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17,分295页显示  上一页  217  218  219  220  221  223  224  225  22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段文振( 襄国县公、龙冈县公 )
宇文述(伯通 破野头 许国公、博陵公、濮阳、褒国公 恭 )
张善相
王湛(怀元 金水县侯 敏 )
道会( 史 )
魏徵(玄成、元成 别称 良史 郑国公、巨鹿县男 文贞 )
窦威(文蔚 延安郡公 )
杜如晦( 莱国公、蔡国公 别称 杜莱公 克明 世称 良相 成 )
僧辩相( 史 )
裴矩(弘大 敬 )
释辨相
杜淹(执礼 安吉郡公 )
淳于朗( 燕国公 )
许敬宗(延族 高阳县男、郡公 缪、谬 )
韦澄( 敬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2 【介绍】: 隋北海期原人。性刚直,胆略过人,明达事务。初仕北周,屡从征讨有功,为上仪同。杨坚为相,引为丞相掾。入隋官至灵州总管。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之厚。大业八年以候卫大将军出征辽东,卒于军。谥襄。
全隋文·卷二十三
文振,北海期原人。仕周,为宇文护中外府兵曹。建德中,授上仪同,封襄国县公,历相州别驾、扬州总管长史。大象中,入为天官都上士。文帝以为丞相掾。及受禅,除卫尉少卿,兼内史侍郎,加上开府,迁鸿胪卿。后为石、河二州刺史,迁兰州总管,改封龙冈县公。江南平,授扬州总管司马,转并州总管司马,迁云州总管,入为太仆卿。仁寿初,坐事除名。后拜大将军,灵州总管。炀帝即位,徵为兵部尚书,进位右光禄大夫。及辽东之役,授左候卫大将军,道卒。赠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北平侯,谥曰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6 【介绍】: 隋代郡武川人,字伯通。本姓破野头,鲜卑族人,从主姓,改为宇文氏。少骁勇,擅弓马,仕北周,累功拜上柱国。入隋,以平陈功拜安州总管。杨广奏请转寿州刺史、总管。为广设废立之谋。炀帝即位,封许国公,参预朝政。性贪鄙,广纳贿赂,金宝累积,知人有珍异之物必求取之。征辽之役,所统军溃败不可禁止。帝怒,斥为民。寻复官爵。后劝帝幸江都。至江都,病笃,临终以二子化及、智及托于帝。
全隋文·卷二十三
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本姓破野头。周武帝时,起家拜开府。历左宫伯,英果中大夫,封博陵公,改封濮阳。大象末,超拜上柱国,进封褒国公。隋受禅,为右卫大将军,拜寿州总管,历太子左卫率。炀帝即位,迁左卫大将军,改封许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从幸江都,卒。赠司徒、尚书令,谥曰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9 【介绍】: 隋末唐初许州襄城人。隋炀帝大业末为里长,为众所附,遂据许州,归于李密。密败,以州归唐,授伊州总管。王世充数攻之,善相频遣使请救,外援不至,粮尽城陷,被俘杀。
王湛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672 【介绍】: 唐雍州人,字怀元。隋炀帝大业末,州举孝廉。唐高祖起兵后,从平霍邑,历丞相、相国二府典答、参军事。唐开国后,擢通事舍人、通直散骑侍郎,封金水县侯。曾奉使岭南。迁虞部郎中。丁忧后,起为陇西别驾,历官商、鄜二州刺史、荆州大都督府司马、冀州刺史。高宗龙朔三年,迁泸州都督。乾封二年,致仕。卒谥敏。有《遗诫》。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580—约649 俗姓史,犍为(今属四川)人。初于益州严远寺出家,后入长安访经10余年,博究经论史籍。隋炀帝大业末还蜀。高祖武德间立寺于隆山县。太宗贞观九年(635)入京,与法琳同修《辨正论》。后因事被拘,狱解后归乡,住眉州圣种寺。贞观末年卒,卒年70岁。《续高僧传》卷三二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九百五
道会俗姓史氏。犍为武阳人。出家益州严远寺。后入京师。与法琳同修辨正论。下狱。释还乡里。住眉州圣种寺。贞观末卒。年七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犍为武阳。史氏子。器宇高简。逸群。初出家。住严远寺。为四方道俗所归向。然意以蜀僻陋。见闻不广。乃入京求访师友。益研究经论史籍。如是十年。且将还乡里。讲演以利导晚辈。属时乱离。不果行。 义宁初。朝廷使詹俊李兖等。如蜀招抚。会致笺于丞相唐公曰。会有弟。性姿不肖。家门衰坠。其封爵除赠诘诏尚在。门生故吏子孙成列。并奋臂切齿。思效力用。即日剑门虽启。巫峡负固。会请躬率徒隶振锡启途。折简宣威。开怀纳款。军无矢石之劳。主有待成之逸。此亦一时之利也。惟公图之。唐公不能用。所在多私度僧尼道士。而宋冀尤道士之杰然者。檀于隆山县。创逮观宇。度三十人于内。会遽投牒总管段伦。请以为寺。属安抚大使李袭誉。引兵巡察州县。偶过之。道士惊以为逐己。一时走散。观遂定以为寺至今。 贞观初。游京师。因参琳师。脩辨正论。间有人诬告安州皓法师。在蜀以讲演聚。众谋返者。且指会觇候。有司逮捕下狱。会志气无所詟变。常为诸囚。开阐经论。自春至冬。未尝辍。诸囚之久系者。或褴缕不胜寒酷。会又以书抵檀越。无尽藏致裘履。及事释还乡。三辅名僧。皆送别郭门外。会赋诗曰。去住俱为客。分悲损性情。共作无期别。时能访死生。闻者泣下。俄法曹裴希仁。以门学求见。谈论之顷。微若陋其地之人物者。会曰。蜀虽僻远。然由汉西都来。士之能以文章事业。显名天下者。视中州。诚不多逊。明公当虚心。礼下贤俊。岂宜以闻见之狭。自鄙薄哉。希仁愧谢。贞观末。卒年七十。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释道会。