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7
词典
1
分类词汇
26
共26,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西士
里儒
智识者
二月
士大夫
读书人
三同
文字狱
高知
老九
文化人
名士派
智识阶级
知识阶级
文明棍
《漢語大詞典》:
西士
指 欧 美 的知识分子。
《
清史稿·选举志二
》
:“ 中国 欲讲求製造轮船、机器诸法,苟不藉西士为先导,师心自用,无裨实际。” 严复
《救亡决论》
:“且西士有言:凡学之事,不仅求知未知,求能不能已也。”
分類:
知识分子
《漢語大詞典》:
里儒
旧指乡里间的知识分子。 宋
朱翌
《
猗觉寮杂记
》
卷上:“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 宋 文莹
《玉壶清话》
卷三:“ 辛文悦 , 后周 通经史里儒。 太祖 幼尝从其学。”
分類:
乡里
里间
知识分子
《漢語大詞典》:
智识者(智識者)
知识分子。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
:“但在当时,却尽了重大的职务,使劳动者和革命者的或一层因此而奋起,使民众主义派智识者发生了动摇。”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
:“Lunacharski族本是半贵族的大地主系统,曾经出过很多的智识者。”
分類:
知识分子
《漢語大詞典》:
二月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分類:
二月
中篇小说
石作
年发
发表
青年
知识分子
秋来
来到
小学
任教
《國語辭典》:
士大夫
拼音:
shì dà fū
1.旧称在职居官的人。《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唐。
韩愈
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军中的将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
:「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3.士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南史。卷三六。列传。江夷》:「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分類:
士大夫
士族
官吏
将士
有声
声望
地位
知识分子
《國語辭典》:
读书人(讀書人)
拼音:
dú shū rén
知识分子、士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只要是读书人,后生些的便好了,地方不论远近。」《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国人,我拼著脑袋去陪他,金委员不该拿读书人如此糟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脉!」
分類:
读书人
知识分子
士人
夏丏尊
《漢語大詞典》:
三同
(1).指同年生,同榜及第,同为馆职。 宋
朱弁
《
曲洧旧闻
》
卷五:“ 章子厚 与 晁 秘监 美叔 ,同生乙亥年,同榜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 元祐 间, 子厚 有诗云:‘寄语三同 晁秘监 ’,寄语乃谓此也。”
(2).指干部和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陈残云
《山谷风烟》
第三六章:“ 刘大柱 笑眯了眼睛,替妹妹介绍道:‘这是 冯均 同志,在我家三同的。’” 陈卓乾
《两颗流弹》
:“ 王书记 作了几点指示:要加强三同,做贫雇农的知心朋友。”
分類:
干部
知识分子
同榜
及第
工人
农民
馆职
同住
劳动
《國語辭典》:
文字狱(文字獄)
拼音:
wén zì yù
专制时代,因为文字上的关系而引起的罪案。以清朝为最多。
分類:
统治者
迫害
知识分子
故意
著作
摘取
字句
《漢語大詞典》:
高知
高级知识分子的简称。
《报刊文摘》
1986.10.21:“后来,她被转到华东医院高知病房疗养。”
《散文》
1988年第1期:“10年或20年后你便熬上排入‘高知’行列的副研究员了。”
分類:
高级
知识分子
《国语辞典》:
老九
拼音:
lǎo jiǔ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知识分子的贬称,其前八类依次为叛徒、特务、走资派、地主、富人、反革命分子、坏人、右派,知识分子排在第九,所以被称为「老九」,甚至更为贬义的「臭老九」。
分类:
中国
国文
文化
大革命
知识分子
贬称
《國語辭典》:
文化人
拼音:
wén huà rén
深受文化影响,或对文化方面有所贡献的人。
分類:
文化人
文化
作者
知识分子
《國語辭典》:
名士派
拼音:
míng shì pài
旧指知识分子中,不拘小节、自由散漫的一流人。也指这种人的作风。如:「从他卓越豪迈的言行来说,可称得上是名士派。」
分類:
知识分子
不拘小节
自由
散漫
一流
流人
《漢語大詞典》:
智识阶级(智識階級)
指知识分子阶层。 孙中山
《中国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 俄 之反革命派,为官僚与智识阶级。” 瞿秋白
《饿乡纪程》
八:“劳工神圣,理想的天国,不在于智识阶级的笔下,而在于劳工阶级实际生活上的精进。” 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
:“一直到了今年下半年,这才看见了新闻记者的‘保护正当舆论’的请愿和智识阶级的言论自由的要求。”
分類:
知识分子
阶层
《國語辭典》:
知识阶级(知識階級)
拼音:
zhī shì jiē jí
以知识从事精神劳动的人。如教育家、艺术家、作家、学人、医师、律师、工程师等。
分類:
知识分子
阶层
《國語辭典》:
知识分子(知識分子)
拼音:
zhī shì fèn zǐ
具有相当知识学问,并对政治、社会等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分類:
知识分子
定科
学文
文化
知识
脑力劳动
《漢語大詞典》:
文明棍
手杖。解放前一些绅士、知识分子模仿西方,常持之以显示有气派。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
第十四回:“工程师拿着黑油油的文明棍。” 李寿轩
《从九都山到井冈山》
:“这时常有身穿绫罗绸缎,拄着文明棍的土豪劣绅,大摇大择地从河堤上经过。”
分類:
手杖
解放
前一
绅士
知识分子
模仿
西方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