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四真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四圣谛。苦集灭道之四谛也。其理真正,故云真谛,为圣者之所见,故云圣谛。涅槃经十五曰:「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又流转生死大苦海。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知度论二曰:「佛为五比丘初开甘露门,说四真谛法苦集灭道谛。」(参见:四圣谛)
真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谛之一。真谓真实无妄。谛犹义也。对俗谛言,如谓世间法为俗谛。出世间法为真谛是也。【又】(人名)真谛三藏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二谛之一,又名胜义谛、第一义谛,即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亦即内證的离言法性。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离诸虚妄,故云真,其理永恒不变,故云谛。
【俗语佛源】
「谛」是真实不虚的意思。事相对于世俗来说,真实不虚,理性对于圣者来说,真实不虚,所以都称为「谛」。隋·智顗著《四教义》,其中引用《大智度论》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若不知二谛,则不知真佛法。」二谛:一是俗谛,二是真谛。俗谛是俗事上的实义,真谛是真理上的实义。真、俗二谛广泛涉及一切诸法,可用以说明事理深浅的不同涵义,因而诸佛皆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使之由浅入深,因事达理。如果不知二谛,就难以了解佛法所说的义门。真谛亦可泛指佛法,如唐·元稹《大云寺》诗:「真谛承知别,迷心尚有云。」后来真谛常见于一般言语中,表示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如说「得其真谛」,就表明对某一事物具备正确、深入的理解、认识。如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说:「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禹振声)
【三藏法数】
真谛者,彰一性本实之理也。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非双泯,能所俱亡,指万象为真如,会三乘归实际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真即真空,泯一切法之谓也。盖诸法本空,众生不了,执之为实,而生妄见。若以空观荡之,则谓实之情自忘;情忘即能离于诸相,诸相若离,则真空之理自然谛了,故名真谛。
真谛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谛)
真谛三藏
【佛学大辞典】
(人名)西印度优禅尼国人,梵称波罗末陀Parama%rtha。又曰拘那罗陀Gun!arata。梁大同十二年三十馀岁来支那,受武帝好遇,会逢国难,往北齐,赴东魏,流离间,述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译,及世亲传等著二百七十八卷。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寂。岁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