姓史。犍为武阳人。初出家。住益州严远寺。器宇高简雅调逸群。四方道俗日夕参候。犹以蜀门小陜闻见非广。乃入京询访经十馀年。经论史籍博究宗领。还蜀欲大开释教导引后锐。时属乱离不果心术。会皇运初兴率先招抚。詹俊李衮首途巴蜀。会上疏曰。会弟性不肖。家风失坠。封爵虽除诏敕犹在。门生故吏子孙成列。并奋臂切齿思效力用。即日剑门虽启巫峡负固。会请。躬率徒隶。振锡启途。折简宣威。开怀纳款。军无矢石之劳。主有待成之逸。此亦一时之利也。惟公图之。为使淹留遂不行。于时国初。僧尼道士所在多度。有道士宋冀。是彼梁栋。于隆山县下新立道观。屋宇成就置三十人。会经总管段伦陈牒改观为寺。其郭内住者并是道宗不伏。移改嘱安抚大使李袭誉。巡察州县。会以事达。乃引兵过城。四面鸣鼓一时驱出。举宗怨诉噂𠴲街衢。会曰。未能令天下改观为寺。此之一所终不可夺。遂依立寺。至今不毁。武皇登遐。入京朝观。因与琳师同修辨正。有安州皓师。在蜀弘讲。人有嫉者。表奏云。反又述法。会觇候消息遂被拘执。身虽在狱言笑如常。为诸在狱讲释经论。经春至冬。诸僧十数。衣服褴缕不胜寒酷。京师有无尽藏。恒施为事。会致书曰。自如来潜影西国。千有馀年。正法东流五百许载虽复赤髭青眼大开方便之门。白脚漆身广示归依之路。犹未出于苦海。尚陆沈于险道。况五众名僧四禅教首。头陀聚落唯事一餐。宴坐林中但披三纳。加以无缘之慈想。升锤以代鸽。履不轻之行。思振锡以避虫。今有精勤法子清净沙门。横被囚拘实非其罪。遂使重关早落睹狱吏而魂飞。清室晚开见刑官而思尽。严风旦洒穿襟与中露俱飘。繁霜夜零寒心与死灰同殪。若竟不免沟壑。抑亦仁者所耻。书达即送裘鞋给之。及事释还乡。三辅名僧送出郭门。会与诸远僧别诗曰。去住俱为客。分悲损性情。共作无期别。时能访死生。道俗闻者皆堕泪。时益州法曹裴希仁。自矜门学。会与相见。轻有讥诮。会曰。蜀川虽小贤德如林。汉朝八俊同出。唯张纲埋轮。东雒。难曰。豺狠当路安问狐狸。奏诛梁冀。威摄四海者。揵为武阳人也。汉时有问杨子云曰。李仲堪何如人。答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臣。诸侯不友者。资中人也。巴西阆中。百王之仰戢。益州郫县。名振于华夷。明公庶可虚心待国士。岂得以土地拘于人哉。言讫而出。希仁愧谢。既返谓人曰。江汉多灵。其斯人也。以贞观末卒。年七十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643 【介绍】: 唐魏郡内黄人,祖籍钜鹿曲城,一说馆陶人,字玄成。少孤贫,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尤属意纵横之说。隋末为武阳郡丞元宝藏典书记,从宝藏归李密,又随李密降唐。自请安辑山东,乃授秘书丞,至黎阳劝降李绩等。为窦建德所俘,建德败,归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数引入卧内,访以得失。贞观二年,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七年,代王圭为侍中。时令狐德棻等撰《周书》、《隋书》,徵受诏总加撰定,多所损益,时称良史。史成,进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徵素有胆智,每犯颜规谏,虽帝怒甚,神色不移。十六年,拜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以疾卒,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谥文贞。言论见于《贞观政要》。曾主编《群书治要》,有《类礼》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0—643 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隋末随李密起义,密败,降唐,太子建成引为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历官尚书右丞、秘书临、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进封郑国公。敢于直谏,史称诤臣。卒谥文贞。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编撰,《隋书》总序及《梁书》、《陈书》、《齐书》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生平见两《唐书》本传。其诗多为郊庙乐章及奉和应制之作,惟《述怀》一篇,气势雄浑,骨力遒劲,在唐初诗中独放异彩。《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魏徵(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孤贫,出家为道士。隋末,李密起兵,召为典书记。密败,窦建德署为起居舍人。归唐,官太子洗马。大宗即位,擢谏议大夫,迁秘书监、侍中,封郑国公。以疾辞官,拜特进,仍知门下省事,卒谥文贞。徵性谅直,立朝多所谏诤,史称名臣。曾校辑秘府群书,受诏总领周、齐、梁、陈、隋诸史修撰事,序论多出其手。有《魏徵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九
