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坏烂(壞爛)
(1).腐烂;变质。 汉 王充 论衡·论死:“已死,形体坏烂,精神散亡。”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后虽有姙娠妇人食之,酱亦不坏烂也。”
(2).指腐蚀,蛀蚀。景德传灯录·优波毱多:“即变为三种臭尸,虫蛆坏烂。”
(3).犹言破烂,残破。 清 褚人穫 《坚瓠丁集·题书橱》:“﹝ 杨君谦 ﹞尝题书橱云:‘坠地不肯拾,坏烂无与怜。’”
《漢語大詞典》:泥烂(泥爛)
(1).烂醉。《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 悟石 和尚又叫小和尚在外厢陪了这些家人,叫道人支持这些轿夫马夫,上下人等,都吃得泥烂。”
(2).污秽破烂。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他们寒颤颤拥着泥烂敝裘,挽着筐子篮子,对着‘银烛’高烧的 中国 专车,闻着‘朱门’的酒肉臭呢。”
《漢語大詞典》:尘蠹(塵蠹)
被尘土污染,蠹虫蛀坏。形容陈旧破烂。新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皇后吴氏:“后入謁, 玄宗 见不悦,因幸其宫,顾廷宇不汛扫,乐器尘蠹。” 宋 张耒 《夏日》诗之二:“满案诗书尘蠹甚,故应疏懒过炎蒸。”
《漢語大詞典》:鹑悬(鶉懸)
形容衣服破烂。语本荀子·大略:“ 子夏 贫,衣若县鶉。” 宋 范成大 《自冬至春道中多雨》诗:“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鶉悬。” 宋 刘克庄 《唐衣》诗之二:“貂映虽无华冕贵,鶉悬差胜緼袍时。”
《國語辭典》:须捷(須捷)  拼音:xū jié
南楚称人穷、衣被破败为「须捷」。汉。扬雄《方言》卷三:「南楚,凡人贫,衣被丑弊,谓之须捷,或谓之褛裂,或谓令褴褛。」
《國語辭典》:垃圾  拼音:lè sè
秽物、尘土及被弃的东西的统称。也作「拉飒」。
《漢語大詞典》:县鹑(縣鶉)
鹑鸟尾秃,似衣衫褴褛。因以“县鶉”形容衣服破烂。荀子·大略:“ 子夏 家贫,衣若县鶉。”
《漢語大詞典》:褴襂(襤襂)
破烂的衣衫。亦形容破落下垂的样子。襂,同“ 衫 ”。 元 乔吉 《红绣鞋·泊皋亭山下》曲:“石骨瘦金珠窟嵌,树身駞瓔珞襤襂。” 明 杨珽《龙膏记·闺病》:“双鬟慵整玉搔头,帘幕襤襂不掛鉤。”
《国语辞典》:流丢(流丢)  拼音:liú diū
1.破烂、无用。《西游记》第四六回:「这和尚无礼!敢笑我国中无宝,猜什么流丢一口钟!」
2.破烂无用的东西。《西游记》第四六回:「宫中所用之物,无非是缎绢绫罗,那有此什么流丢?」
《漢語大詞典》:穷皮(窮皮)
比喻破烂的衣服。 崔璇 《一条裤子》:“不是有 毛主席 ,我能脱下这层穷皮?”
分類:破烂衣服
《国语辞典》:踵决肘见(踵决肘见)  拼音:zhǒng jué zhǒu xiàn
鞋后跟破裂,露出了脚跟,衣袖破烂,臂肘露在外边。语本《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形容衣履破烂,极为贫困。
《漢語大詞典》:悬衰(懸衰)
形容衣衫破烂。衰,“ 蓑 ”的本字。草编的雨衣。《淮南子·齐俗训》:“ 林类 、 荣启期 ,衣若悬衰而意不慊。”
《國語辭典》:衣不蔽体(衣不蔽體)  拼音:yī bù bì tǐ
衣服破烂短少,遮蔽不住身体。形容极为穷困。宋。洪迈《夷坚丁志。卷六。奢侈报》:「妻子衣不蔽体,每日求丐得百钱,仅能菜粥度日。」《隋唐演义》第四四回:「老儿见说,忙去唤这些妇女来,可怜个个衣不蔽体,饿得鸠形鹄面。」也作「衣不布体」、「衣不盖体」、「衣不遮身」。
《国语辞典》:烂了舌头(烂了舌头)  拼音:làn le shé tou
舌头破烂。常用于诅咒他人多嘴的话。如:「整天搬弄是非,道人长短的人,当心烂了舌头。」《红楼梦》第三六回:「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
《国语辞典》:衣不布体(衣不布体)  拼音:yī bù bù tǐ
衣服破烂短少,遮蔽不住身体。形容极为穷困。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三年,不蒙师训。」也作「衣不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