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礼教(禮教)  拼音:lǐ jiào
礼仪教化。《书经。毕命》汉。孔安国。传:「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荡陵邈有德者。」《孔子家语。卷三。贤君》:「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漢語大詞典》:在礼教(在禮教)
即在理会。 清 张焘 《津门杂记》:“在礼者,又名白衣道教, 直隶 、 山东 、 奉天 均有之, 天津 尤甚。入教之人,身上皆带有白色衣饰,夏则辫绳袴带,冬则软领腰巾,如有服者然,此在礼之名所由起也。”
《分类字锦》:阳礼教让(阳礼教让)
周礼大司徒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注阳礼谓乡射饮酒之礼也
分类:谦让
《国语辞典》:礼教吃人(礼教吃人)  拼音:lǐ jiào chī rén
为古代社会制度的礼法条规及道德标准所害。如:「他俩原本情投意合,如不是礼教吃人,今天也不会落得天人两隔的下场。」
《分类字锦》:礼教弘普(礼教弘普)
傅休奕辟雍乡饮酒赋四坐先迷而后悟然后知礼教之弘普也
《漢語大詞典》:玄晏
(1).指古代圣贤的礼教。文选·陆机〈演连珠〉:“玄晏之风恒存,动神之化已灭。” 李善 注:“ 曹植 《魏德论》:玄晏之化,丰洽之政。” 吕延济 注:“玄晏,礼教也。”
(2). 晋 皇甫谧 沈静寡欲,有高尚之志,隐居不仕,自号 玄晏先生 。后因以“玄晏先生”泛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隐逸。 唐 钱起 《过曹钧隐居》诗:“谁当举 玄晏 ,不使作良臣。” 清 曹寅 《题朱赤霞画对牛弹琴图》诗:“柳风飂飂白石磢, 玄晏先生 驰玄赏。” 皇甫谧 曾为 晋 左思 《三都赋》作序, 左 赋为世所重,因亦用为待人题品诗文的典实。 清 沈自南 《春暮钱牧斋宗伯过访》诗:“拟得《三都》待题品,当年 玄晏 最风流。” 清 周亮工 《旅壁步王西樵韵》:“《三都》岂必烦 玄晏 , 五岳 无心待 向平 。”
《國語辭典》:衣冠  拼音:yī guān
1.衣服和帽子。《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儒林外史》第一回:「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后泛指衣著、穿戴。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代称仕宦显达、名门望族。如:「衣冠之族」。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借指文明礼教。如:「衣冠之俗」、「衣冠文物之邦」。
《國語辭典》:人伦(人倫)  拼音:rén lún
1.人类的伦常。《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三国演义》第二○回:「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2.人类。《荀子。富国》:「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禽兽恶死,人伦好生,仆实不辜,桓、庄何罪。」
3.人才。《北史。卷四一。杨播传》:「典选二十馀年,奖擢人伦,以为己任。」《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铨品人伦,各尽其用。」
4.评选人才。《北史。卷二一。崔宏传》:「浩有鉴识,以人伦为己任。」
《國語辭典》:名教  拼音:míng jiào
名分与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管子。山至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于天下,而夺于其下,何数也。」《晋书。卷四九。阮籍传》:「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
《國語辭典》:弦诵(弦誦)  拼音:xián sòng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指乐歌声与读书声,泛指学校的教学活动。《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于纶言,东序西胶未闻于弦诵。」宋。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陶家客,弦诵尝叨孟母邻。」
《漢語大詞典》:世网(世網)
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奉法循理,不絓世网。” 宋 苏舜钦 《春睡》诗:“嗒尔暂能离世网,陶然直欲见天机。”《西湖佳话·放生善迹》:“我已踢开世网,打破爱河,自寻出路,你却怎么结局?” 柳亚子 《次韵和陈巢南岁暮感怀之作》:“留得岁寒松柏在,任他世网乱如麻。”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四德  拼音:sì dé
1.易经乾卦元、亨、利、贞四德。《易经。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贞。」
2.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周礼。天官。九嫔》。《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也称为「四教」、「四行」。
3.孝、悌、忠、信。《大戴礼。卫将军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乎,中夫四德者矣哉!』」
4.佛教用语。指四种特徵。《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四德。」
《國語辭典》:世教  拼音:shì jiào
社会的教化。一般皆指儒教。《汉书。卷一○○。叙传上》:「伏周、孔之轨躅,驰颜、闵之极挚,既系挛于世教矣,何用大道为自眩曜?」晋。孙绰〈喻道论〉:「缠束世教之内,肆观周孔之迹。」
《國語辭典》:贞节(貞節)  拼音:zhēn jié
1.坚定不移的节操。《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伊中情之信脩兮,慕古人之贞节。」晋。潘岳〈关中诗〉:「人之云亡,贞节克举。」
2.传统文化中女子守贞或夫死而不改嫁的节操。北周。庾信〈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用曹大家之遗训,执宋伯姬之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