徵字元成。钜鹿曲城人。少以策干李密不用。后随密来降。授秘书丞。隐太子引为洗马。太子败。太宗引为詹事主簿。及践祚。迁秘书监。参预朝政。进侍中。封郑国公。拜太子太师。薨年六十四。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徵字元成,魏州人。相太宗,致太平。关下既治,惧帝喜武功,尝赋诗曰:“终籍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徵亡,帝赋诗曰:“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扶风平陵人,字文蔚。窦炽子。博览群言。举秀异,授秘书郎。隋炀帝大业中迁内史舍人,数谏忤旨,转考功郎中,坐事免。李渊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使裁定制度。高祖武德初授内史令,每论政事得失,必陈古为喻。卒谥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文蔚,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尚文,博览群书,诸兄诋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授秘书郎。历十余岁,其学益博。大业四年(608),累迁内史舍人,转考功郎中。入唐,为高祖丞相府司录参军,朝章国典皆其所定。武德元年(618),拜内史令。卒,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新唐书·艺文志四》录《窦威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5—630 【介绍】: 唐初京兆杜陵人,字克明。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擢陕州总管府长史,进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兼文学馆学士。从李世民征伐,常参谋帷幄,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世民立为太子,授左庶子,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太宗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号为称职。三年,进右仆射,仍领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裁定。当世称良相,必曰“房、杜”。卒谥成。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
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隋大业中。以常调预选补滏阳尉。寻弃官归唐。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太宗即位。迁兵部尚书。封蔡国公。进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谈良相者称房杜焉。贞观四年薨。年四十六。赠司空。徙封莱。图形淩烟阁。谥曰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 【介绍】: 隋唐时僧。瀛州人,俗姓史。初以业综经术,有声齐赵间。后至洛下,住少林寺,习大小三藏,尤精《涅槃经》。寻南投徐部,复专研《摄论》及律典。隋文帝开皇七年,入长安住净影寺。仁寿中,送舍利于越州。炀帝大业初,入东都内道场。唐高祖武德中,归长安,住胜光寺。后以疾病缠身,自缢于寺,年七十余。
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义解篇八
释辩相。姓史。瀛州人也。性爱虚静。游听有声业综经术。齐赵之方备闻芳绩。后旋洛下涉诸法席。又往少林依止远公。学于十地大小三藏。遍窥其隩隅。而于涅槃一部详覈有闻。末南投徐部。更采摄论及以毗昙。皆披尽精诣。传名东壤。光问师资众所归向。开皇七年。随远入辅。创住净影对讲弘通。仁孝居心崇仰师辙。仁寿置塔。敕令送舍利于越州大禹寺。民庶欢跃欣见遗身。未及出间光自涌现。青黄赤白四色。昭彰流溢于外。七众嗟庆胜心屡动。又于山侧获紫芝一枚。长二尺三寸。四支三盖。光色鲜绮。还返京都大弘法席。常听学士一百馀人。并得领袖当时。亲承音诰。大业之始召入东都。于内道场敷散如故。为郑拥逼同固洛滨。武德初年。蒙敕延劳还归京室。重弘经论更启蒙心。今上昔在弘义。钦崇相德延入宫中。通宵法论亟动天顾。䞋锡丰美。乃令住胜光。此寺即秦国之供养也。故以居焉。晚以素业所资慧门初辟。追崇净影仍就讲说。又舍所遗图远形相。常存敬礼用光先范。以贞观初年。因疾缠身无由取逝。乃隐避侍人自缢而卒。在于住寺。春秋七十馀矣。相为人敦素。形色鲜白眉目浓朗仪止闲泰。商搉名理接顿词义有神采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 【介绍】: 隋唐时绛州闻喜人,字弘大。裴讷之子。博学,有文藻智数。隋时,累擢吏部侍郎,以事免。时西域诸国至张掖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等,撰《西域图记》奏之。累拜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定征辽之议。后从帝至江都,以忤旨罢。宇文化及僭位,署为河北道安抚大使。旋为窦建德所得,为之创定朝仪,权设法律。建德败,举山东之地降唐,累迁民部尚书,以晓习故事,甚见推重。卒谥敬。有《开业平陈记》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瀛州史氏子。早依远公。学十地于少林大小三藏。遍窥其奥。而于涅槃尤精覈。后南游徐部研究摄论。披阅毗昙。名播东壤。开皇七年。随远入关住净影寺。弘通侍养。二者俱至。仁寿置塔。诏送舍利于越州大禹寺。灵验具别录。还京开导益盛。大业初。诏入东都内道场。今上居秦邸教旨召居胜光寺。晚以素业所资。慧门初辟。追崇净影。仍就讲说。又图远形相敬礼。贞观元年。以疾卒。寿七十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 【介绍】: 隋唐时京兆杜陵人,字执礼。杜如晦叔父。隋时,与韦福嗣共入太白山,扬言隐逸,实欲邀求时誉。文帝恶之,谪戍江表。赦还,累除御史中丞。入唐,为矢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以事流越巂。太宗立,累擢检校吏部尚书,参预朝政。所荐四十余人,后皆知名。卒谥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8 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隋开皇中,隐居太白山。大业末,官至御史中丞。入唐,秦王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坐事流放越巂。太宗即位,召拜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寻判吏部尚书,参议政事。前后表荐40余人,后多知名。贞观二年(628)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襄。生平见新、旧《唐书·杜如晦传》附、《大唐新语》卷八。《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五
