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方瞳人

相关人物
老子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三
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帷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下·陶弘景〉~899~
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曾梦佛授其菩提记云,名为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简文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以葛巾进见,与谈论数日而去,简文甚敬异之。天监中,献丹于武帝。中大通初,又献二刀,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佳宝。

简释

方瞳人:喻神仙道士。唐陆龟蒙《人林屋洞》:“自非方瞳人,不敢窥洞口.”


例句

麻姑山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李白 游泰山六首

自非方瞳人,不敢窥洞口。 陆龟蒙 入林屋洞

《國語辭典》:瞳人  拼音:tóng rén
眼珠。唐。李贺〈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也作「瞳仁」。
分類:瞳人瞳孔
《漢語大詞典》: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瞳人(五輪八光左右兩點瞳人)
旧小说中对眼睛的美称。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两个媒人用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瞳人,打一看时,只见屋山头堆垛着一便价十万贯小钱儿。”
分類:对眼眼睛
《國語辭典》:童子  拼音:tóng zǐ
1.未成年的小孩子。《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两个童子请他进食,食毕,复请他到便室具汤沐浴,进新衣一袭。」
2.童生。《聊斋志异。卷四。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國語辭典》:眸子  拼音:móu zǐ
眼睛中的瞳仁。《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汉。王充《论衡。自纪》:「孟子相贤,以眸子明瞭者,察文以义可晓。」
《漢語大詞典》:瞳神
犹瞳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要把謔谈諢语,拨转瞳神;一个须将哑谜微言,提醒梦幻。” 清 吴伟业 《王郎曲》:“谁知颜色更美好,瞳神剪水清如玉。”
分類:瞳人
《國語辭典》:瞳仁  拼音:tóng rén
眼珠。也作「瞳人」。
分類:瞳人序幕
《國語辭典》:直视(直視)  拼音:zhí shì
1.凝神注视。《文选。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文选。鲍照。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
2.两眼无神向前注视的样子。
《國語辭典》:瞳子  拼音:tóng zǐ
瞳孔。《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漢語大詞典》:重瞳子
亦作“ 重童子 ”。 谓目中有两个瞳人。旧时认为是一种异相、贵相。史记·项羽本纪论:“吾闻之 周生 曰‘ 舜 目盖重瞳子’,又闻 项羽 亦重瞳子。 羽 岂其苗裔邪?” 裴駰 集解引尸子:“ 舜 两眸子,是谓重瞳。”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周生 亦有言,‘ 舜 盖重童子’, 项羽 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 颜师古 注:“童子,目之眸子。”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聪明过人。”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煜 字 重光 ……丰额、駢齿,一目重瞳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夫人 黄氏 先大夫之长女。生重瞳子,眉目如画。”
《漢語大詞典》:牟子
即眸子。瞳人。牟,通“ 眸 ”。荀子·非相:“ 尧 舜 参牟子。” 杨倞 注:“牟与眸同。参眸子,谓有二瞳之相参也。”
分類:眸子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