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17,分295页显示 上一页 213 214 215 216 217 219 220 221 222 下一页
于谨(字 思敬 巨弥 燕国公、石城县伯、蓝田县公、常山郡公、新野郡公 文 )
尔朱荣(字 天宝 博陵郡公、安平县侯、太原王 武 )
长孙冀归(字 承业 稚 上党王、观爵上党王 文宣 名 冀归 )
高欢(别称 北齐神武帝 世称 齐献武、齐献武王 名 贺六浑 尊号 神武帝 庙号 高祖、太祖 铜鞮伯、平阳郡公、勃海王 献武王、神武皇帝 )
崔仲文(别称 国之忠臣 )
叱罗协( 宇文 )
房谟( 文惠 )
释植相( 郝 )
陈武帝(庙号 高祖 武皇帝、武帝、陈武帝、武 陈霸先 字 兴国 法生 陈王、南野县伯、长城县侯、义兴郡公、陈公 )
宇文泰(别称 北周文帝 字 黑獭 尊号 文帝、文王、文皇帝 略阳郡公、安定郡公 文公 庙号 太祖 )
李远(字 万岁 忠、怀 安定县伯、阳平郡公 )
杜之伟(字 子大 )
袁泌(字 文洋 质 )
薛端( 宇文端 字 仁直 名 沙陀、沙陁 汾阴县男、文城县伯 宇文 质 )
其它辞典(续上)
侯莫陈相( 白水郡公 )于谨(字 思敬 巨弥 燕国公、石城县伯、蓝田县公、常山郡公、新野郡公 文 )
尔朱荣(字 天宝 博陵郡公、安平县侯、太原王 武 )
长孙冀归(字 承业 稚 上党王、观爵上党王 文宣 名 冀归 )
高欢(别称 北齐神武帝 世称 齐献武、齐献武王 名 贺六浑 尊号 神武帝 庙号 高祖、太祖 铜鞮伯、平阳郡公、勃海王 献武王、神武皇帝 )
崔仲文(别称 国之忠臣 )
叱罗协( 宇文 )
房谟( 文惠 )
释植相( 郝 )
陈武帝(庙号 高祖 武皇帝、武帝、陈武帝、武 陈霸先 字 兴国 法生 陈王、南野县伯、长城县侯、义兴郡公、陈公 )
宇文泰(别称 北周文帝 字 黑獭 尊号 文帝、文王、文皇帝 略阳郡公、安定郡公 文公 庙号 太祖 )
李远(字 万岁 忠、怀 安定县伯、阳平郡公 )
杜之伟(字 子大 )
袁泌(字 文洋 质 )
薛端( 宇文端 字 仁直 名 沙陀、沙陁 汾阴县男、文城县伯 宇文 质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9—571 【介绍】: 北齐代人。性雄杰。北魏末,从高欢起兵,力战有功,封白水郡公。入北齐,文宣帝天保初,进爵为王。历事北齐诸帝。历瀛州、朔州刺史,官终太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3—568 【介绍】: 北周河南洛阳人,字思敬,小名巨弥。有识略,好《孙子》,解诸国语言。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引为长流参军。随深镇压破六汗拔陵、鲜于脩礼等。孝庄帝时,又随元天穆、尔朱天光镇压葛荣、万俟丑奴。宇文泰赴平凉,献谋移都关右,为魏孝武帝西迁,泰专政作准备。西魏时,从泰征战,多有智谋。历迁柱国大将军、后军大都督、雍州刺史。泰死,孝闵帝尚幼,宇文护虽受顾命,名位素下,不能服众。谨久当权势,出为护言,群公始服。封燕国公,迁太傅。武帝保定三年,以为三老。全后周文·卷五
谨字思敬,小名巨弥,河南洛阳人。魏仆射元纂辟为铠曹参军,正光中,广阳王元深引为长流参军,除积射将军。孝昌中,进都督、宣威将军、冗从仆射。孝庄帝即位,除镇远将军,转直寝,拜征虏将军,封石城县伯。普泰初除征北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授大都督,太昌中入关,贺拔岳表为卫将军、咸阳郡守,寻迁夏州防城大都督兼长史,征为关内大都督。从孝武西迁,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进封蓝田县公,大统初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以沙苑功进封常山郡公,寻拜大丞相府长史兼大行台尚书,除大都督、大将军、恒州刺史,入为太子太师,拜尚书左仆射,领司农卿,寻镇潼关,加华州刺史,拜司空,进柱国大将军。恭帝即位,除雍州刺史,以平江陵功别封新野郡公,拜大司徒。孝闵受禅,进封燕国公,迁太傅、大宗伯,保定中为三老,天和二年授雍州牧,明年卒,赠雍州刺史,谥曰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3—530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天宝。契胡部落首领。孝明帝正光中,四方兵起,荣镇压各族起义,招纳侯景、高欢等。以功累官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桓朔讨虏诸军,封博陵郡公。孝明帝武泰元年,自晋阳入洛阳。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幼主元钊。荣立孝庄帝,溺杀胡太后与元钊于河阴,杀丞相高阳王雍以下二千余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兼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还晋阳又镇压葛荣起义,击灭北海王元颢,镇压葛荣别部韩楼和万俟丑奴等,进位太师、天柱大将军。荣以本族子弟分掌权要,自居晋阳,遥控朝政。后于入朝时被孝庄帝杀于殿上,内外喜噪,声满洛阳城。全后魏文·卷五十三
