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八锦

相关人物
李似矩


《夷坚志·夷坚乙志》卷九〈八段锦〉~65~
政和七年。李似矩弥大为起居郎。有欲为亲事官者。两省员额素窄。不能容。却之使去。其人曰、家自有生业。可活妻子。得为守阙在左右。无以俸为也。乃许之。早朝晏出。未尝顷刻辄委去。虽休沐日亦然。朝晡饮膳。无人曾窥见其处者。似矩嘉其谨。呼劳之曰。台省亲事官。名为取送。每下马归宅。则散去不顾矣。况后省冷落。尔曹所弃。今独如是何也。曰、性不喜游嬉。且已为皂隶。于事当尔。似矩素于声色简薄。多独止外舍。效方士熊经鸟申之术。得之甚喜。自是令席于床下。正睡熟时。呼之无不应。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此人于屏后笑不止。怪之、诘其故。对曰、愚钝村野。目所未见。不觉笑耳。非有他也。后夜复然。似矩谓为玩已。叱曰、我学长生安乐法。汝既不晓。胡为屡笑。此人但谢过。既而至于三。其笑如初。始疑之。下床正容而问曰、自尔之来。我固知其与众异。今所以笑。必有说。愿明以告我。对曰、愚人耳。何所解。固问之。踟躇良久乃言曰、吾非逐食庸庸者流。吾之师、嵩山王真人也。悯世俗学道趋真者益少。欲得淳朴端敬之士教诲之。使我至京洛求访。三年于此矣。昨见舍人于马上。风仪洒落。似有道骨可教。故托身为役。验所营为。比观夜中所行。盖速死之道。而以为长生安乐法。岂不大可笑欤。似矩听其言。面热汗下。具衣冠向之再拜。事以师礼。此人立受不辞。坐定。似矩拱手问道。此人略授以大指。至要妙处。则曰、是事非吾所能及也。当为君归报王先生。以半岁为期。复来矣。凌晨不告而去。明年五月。似矩出知光州。终身不再见。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国魏·何晏《集解》:「有所立也。」

例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

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綦毋潜 送章彝下第

典故
天京兆
 
天归京兆

相关人物
王矩


《晋书》卷一○○《王机传》附《王矩传》
机兄矩,字令式。美姿容,每出游,观者盈路。初为南平太守,豫讨陈恢有功,迁广州刺史。将赴职,忽见一人持奏谒矩,自云京兆杜灵之。矩问之,答称:「天上京兆,被使召君为主簿。」矩意甚恶之。至州月馀卒。

例句

天归京兆新,日与长安远。 权德舆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 权德舆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

天归京兆日,叶下洞庭时。 权德舆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

《國語辭典》:三十而立  拼音:sān shí ér lì
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始能自立于社会,并有所成就。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耆卿,比及你在花街里留意,且去你那功名上用心,可不道三十而立!」
分類:前后成就
《國語辭典》:不踰矩  拼音:bù yú jǔ
不超越规矩、本分。如:「我们做人处事应该要守本分、不踰矩。」
分類:出规规矩
《國語辭典》:知命  拼音:zhī mìng
1.深知自然生灭演变之理,而能随遇而安。《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文选。曹植。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亦何忧。」
2.语本《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后以知命指五十岁。晋。潘岳 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