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假容
猜矫
变饰
毫不掩饰
矫言伪行
寡貌
埋头顾影
《漢語大詞典》:假容
矫饰容态。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於江皋,乃缨情於好爵。”
《漢語大詞典》:猜矫(猜矯)
猜疑矫饰。 唐 陈子昂 《麈尾赋》:“古人有言:天地之心,其间无巧,冥之则顺,动之则夭。谅物情之不异,又何有於猜矫。”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託因细事,嘖有烦言,猜矫多端,其斯可验。此 唐 人之至论也。”
分類:猜疑矫饰
《漢語大詞典》:变饰(變飾)
矫饰,不自然。 明 王廷相 慎言·君子:“言辞支遁者,其诚困;色貌变饰者,其诚矫。”
《国语辞典》:毫不掩饰(毫不掩饰)  拼音:háo bù yǎn shì
完全不加以遮掩、矫饰。如:「当她得知落选的消息后,毫不掩饰内心的失望,当场就流下泪来。」
分类:遮掩矫饰
《国语辞典》:矫言伪行(矫言伪行)  拼音:jiǎo yán wèi xìng
矫饰虚伪的言论行为。《庄子。盗蹠》:「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宋。秦观〈论议下〉:「矫言伪行之人,弊车羸马,窜伏岩穴,以幸上之爵禄。」
《漢語大詞典》:寡貌
谓朴质自然,不加矫饰。大戴礼记·主言:“多信而寡貌,其礼可守,其信可復,其跡可履。”
《漢語大詞典》:埋头顾影(埋頭顧影)
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 明 李贽 《答邓明府》:“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窃取圣人之名以自盖其贪位固宠之私者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