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世为酋帅,神龟末袭爵梁郡公。正光中以功封安平县侯,进封博陵郡公,累迁车骑将军、右光禄人、仪同三司。孝庄即位,进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开府、兼尚书令、领军将军,封太原王,进柱国大将军、兼录尚书事,以平葛荣功进大丞相,又进位太师,以平元颢功进天柱大将军。永安三年杀之于明光殿。前废帝即位,赠假黄钺相国、司州牧、晋王,加九锡,谥曰武,配享高祖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5 【介绍】: 北魏代人,字承业。长孙观子。六岁袭爵,降为公。孝文帝以其幼承家业,赐名稚。聪明有才艺,虚心爱士。为前将军,从孝文帝南讨。鲜于修礼起兵,为大都督与河间王元琛共往镇压,与琛有隙,大败,并除名。寻蜀反,又为镇西将军、讨蜀都督,频战有功,复本爵。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奉命讨平之,除雍州刺史。节闵帝立,与斛斯椿共谋除尔朱氏。孝武帝初,以定策功,封开国子。孝武帝西奔入关,随赴长安,位太师、录尚书事,封上党王。卒谥文宣。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稚(《南史》作「幼」。)字承业。初名冀归,嵩四世从孙。袭父观爵上党王,例降为公。孝文时,拜前将军,授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宣武时,出为抚军大将军,领扬州刺史,假镇南大将军,都督淮南诸军事。进大都督。坐事除名。复假镇西将军,除平东将军,进尚书右仆射。孝明时,出为行台、雍州刺史。孝庄初复封上党王,寻改冯翊王,后降为郡公。迁司徒,加侍中,兼尚书令、大行台,仍镇长安。前废帝即位,迁太尉,录尚书事。孝武时,转太傅,录尚书事。从入关,拜太师,复封上党王。大统元年卒,赠假黄钺大丞相、都督三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曰文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6—547 【介绍】: 东魏渤海蓨人,一名贺六浑。世居怀朔镇,遂习鲜卑风俗。北魏孝明帝孝昌元年,参与杜洛周起义军,后归葛荣,旋又叛降尔朱荣,为亲信都督、晋州刺史。荣为孝庄帝所杀,欢奉尔朱兆命破步藩,遂统率六镇起事余众及葛荣旧部入山东。时尔朱氏残暴,吏民苦之,欢起兵讨灭尔朱氏,废节闵帝及后废帝,立魏孝武帝,自为大丞相。及孝武帝图谋攻欢失败,西奔长安,欢另立孝静帝。自是魏分东西,高氏执东魏政十六年,与西魏连年作战,互有胜负。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称北齐帝,追尊为神武帝,庙号高祖。全北齐文·卷一
帝姓高,讳欢,字贺六浑,勃海蓨人,初事尔朱荣,为亲信都督。孝庄即位,封铜鞮伯,历晋州刺史,建明初封平阳郡公,普泰初封勃海王,加授东道大行台。举兵反,拥立章武王子朗,年号中兴。进位大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寻废朗及节闵帝而立孝武。孝武逊于长安,立孝静。魏分为二。武定五年正月薨,年五十二,谥曰献武王。文宣受禅,追尊曰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天统元年改谥曰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7—556 【介绍】: 北齐清河东武城人。崔㥄弟。有文才。嗜酒。东魏孝静帝兴和中,为丞相掾。沙苑之败,持马尾渡河,高欢称之为国之忠臣。高澄欲使行青州,闻其多醉,乃止。文宣帝天保初,拜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尝被敕召,宿酒未解,文宣帝怒,将罚之,试使为观射诗十韵,操笔立成,乃宥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74 【介绍】: 北周代郡人,旧与宇文邕同名,后改今名。少寒微,尝为州小吏。后为尔朱兆司马。兆死,事窦泰,为监军。窦泰为宇文泰所杀,协降,授大丞相府东阁祭酒,累迁相府属从事中郎,颇见信任。后除直阁将军、恒州大中正,南岐州刺史。镇压氐族起事。宇文护征协入朝,委以腹心,赐姓宇文氏。累官少傅,位柱国,爵南阳郡公。护诛,协除名。