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真皮  拼音:zhēn pí
脊椎动物皮肤的内层。介于表皮与内皮之间,由纤维的结缔组织而成,内有血管、神经、神经末梢及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也称为「下皮」。
《國語辭典》:皮肤(皮膚)  拼音:pí fū
包覆动物的最外层构造,人体皮肤由外而内可细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具有保护、排泄或调节体温等功用。
《國語辭典》:毛囊  拼音:máo náng
包围在毛发根部周围的囊状组织,负责毛发的制造。
《国语辞典》:内皮(内皮)  拼音:nèi pí
1.动物皮肤的一层。在真皮下,下与肌内相接。也称为「内表皮」。
2.植物根及茎部内,皮层组织的最内层,即邻接中柱的一层。其细胞排列齐整、紧密,无细胞间隙。也称为「内皮层」。
3.树木树皮于木栓层以内的部分,此部分之细胞仍保有活力,故也称为「活皮」。
《国语辞典》:皮下移植  拼音:pí xià yí zhí
在真皮下装入医疗器材,以达到医疗效果的外科手术。皮下移植的应用范围极广,包括整型手术、变性手术及心脏外科手术等。
《国语辞典》:皮下组织(皮下组织)  拼音:pí xià zǔ zhī
真皮以下缔结组织的部分。含有脂肪,质地较松散,其中有微血管、淋巴管、淋巴结、神经等,具有保持体温,缓冲机械压力等功能。
《国语辞典》:二度烧伤(二度烧伤)  拼音:èr dù shāo shāng
伤及真皮的烧伤程度。除了有红、肿、痛的症状之外,还有水泡出现。
《国语辞典》:蒙古斑  拼音:méng gǔ bān
一种长在婴儿身体上的深色斑点。因大量的黑色素细胞在真皮层聚集而产生,通常在幼儿时期即可消失。也称为「分娩斑」、「婴儿斑」。
《国语辞典》:皮脂腺  拼音:pí zhī xiàn
皮肤上分泌油脂的腺体,分布于皮肤真皮中,通常依傍毛发而生,能分泌皮脂,用以润滑皮肤及其外面所生的毛发。一般青春期后逐渐成熟,分泌旺盛时,皮表会呈现油腻感。
《国语辞典》:竖毛筋(竖毛筋)  拼音:shù máo jīn
人体皮肤组织之一。由毛囊的基底,斜走于真皮上部的小平滑筋,此筋收缩能使毛竖立,故称为「竖毛筋」。也称为「毛囊筋」、「起毛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