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時代)  拼音:xīn shí qì shí dài
石器时代的后期。为人类史前时代最晚的一个阶段。约从西元前八千年开始,迄西元前二千年至一千四百年为止。主要特点包括使用经过琢磨的燧石和精制石器、饲养家畜、播种农作、制作陶器、建造石墓等。
《国语辞典》:石器时代(石器时代)  拼音:shí qì shí dài
史前时代的一段时期。距今约二千馀万年,共持续二至三百万年。以制造和利用石制的工具为特徵。根据石器粗糙和精细的不同,可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其中,旧石器时代占整个石器时代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时间。
《国语辞典》: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拼音:jiù shí qì shí dài
考古学上指人类文化最早的一个阶段。大约始于两百万年前,持续至一万二千年前,共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九十九以上。以狩猎、捕鱼和采集方式维生,而以使用打制石器为其特徵。因工具技术的不同,分为早、中、晚三期。至旧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演化已至智人阶段,精神生活愈见丰富。
《漢語大詞典》:手斧
旧石器时代初期原始人类用以挖掘、砍斫的工具。多为一端尖锐、一端钝厚的扁桃形器,由原始人打击石核边缘而成。
《国语辞典》:龙山镇(龙山镇)  拼音:lóng shān zhèn
乡镇名。位于山东省历城县。因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器而著名。
《漢語大詞典》:丁村人
古人类的一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其化石1954年发现于 山西省 襄汾县 丁村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章第二节:“ 马坝 人是从猿人直接发展而来的最早的古人, 长阳 人稍晚, 丁村 人可能是直接向新人过渡的古人。”
分類:石器时代
《漢語大詞典》:周口店遗址(周口店遺址)
中国 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周口店 的 龙骨山 ,在 北京市 西南约48公里,1927年开始发掘,是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曾陆续发现许多人类化石、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 中国 原始社会史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解放后在该处建立展览室。
《國語辭典》:铜器时代(銅器時代)  拼音:tóng qì shí dài
史家称介于新石器时代与铁器时代之间的时期为「铜器时代」。世界上最早进入铜器时代的是巴比伦、埃及等古代国家。中国自夏代到春秋、战国时代即属之。此时铜器的铸造技术发达,且用途广泛,如食器、酒器、乐器、礼器、祭器等,并雕铸图案纹饰及文字。因原料多为青铜,故也称为「青铜器时代」。
《國語辭典》:仰韶文化  拼音:yǎng sháo wén huà
中国大陆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距今约五千至七千年,分布于中原和甘肃一带。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故称为「仰韶文化」。又因出土的陶器表面光滑,有红、黑色彩纹,故也称为「彩陶文化」。
《国语辞典》:麒麟文化  拼音:qí lín wén huà
为台湾东海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约分布于花莲、台东一带。学者推测此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特色为成排成群出现的巨型岩棺、石壁等,为太平洋巨石文化的一部分,约与台东卑南文化同时存在。此文化因在台东县成功镇附近名为「麒麟」的地方发现,故称为「麒麟文化」。
《国语辞典》:红山文化(红山文化)  拼音:hóng shān wén huà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内蒙古赤峰市郊区红山后发现,故称为「红山文化」。分布范围辽阔,东起辽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主要特徵是红地黑彩陶器和压印的字纹陶器,并有多种石制农具和细石器工具。
《国语辞典》:夯土建筑(夯土建筑)  拼音:hāng tǔ jiàn zhú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即开始使用的建筑技术。为使泥土紧密,防水渗漏而加以夯打,其功能犹如今日的滚压路基。
《国语辞典》:巨石文化  拼音:jù shí wén huà
属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之一。约从西元前三千年至西元前一千四百年。分布于欧洲大西洋沿岸、中国东北、日本、韩国及印度等地。以巨石建筑的古代坟墓、祭场、石瓮及石环等为特徵。
《国语辞典》: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  拼音:qīng tóng qì shí dài
新石器时代以后至铁器发明以前的时期。人类以青铜制作器皿。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是巴比伦、埃及等古代国家,中国的商、周时代亦属之。也称为「铜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