武帝建德中复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魏河南洛阳人。魏孝明帝正光末历昌平、代郡太守,为政廉惠。六镇起事时,率郡人入山拒守。后为假燕州事,北转至幽州,为鲜于修礼所执,仍陷葛荣。葛荣死,归尔朱荣,除太宁太守。后归尔朱世隆为东北道行台。高欢入洛,征为丞相右长史。东魏孝静帝时,出为兖州刺史,转徐州刺史,以清能称。后除晋州刺史。卒谥文惠。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姓郝。梓潼涪人。初为巴西郡吏。尝以太守郑贞命。奉献京师。普通初。上方隆尚佛乘。塔庙庄严侈于甲弟。僧尼贵拟王公。相慕之。遂出家。及还蜀。妻子皆薙落。大同中。相进脩加精厉。一食常坐。毕命不渝。时南武都。有法爱道人。以祝术。为世所宗。相往观之。是夕见一物。伟衣冠前至。相不为动。物寻举相所坐绳床。高四五尺许。即隐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去。斯须复来前立。如初。相终不动。顷焉忽见其面于屋上梁栋。有摧裂声甚大。相略不动。物遽礼拜求忏悔。明日相语爱曰。汝其舍去邪法则善。相生长边鄙。而音吐凡陋。后往益府讲肆听习。而众加侮诮。相一弗以介意。尝因行役。寄宿道士馆。道士素闻其名。恐其诱己徒属而弗礼焉。夜既分。虎群号相所卧处。诸道士通夕不能安。黎明从之求受戒。又见钓弘农水侧者。喻之使毋杀。其人意殊慢。相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昂首。四顾趋钓者。钓者忏悔。遂师事之为弟子。未几聚徒青城山。梁王萧撝尤致钦重。一日谓弟子曰。吾无胜业以生净土。然而三涂之苦。天堂之乐。亦非所生也。无已则仍生此土。以教化汝等。汝等其努力行道哉。跏趺而逝。寿三十有四。于是獠民聚观叹异。兴起则效。而夷俗为变。先是相建柏林寺于绵城之西。手植梧桐一株于堂下。极为繁茂。至是无故衰落。维那晨起击钟。失响。上座僧起谓人曰。此必有大凶。遽逃避。既而讣至。寺去青城四百馀里。而感应如此。岂可以常情测哉。梁之季。道香僧朗。并神异。兹不具录。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植相。姓郝氏。梓橦涪人。当任巴西郡吏。太守郑贞。令相赍献物下杨都。见梁祖王公崇敬三宝。便愿出家。及还上蜀。决誓家属。并其妻子既同相志。一时剪落。自出家后。梁大同中专习苦行。一食常坐正心佛理。以命自期。时南武都。今孝水县。有法爱道人。高衒道术。相往观之。爱于夕中。自以咒力现一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伟。来举绳床离地四五尺。相便诵戒。神即驰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如前)复去。俄尔又来在相前立。相正意贞白初无微动。寻尔复去。于屋头现面。舍栋破裂。其声甚大。相亦无惧。神见不动便来礼拜求哀忏谢。至旦语爱曰。汝所重者。此是邪术非正法也。可舍之。相后往益听讲。以生在边鄙玄颇涉俗。虽遭轻诮。亡怀在道都不忤意。又因行路寄宿道馆。道士有素闻相名。恐化徒属。拒不延之。其夜群虎绕院相吼。道士等通夕不安。及明追之。从受菩萨戒焉。又曾行弘农。水侧见人垂钓。相劝止之。不从其言。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擎头四顾来趣。钓者因即归命投相出家。时梁道渐衰。而涪土军动。与彖法师分飞异域。彖入静林山。相入青城山。聚徒集业。梁王萧撝。素相钦重。供给獠民以为营理。未暇经始便感重疾。知命不救。谓弟子曰。常愿生净土。而无胜业。虽不生三途。亦不生天堂。还生涪土作沙门也。汝等努力行道。方与吾会。加坐俨然奄便迁化。时年四十有四。其山四面獠民。见其坐亡皆来叹异。礼拜供养改俗行善。弟子衔命露尸松下。初相置足于绵州城西柏林寺。院成就于堂头植梧桐一株。极为繁茂。忽以四月十五日。无故叶落。又维那此日打钟。初不发声。大小疑怪不测所以。上坐僧超谓有大变。执锡逃避。须臾信报。相已终卒。树枯钟噎。表其迁化之晨也。此寺去青城四百馀里。而潜运之感。殆非人谋。梁初又有道香僧朗。并有神异。其迹略同。志公之类矣。神僧传·卷第四
释植相。姓郝氏。梓潼涪人。尝任巴西郡吏。太守郑贞令相赍献物。下扬都见梁祖王公崇敬佛教。便愿出家。乃还蜀决誓。家属并其妻子。既同相志一时剪落。自出家后专习苦行一食常坐。正心佛理以命自期。时南武郡有法爱道人。高衒道术相往观之。爱于夕中自以咒力现一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伟。来举绳床离地四五尺。便诵戒神即驰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如前复去。俄尔又来在相前立。相正意贞白初无微动。寻尔复去于屋头现。面舍栋破裂其声甚大。相亦无惧神见不动。便来礼拜求哀忏悔。至旦语爱曰。汝所重者此是邪术。非正法也。可舍之相因行路寄宿道馆。道士有素。闻相名。恐化徒属拒不延之。其夜群虎绕院相吼。道士等通夕不安。及明追之从受菩萨戒焉。又曾行弘农水侧。见人垂钓相劝止之。