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录囚(录囚)  拼音:lù qiú
省察囚犯是否有冤情,而加以记录。《聊斋志异。卷八。诗谳》:「周元亮先生分守是道,录囚至吴,若有所思。」《清史稿。卷六。圣祖本纪一》:「己酉,命大学士会刑部录囚。」
《漢語大詞典》:习察(習察)
谓学习省察。语本《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朱熹 集注:“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
分類:学习省察
《漢語大詞典》:禁过(禁過)
省察过失。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啮缺:“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
分類:省察过失
《漢語大詞典》:省众(省衆)
谓省察众意,考虑周密。国语·晋语三:“是以君子省众而动,监戒而谋,谋度而行,故无不济。”
分類:省察考虑
《漢語大詞典》:审省(審省)
详细省察。北齐书·琅邪王俨传:“ 子琮 杂以他文书奏之, 后主 不审省而可之。”
分類:详细省察
《漢語大詞典》:考省
考校省察;考校查核。国语·晋语三:“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唐 李翱 《释怀赋》:“进藎言而不信兮,退远去而不获。弗验实而考省兮,固予道之所厄。”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只宜择师教之,时时勤加考省,乃为正当。”
《漢語大詞典》:推察
推求省察。后汉书·邳彤传论:“凡言成事者,以功著易显;谋几初者,以理隐难昭。斯固原情比迹,所宜推察者也。” 唐 张怀瓘 《〈书断〉序》:“推察疵瑕,妄增羽翼。” 宋 曾巩 《谢章学士书》:“以材计其多寡,则文武之士以百千数,待明公之推察而收拊之。”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做父亲的这种苦心,我是很能够推察的。”
分類:推求省察
《漢語大詞典》:讯录(訊録)
谓省察、审讯囚徒罪状。 元 袁桷 《新建鄞县尉厅记》:“廨毁于兵,踰五十年,尉率其兵徒,随所寓,无常地,讯録之所,不具於观瞻。”
《國語辭典》:省戒  拼音:xǐng jiè
警觉戒慎。《水浒传》第四回:「你从今日难比往常,凡事宜自省戒,切不可托大。」《东周列国志》第九五回:「王不知省戒,戮忠废贤,希望非分。」
分類:省察警惕
《漢語大詞典》:变省(變省)
谓变革弊政,省察过错。 宋 苏舜钦 叔才 《地动联句》:“变省孽可省,损降祸可违。”
《漢語大詞典》:辩省(辯省)
全部加以省察。辩,通“ 徧 ”。文选·张衡〈东京赋〉:“物牲辩省,设其楅衡。” 薛综 注:“物牲,谓祭祀之牲物。皆徧省视之也。”
分類:省察
《漢語大詞典》:铅察(鉛察)
亦作“鈆察”。 犹循察。省察。荀子·荣辱:“一之而可再也,有之而可久也,广之而可通也,虑之而可安也,反鈆察之而俞可好也。” 王先谦 集解:“反鈆察之者,反復沿循而察之。”
分類:省察
《漢語大詞典》:鸠阅(鳩閲)
搜集并省察。《魏书·儒林传·孙惠蔚》:“ 魏 晋 之世,尤重典坟,收亡集逸,九流咸备。观其鳩閲史篇,访购经论,纸竹所载,略尽无遗。”
分類:搜集省察
《漢語大詞典》:揆抚(揆撫)
审度省察。 三国 魏 曹丕 《让授禅表》:“内自揆抚,无德以称。”
分類:审度省察
《漢語大詞典》:研省
研究省察。 明 张宁 《方洲杂言》卷一:“余自忆平生不家於官,何适逢此异兆?反覆研省,忽忆 张茂先 积油致火之説。”
分類: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