淹字执礼。司空如晦之叔父。隋大业末官御史中丞。王世充僭号。署为吏部。洛阳平。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贞观初拜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判吏部尚书。参议朝政。二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襄。
淳于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淳于髡后裔,淳于难弟。有英才。为莱州刺史。高祖武德四年与兄入朝,因以佐命,后为宰相,封燕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2—672 【介绍】: 唐杭州新城人,字延族。许善心子。隋炀帝大业中举秀才。旋依李密为记室。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贞观时由著作郎官至中书舍人,专掌诰命。高宗时为礼部尚书,与李义府等助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擢侍中。又助武则天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高宗显庆中为中书令,与李义府同掌朝政。曾监修国史。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92—672 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祖籍高阳(今属河北),世仕江左。隋大业中举秀才,为淮阳郡司法书佐。唐高祖武德初为秦王府学士。太宗贞观中,历著作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等职,封高阳县男。高宗朝,授礼部尚书,历郑州刺史、卫尉卿、太子宾客,册拜侍中,进封郡公,迁中书令,改右相。咸亨三年(672)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初谥缪,改曰恭。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自贞观后,敬宗监修国史,先后参与编撰《文馆词林》、《文思博要》、《瑶山玉彩》等书。然修史窜改专出己私,为世所讥。敬宗为太宗朝宫廷诗人,《新唐书·艺文志四》载《许敬宗文集》80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作60卷),已佚。《全唐诗》存许敬宗诗28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9首,断句1。多为奉和应制之作。
唐诗汇评
许敬宗(592-672),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隋大业中,举秀才中第,官至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贞观中,历著作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太子右庶子等,多兼史职。高宗即位,迁礼部尚书,历侍中、中书令、右相,任遇之重,当朝莫比。敬宗为人贪佞,修史多虚美隐恶,为世所讥。有《许敬宗集》八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二十七首,《外编》辑诗一首,尚有遗佚。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一
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武德初补秦府学士。贞观时累除著作郎。封高阳县男。高宗朝为礼部尚书。册拜侍中。进封郡公。拜中书令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咸亨元年致仕。仍加特进。三年薨。年八十一。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初谥谬。改字恭。

作品评论

《唐诗品》
许君仕道卑卑,心无谠正,如《安德山池宴集》云:“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如《春日望海》云:“惊涛含蜃阙,骇浪掩晨光。”命意芜浅,词亦波荡,并非颂声。乃其伟才挺出,髫年驰誉词林,雄长并列其左,遭遇文皇之好,遂掌丝纶。今所传录,总非门户。至如“鹊度林光起,凫没水文圆”,又“波拥群凫至,秋飘朔雁归”,并存风格,可称作者。
韦澄 朝代:隋末至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末唐初京兆杜陵人。在隋任大丞相府法曹、东京兵部侍郎、定陵郡守、尚书左丞、国子司业等官。入唐。高祖武德初,任国子祭酒,出为绵州刺史。卒谥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