不从其言。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擎头四顾。来趣钓者。因即归命。投相出家。后因梁末军乱。入青城山聚徒集业。未暇经始。适便迁化。初相置足于绵州城西柏林寺。院宇成就。于堂头植梧桐一株。极为繁茂。夏月忽无故叶落。又维那旦打钟初不发声。大小疑怪不测所以。上座僧谓有大变执锡逃避。须臾信报。相已终。乃知树枯钟噎表其迁化之晨也。弟子㘅命露尸松下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3—559 【介绍】: 即陈霸先。南朝陈开国君主。吴兴长城人,字兴国,小字法生。读兵书,多武艺。梁时初为油库吏,以军功累迁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后与王僧辩讨平侯景,镇京口。西魏破江陵,元帝被杀,霸先与僧辩共奉萧方智为梁王。后北齐立萧渊明为帝,令僧辩迎入建康即位。霸先袭杀僧辩,立方智为帝,击败北齐及僧辩旧部,受封陈王。旋代梁称帝,国号陈。在位期间,效梁武帝,舍身大庄严寺。在位三年卒,谥武,庙号高祖。全陈文·卷一
帝姓陈,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实之后。梁大同中,为广州中直兵参军,除直阁将军,封新安子,授交州司马,领武平太守。太清中,除振远将军、高要太守。元帝承制,授员外散骑常侍、持节、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改封南野县伯,进信威将军、豫州刺史,领豫章内史,改封长城县侯,寻授散骑常侍、使持节、军师将军、南江州刺史,进江州刺史,寻授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镇京口,进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承圣末,进司空。敬帝即位,授侍中、大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寻授中书监、司徒,进爵为公,拜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拜大傅,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寻进爵为王,以太平元年十月受禅,改元永定,在位三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556 【介绍】: 西魏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字黑獭。初随父肱从鲜于修礼起事,后降尔朱荣。转以别将,从贺拔岳讨北海王元颢。随岳入关,镇万俟丑奴起事。岳死,继统岳军,据有关中。高欢入洛,逼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泰拥帝拒高欢,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进位丞相。旋废杀孝武帝,立南阳王元宝炬,建立西魏。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专西魏朝政二十余年。用苏绰、卢辩等,颁布六条诏书,整顿吏治,改革官制,行均田制,创府兵制,定计帐与户籍制。死后,子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追尊为文帝。全后周文·卷一
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初从葛荣,荣败,从荣朱荣为统军。孝庄反正,封宁都子,迁镇远将军、步兵校尉。从贺拔岳入关,迁征西将军,加直阁将军,行原州事;太昌中为大行台左丞,领司马,加散骑常侍,进武卫将军、夏州刺史;永熙中,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封略阳县公兼尚书仆射关西大行台。孝武西迁,加授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进封略阳郡公,拜驸马都尉。文帝即位,进督中外诸军事,改封安定郡公,录尚书事,进柱国大将军,授太师。废帝即位,以冢宰总百揆。恭帝三年为太师大冢宰,薨,谥曰文公。孝闵受禅,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追尊为文皇帝。(案:《申徽传》云:文帝临夏州,以徽为记室参军兼主簿,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然则《上魏孝武四表》《责侯莫陈悦书》《传檄方镇》皆宜编入申徽文。其大统初书翰乃苏绰、卢柔、李昶、唐瑾作,未可分别,今编为文帝文。案:《北史·李彪传》云:诏册文笔,皆昶所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557 【介绍】: 北周陇西成纪人,字万岁。李贤弟。初为别将,从尔朱天光西征,除长城郡守、原州大中正。后隶宇文泰麾下,屡从征战,并有功,累迁尚书左仆射。周孝闵帝即位,进位柱国大将军。子李植欲诛晋王宇文护,谋泄,远被迫自杀。谥忠。全后周文·卷五
