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楯鼻磨墨
 
横磨墨盾
 
盾鼻试残墨
 
磨楯鼻
  
草檄雄盾鼻

相关人物
荀济
 
萧衍(梁武帝)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列传·荀济〉~2786~
荀济字子通。其先颍川人,世居江左。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梁纪十六·高祖武皇帝·太清元年〉~4960~
初,济少居江东,博学能文。与上有布衣之旧,知上有大志,然负气不服,常谓人曰:「会于盾鼻上磨墨檄之」。

例句

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韩翃 寄哥舒仆射

《国语辞典》:磨墨  拼音:mó mò
研墨成汁。《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但凡人要请他写字时,他三日前,就要斋戒一日,第二日磨一天的墨,却又不许别人替磨。」
分类:磨墨
《分类字锦》:磨墨小啜
苏轼书茶墨相反茶可于口墨可于目蔡君谟老病不能饮则烹而玩之吕行甫好藏墨而不能书则时磨而小啜之此又可以发来者之一笑也
分类:
《国语辞典》:研墨  拼音:yán mò
磨墨。《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是不长于做诗,不过去给众位研墨就是了。」《红楼梦》第七○回:「次日起来梳洗了,便在窗下研墨,恭楷临帖。」
分类:磨墨
《漢語大詞典》:砚水(硯水)
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 唐 李白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 夜郎 道,珫璃砚水长枯槁。” 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國語辭典》:水滴  拼音:shuǐ dī
1.向下落的水点。
2.贮水供研墨的器具。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九。神人狮子》:「冢中得古铜罍、勺、壶、洗、尊、鼎、杂器物二百馀件,内一水滴。」
《國語辭典》:发墨(發墨)  拼音:fā mò
墨锭磨出黑色墨汁的现象称为「发墨」。宋。欧阳修 砚谱:「歙石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
《漢語大詞典》:盾墨
盾鼻上磨墨。后借指紧急时写的檄文。《花月痕》第五十回:“当南风解愠於薰琴,正秋露垂珠於盾墨。”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宋贵庙碑:“当盾墨磨成之日,是鞾刀誓死之秋。”参见“ 盾鼻 ”、“ 楯2墨 ”。
《國語辭典》:砚台(硯臺)  拼音:yàn tai
磨墨的用具。唐。司空图 偶诗五首之一:「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严世兄急了,把号板一拍,那砚台就翻过来,连黑墨都倒在卷子上,把卷子黑了一大块。」
《漢語大詞典》:磨盾鼻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漢語大詞典》:研石
磨墨的用具。古代的墨呈粒状,用时纳入砚中加水,用石研磨,此石称为研石。《书法》1986年第5期:“ 凤凰山 出土的文书工具,包括(一)毛笔、(二)石砚及研石、(三)墨、(四)尚未书写的木牍、(五)青铜削刀。共五件。”
《國語辭典》:水盂  拼音:shuǐ yú
一种装盛研墨用水的器皿。
《漢語大詞典》:书滴(書滴)
(1).储水供磨墨用的水盂。西京杂记卷六:“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 清 朱琰 陶说·说今:“文房砚屏、墨牀、书滴、画轴、秘阁镇纸,司直各适其用。”
(2).指磨墨时用的水滴。西京杂记卷一:“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
分類:磨墨水滴
《漢語大詞典》:研弄
磨墨执笔。指从事写作。 明 徐榜 《济南纪政·不事苛刻》:“夫科贡之士,白首穷经,其研弄之辛勤,犹之吾也。”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诗:“繄余抱黯陋,研弄鲜精业,横陈抚遗经,詰屈口先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途次遇名胜,輒研弄丹墨。自 江 右至 岭 南,一壑一邱,咸为写照。”
《漢語大詞典》:松丸
指松墨。 宋 刘弇 《试院次韵奉和赵达夫记室惜别之什》:“松丸暖动蟾蜍滴,消杀风光盍付诗。”按,蟾蜍,指磨墨所用的蟾蜍形水盂。
分類:蟾蜍磨墨
《漢語大詞典》:楯墨
北史·文苑传·荀济:“ 济 初与 梁武帝 布衣交,知 梁武 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因以“楯墨”为文人从军研墨草檄的典故。 宋 苏轼 《送曹辅赴闽漕》诗:“诗成横槊里,楯墨何曾乾。” 清 周亮工 《丙申寒食同张玄洲暨诸同社重登诗话楼凄然有感》诗之二:“莫向层城听剑戟,空从楯墨感人琴。”
《漢語大詞典》:磨盾
(1).见“ 磨盾鼻 ”。
(2).犹磨练。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半月之中,凡是下场的最好过也最不好过,好过的是磨盾三年,算完了一桩大事,且得消閒几日。”
分類:磨练
《漢語大詞典》:磨盾鼻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