根。献文时袭封,加平北将军。孝文时,历安北将军、抚冥镇都大将,转镇北将军、柔玄镇大将。入为左卫将军,兼侍中、中领军,留守洛京。除平北将军,镇摄旧都。宣武时,征虏将军、青州刺史,转平北将军、恒州刺史,入为度支尚书,免。起为平东将军。灵太后临朝,除侍中、领军将军。进特进、骠骑将军,加骠骑大将军,徙封京兆王,迁司空。神龟末,转司徒,又转太保,进太傅,除使持节、侍中、太师、大将军、录尚书事、大都督。转太尉,复封江阳。孝昌初,坐子元叉黜免。孝庄即位,为太师、司州牧。永安二年薨,赠大丞相、雍州刺史,谥曰武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思穆。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后改封高阳王。累官相州刺史。宣武帝时,拜骠骑大将军、司州牧,除太保,领太尉、侍中。孝明帝时,进太傅,咨决大政。领军于忠擅权专恣,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劝雍出之,忠怒,矫诏杀祚、植,免雍以王归第。胡太后临朝,出忠为冀州刺史,除雍侍中、太师、录尚书事。孝明帝亲政,为丞相,与元叉同决庶政。岁禄粟至四万石,伎侍盈房,而识短学浅,不为时论所重。死于河阴之变。全后魏文·卷十九
雍,字思穆,献文帝第四子。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加侍中、征南大将军。拜中护军,领镇北大将军。改封高阳王。行镇军大将军。迁卫尉,加散骑常侍,除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进号征北将军。宣武即位,迁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入拜骠骑大将军、司州牧。迁司空,转太尉,加侍中,除太保。孝明即位,以为宗师,进太傅。为于忠矫诏所废,以王归第。灵太后临朝,除侍中、太师,领司州牧,录尚书事,兼太保,进位丞相。孝庄初,于河阴遇害,谥曰文穆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8—567 【介绍】: 北齐朔州敕勒部人。本名敦,字阿六敦。善骑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六镇起事时,随破六韩拔陵。后降魏,授第二领民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从尔朱荣击葛荣、元显,以功加镇南大将军。尔朱兆等作乱,金随高欢起兵。屡立战功,为北齐开国勋臣。官至左丞相、封咸阳郡王。子孙为公侯,女为后妃,一门贵显。性质直,不识字。尝奉高欢命以鲜卑语唱《敕勒歌》,此歌因传世。卒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