远字万岁,陇西成纪人,家于高平,大将军贤弟。仕魏为武骑常侍,转别将,除伏波将军、长城郡守、原州大中正,迁高平郡守。孝武西迁,授假节、银青光禄大夫、主衣都统,封安定县伯。文帝即位,迁使持节、征东大将军,进爵为公,授都督原州刺史,未行,以沙苑功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阳平郡公,除大丞相府司马,授河东郡守,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宫建,授太子少傅,转少师,授行台尚书、都督义州、弘农等二十一防军事,拜大将军,除尚书左仆射恭帝末,授小司寇。孝闵受禅,进柱国大将军,坐子植谋诛宇文护,事泄自杀。建德元年赠本官,加陕州刺史,谥曰忠。隋开皇初追赠上柱国、黎国公,改谥曰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8—559 【介绍】: 南朝陈吴郡钱唐人,字子大。家世儒学,精通《三礼》。年十五,遍观文史及仪礼故事。仕梁为东宫学士,兼太学博士。有名当世。陈霸先为丞相,迁中书侍郎,领大著作,掌国史。入陈,累迁太中大夫。奉旨撰《梁史》。为文不尚浮华。有文集,已佚。全陈文·卷十三
之伟,字子大,吴郡钱塘人。梁中大同初、补东宫学士,出为萧昂江州记室。昂卒,侍临成公读,寻除扬州议曹从事、南康王墨曹参军、兼太学博士,转安前邵陵王田曹参军。又转刑狱参军,侯景之乱,去官。敬帝初,召补丞相记室参军,迁中书侍郎,领大著作。陈受禅,除鸿胪卿,转大匠卿,迁太中大夫,永定三年卒,赠通直散骑常侍,有集十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0—567 【介绍】: 南朝陈陈郡阳夏人,字文洋。袁敬弟。仕梁历诸王府佐。侯景之乱,梁简文帝以为东宫领直。后依鄱阳嗣王萧范,范卒,降景。景平,附王僧辩。贞阳侯即位,为侍中,使于北齐。入陈,与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为帝。琳败,众皆散,独泌送庄至于北齐。还陈请罪,文帝义之,官终云旗将军、司徒左长史。谥质。全陈文·卷十三
泌,字文洋,陈郡阳夏人,梁司空昂子。为员外散骑侍郎,历诸王府属。太清中,为东宫领直。台城陷,依鄱阳王范。范卒,降侯景。景平,王僧辩表为富春太守、兼丹阳尹。贞阳侯即位,除侍中,奉使于齐,而贞阳侯废。永嘉王建号,仍为侍中、兼丞相王琳长史,天嘉元年,(本传作二年误。)兵败来降,授宁远始兴王府法曹参军,转咨议参军,除通直散骑常侍、兼侍中,领豫州大中正。聘周还,授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废帝即位,除云旗将军、司徒左长史,光大元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河东汾阴人,字仁直,本名沙陀。世为河东著姓。少有志操,励精笃学。年十七,司空高乾辟为参军。以天下纷乱,弃官归乡里。后归宇文泰,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西魏文帝大统三年,从宇文泰与东魏大战,擒东魏将窦泰,复弘农,战沙苑,以功累迁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进爵为侯。赐姓宇文氏,赐名端。入北周,孝闵即位,除工部中大夫,进爵为公。晋公宇文护将废帝,端不附从,出为蔡州刺史,有惠政,寻转基州刺史。未几卒,年四十三。遗诫薄葬。全后周文·卷六
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魏常主守孝通从子,本名沙陁。司空高乾辟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弃官。大统中征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进爵为伯,转丞相东阁祭酒,加本州大中正,迁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出为李弼行军长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尚书左丞,进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恭帝末拜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进爵为侯。孝闵受禅,除工部中大夫,转民部中大夫,进爵为公,出为蔡州刺史。明帝初转基州刺史,卒,谥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