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丰碑(豐碑)  拼音:fēng bēi
1.古人葬时引棺徐下入圹的工具,以大木做成。《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2.高大的碑石。
《漢語大詞典》:残碑(殘碑)
残缺的碑石。 宋 王安石 《破冢》诗:“埋没残碑草自春,旋风时出地中尘。” 明 王称 《黄陵庙》诗:“剥尽残碑无可问,春山唯有鷓鴣啼。”
分類:残缺碑石
《漢語大詞典》:断碑(斷碑)
断裂残缺的石碑。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五:“ 杨綰 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元 傅若金 《韩淮阴庙》诗:“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断碑零落后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诗:“断碑零落荒草间,欲考其详罕知者。”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嘱托了他以煮饭烧菜的杂务,我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 钓台 。”
《漢語大詞典》:穹碑
圆顶高大的石碑。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久无执贄求侯牧,空有穹碑立庙门。” 明 叶襄 《禹陵》诗:“窆石虫书古,穹碑鸟篆工。” 清 顾炎武 《石射堋山》诗:“山下 蘄王 宋 时墓,屹然穹碑镇山路。”
《國語辭典》:碑阴(碑陰)  拼音:bēi yīn
碑的背面。
《國語辭典》:碑碣  拼音:bēi jié
碑刻的统称。方者为碑,圆者为碣,后多混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诔碑》:「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水浒传》第一回:「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
《國語辭典》:碑文  拼音:bēi wén
刻在石碑上的文词。其体本以叙事为主,后杂之以议论,甚至有托物寓意之文出现,体例甚多。《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李长吉新撰白玉楼记,天帝召汝写碑文!」
《國語辭典》:碑铭(碑銘)  拼音:bēi míng
有韵的碑文。《后汉书。卷六八。郭太传》:「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國語辭典》:口碑  拼音:kǒu bēi
众人的口头传颂,有如文字镌刻于碑石。语本《五灯会元。卷一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后比喻众人的口头称扬。《老残游记》第一八回:「那知道未及一个时辰,已经结案,沿路口碑啧啧称赞。」
《國語辭典》:碑版  拼音:bēi bǎn
刻有文字的碑石或石碑上的刻文。《文选。谢灵运。入华子岗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复摩灭,碑版谁闻传。」
《国语辞典》:立碑  拼音:lì bēi
竖立石碑,以纪念德政、表彰德行、记录重大事件等。《北史。卷七六。列传。周罗睺》:「狱讼庭决,不关吏手,人怀其惠,立碑颂德。」《清史稿。卷二二五。列传。额亦都》:「顺治十一年,世祖命立碑旌功,亲为制文,详著其战阀,以为『忠勇忘身,有始有卒,开拓疆土,厥积懋焉。』」
《國語辭典》:碑石  拼音:bēi shí
刻有文字作为纪念的石头。北周。庾信〈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诗:「芸香上延阁,碑石向鸿都。」
《漢語大詞典》:碑刻
碑帖。亦指有文字的碑石。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 蔡中郎 辈不能为,以 黄初 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岂 魏 人笔力可到!”宋史·吕文仲传:“ 太平兴国 中,上每御便殿观古碑刻,輒召 文仲 与 舒雅 、 杜镐 、 吴淑 读之。” 清 顾炎武 《北岳辨》:“ 宋 初,庙为 契丹 所焚, 淳化 二年重建,而 唐 之碑刻未尝毁。”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金石文字》:“ 孙渊如 观察尝言:‘吾如官御史,拟请旨著地方官吏保护天下碑刻。’”
《漢語大詞典》:秦碑
指 秦始皇 所建的石碑。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孤嶂 秦 碑在,荒城 鲁 殿餘。” 宋 陆游 《出游》诗:“ 秦 碑 禹 窆风烟外,一弔兴亡万古愁。”
《骈字类编》:碑字
唐 皮日休 襄州汉阳王故宅 碑字依稀庙已荒,犹闻耆旧忆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