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笃见(篤見)
确切的见解。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荆公:“故 朱子 《言行録》中犹以 荆公 为名臣,贤者之篤见也。”
分類:确切见解
《漢語大詞典》:笃论高言(篤論高言)
确切高明的言论。 清 王悔生 《祭海峰先生文》:“篤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盲瞶。”
《漢語大詞典》:果切
确切,贴切。 明 朱承爵 存馀堂诗话:“ 吴文定公 原博 ,诗格尚浑厚,琢句沉著,用事果切,无漫然嘲风弄月之语。”
分類:确切贴切
《漢語大詞典》:核要(覈要)
(1).确切扼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史论序注,则师范於覈要。”
(2).指要点,概要。 孙中山 《中国国民党党纲草案》:“民族主义,包涵至广,语其覈要,则凡民族结合而成国家,其意思行为,自由独立,不受他民族压抑干涉。”
《漢語大詞典》:覈要
1.确切扼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史论序注,则师范於覈要。”
2.指要点,概要。 孙中山 《中国国民党党纲草案》:“民族主义,包涵至广,语其覈要,则凡民族结合而成国家,其意思行为,自由独立,不受他民族压抑干涉。”
《漢語大詞典》:辞不达义(辭不達義)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十二:“语言糊涂曰辞不达义。”亦作“ 辞不达意 ”。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自序》:“所记皆寻常世俗杂务,且其辞不达意者,间亦有之。” 陈梦家 《论简朴》:“当然有些人辞不达意并不是为了说话故意要花藻,而是由于思路不清,缺乏条理和逻辑性。”
《國語辭典》:词不达意(詞不達意)  拼音:cí bù dá yì
所用的言词无法适切表达心意。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词不达意,余尝叹息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大凡译技艺的书,必要是这门技艺出身的人去译,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也作「辞不达意」、「辞不意逮」。
《漢語大詞典》:确耗(確耗)
确切的消息。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又省城謡言纷起,云城外九十六村之人,共谋纠合,克服城池。然亦久无确耗。” 清 夏燮 《长江设关》:“ 法国 领事亦无来 潯 确耗。”
分類:确切消息
《漢語大詞典》:确核(塙覈)
确切,确凿。 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历史·光绪壬午六月初十日》:“閲 荇文 汉书注校补本纪一册,其用力甚精专,自言第十八次写本矣。引证塙覈,於音训文义尤详慎。”
分類:确切确凿
《漢語大詞典》:确覈
确切,确凿。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历史·光绪壬午六月初十日》:“閲 荇文 汉书注校补本纪一册,其用力甚精专,自言第十八次写本矣。引证塙覈,於音训文义尤详慎。”
分類:确切确凿
《漢語大詞典》:确息(確息)
确切的消息。如:有些人远在海外,连亲属都不知道他的确息。
分類:确切消息
《漢語大詞典》:确音(確音)
确切的消息。 清 薛福成 《上张尚书论援护朝鲜机宜书附识》:“时则余友 黎君蒓斋 为出使大臣驻 日本 ,侦得确音,急递密电,制府得与僚吏熟筹,豫为之备,罔误机宜。”
分類:确切消息
《國語辭典》:确證(確證)  拼音:què zhèng
明显而确切的證据。如:「这件案子因目前还没有确證,所以仍呈现胶著状态。」
《漢語大詞典》:敏核(敏覈)
机敏而确切。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会 吴志伊 后至,曰:‘ 王沉 与 王基 联姻, 刘畴 与 刘嘏 为婚,世人无讥,缘非同原也。’一时服其敏覈。”
分類:机敏确切
《漢語大詞典》:敏覈
机敏而确切。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会 吴志伊 后至,曰:‘ 王沉 与 王基 联姻, 刘畴 与 刘嘏 为婚,世人无讥,缘非同原也。’一时服其敏覈。”
分類:机敏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