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眼不见为净(眼不見為淨)  拼音: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
1.眼睛看不到的,也就认为是乾净的了。通常是怀疑食物不洁时的自我安慰之词。宋。赵希鹄《调变类编。卷四。虫鱼》:「凡贩卖虾米及甘蔗者,每用人溺洒之,则鲜美可爱,所谓眼不见为净也。」
2.心中不以为然,但又无能为力,只好任凭发展,置身事外,以求清净。如:「任凭你们怎么说,我眼不见为净,心里自然快活。」
《國語辭典》:眼花撩乱(眼花撩亂)  拼音:yǎn huā liáo luàn
形容眼睛昏花,心绪迷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只教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也作「眼花瞭乱」、「眼花缭乱」。
《漢語大詞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見爲實,耳聽爲虚)
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人说的靠不住。” 刘真 《春大姐》:“ 玉春娘 嘴里虽没有说出,心里可老是相信着那句老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漢語大詞典》:眼睛头(眼睛頭)
眼前。指眼睛很容易看见的地方。《水浒传》第五六回:“你只依我从这条路走去……客店之中,就便安歇,特地把这皮匣子放在他眼睛头。”
《國語辭典》:佯打耳睁(佯打耳睜)  拼音:yáng dǎ ěr zhēng
假装没听见。《金瓶梅》第五八回:「他佯打耳睁的不理我,还拿眼儿瞟著我!」
《國語辭典》:一叶知秋(一葉知秋)  拼音:yī yè zhī qiū
比喻由局部的、细小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变和趋势。语本《淮南子。说山》:「以小明大,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作「落叶知秋」、「叶落知秋」。
《國語辭典》:一见钟情(一見鍾情)  拼音:yī jiàn zhōng qíng
男女之间初次相见就彼此爱悦。《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而微吟示意。」清。李渔《比目鱼。发端》:「刘旦生来饶艳质,谭生一见钟情极。」今亦借指对人或物,一见面就产生深厚情愫。如:「我一走进太鲁阁峡谷,看到那山那水那石,就一见钟情。」
《国语辞典》:亲眼目睹(亲眼目睹)  拼音:qīn yǎn mù dǔ
亲自看见。如:「这件事是我亲眼目睹,铁定没错。」
分类:亲自看见
《国语辞典》:揉著痒处(揉著痒处)  拼音:róu zháo yǎng chù
别人所说的话或做的事,正是自己希望听见或看见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正欲誇逞自家手段,这一问揉著痒处。」
《国语辞典》:躬逢目击(躬逢目击)  拼音:gōng féng mù jí
亲身遇到,亲眼看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仇女守贞,刘生尚义,仇某不忘报,皆盛事也。本县幸而躬逢目击,可不完成其美?」
《国语辞典》:柯烂忘归(柯烂忘归)  拼音:kē làn wàng guī
晋人王质入山伐木,看见童子数人边下棋边唱歌,便在一旁观看,待仙童催他回家时,却惊见所带的斧柄已腐烂。回到乡里,与他同时代的人全已过世。见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后用以比喻长时间的流连忘返。唐。钱起〈过瑞龙观道士〉诗:「主人善止客,柯烂忘归年。」
《国语辞典》:见而色喜(见而色喜)  拼音:jiàn ér sè xǐ
一看见喜爱的事物,马上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如:「他一看到小狗,即见而色喜,忍不住过去抱抱它!」
《国语辞典》:见尧于墙(见尧于墙)  拼音:jiàn yáo yú qiáng
看见尧的幻影在墙上。语出《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臣闻君不稽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君。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形容思慕到极点。
《国语辞典》:目短于自见(目短于自见)  拼音:mù duǎn yú zì jiàn
眼睛能清楚的观察他物,却不能看见自身。比喻人无自知之明。《韩非子。观行》:「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
《国语辞典》:巢居知风,穴居知雨(巢居知风,穴居知雨)  拼音:cháo jū zhī fēng,xuè jū zhī yǔ
(谚语)住在树上的人,看见树叶颤动就知道将要刮风;住在洞穴的人,看见穴壁潮湿就知道水气深重,即将下雨。指凡事都有预兆,观察日常事物,就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如:「俗语说的好:『巢居知风,穴居知雨』,根据公司最近人事调动的情况,我看恐怕有大事要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