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褂子  拼音:guà zi
上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一日贾闰娘穿了淡红褂子在窗前刺绣。孙小官走来看见无人,便又把语言挑他。」
《漢語大詞典》:宫服
后妃等所穿的礼服。用以表示不同品级。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忽然正门大开, 姜夫人 兴冲冲捧着一套‘美人’的宫服走上。”
《漢語大詞典》:鷩服
鷩衣。 唐 代二品官的礼服。因用为二品官的代称。 唐 张鷟 《亲蚕判》:“鸳帷就列,一十四位导其前,鷩服斯临,百二十官随其后。”参见“ 鷩冕 ”。
《國語辭典》:鷩冕  拼音:bì miǎn
鷩,绣有雉鸟的礼服;冕,冠冕。「鷩冕」指古时天子祭祀先祖及飨射时所穿戴的冕服。
《漢語大詞典》:穿秉
谓穿礼服而执朝笏。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学规》:“凡行罚之际,学官穿秉序立堂上。”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七月:“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知贡举等官於厅前备香案,穿秉而拜,诸士人皆答拜。”
分類:礼服朝笏
《漢語大詞典》:衫袍
(1). 宋 代皇帝上朝时所穿的礼服之一。宋史·舆服志三:“天子之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会、亲耕及视事、燕居之服也。”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太祖赵匡胤像》:“封建统治者为夸大他‘受命于天’的尊严,照例把衣服车马等级区别严明,表示惟我独尊。宋史·舆服志称,天子之服六种……实本于唐六典的天子六服而来,小有改易。”
(2).衫和袍。亦泛指衣服。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中兴以后,驻蹕南方,贵贱皆衣黝紫,反以赤紫为御爱紫,亦无敢以为衫袍者,独妇人以为衫褑尔。”
《漢語大詞典》:展鞠
展衣和鞠衣。古代王后及命妇的礼服。 元 陈樵 《瑇瑁赋》:“制备翬褕,礼均展鞠。”
《漢語大詞典》:麻带(麻帶)
麻制的腰带。古丧礼服饰。礼记·少仪:“葛絰而麻带。” 孔颖达 疏:“妇女尚质,所贵在要带,有除无变,终始是麻,故云麻带也。”
《漢語大詞典》:期练(期練)
丧礼服制。期丧的第十一个月祭于家庙时穿着练帛。北史·牛弘传:“ 弘 以三年之丧,祥禫具有降杀,期服十一月而练者,无所象法,以闻於帝。帝下詔除期练之礼,自 弘 始也。”隋书作“朞练”。
《漢語大詞典》:卷冕
(1).帝王的礼服和礼帽。礼记·郊特牲:“卷冕路车,可陈也而不可好也。”
(2).谓服卷冕。礼记·祭义:“天子卷冕北面。” 孔颖达 疏:“天子亲执卑道,服衮冕北面。”礼记·祭统:“君卷冕立于阼。”
《國語辭典》:外褂  拼音:wài guà
清代官吏大礼服的上衣,因加于各种衣服的外面,故称为「外褂」。《老残游记》第二回:「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后头送出来的主人,却是穿的枣红宁绸箭衣,天青缎子外褂。」也称为「外套」。
《漢語大詞典》:希衣
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穿的绣有各种花纹的礼服。希,通“ 黹 ”。《周礼·夏官·弁师》“五采繅十有二就” 汉 郑玄 注:“希衣之冕,五斿,用玉百二十。” 孙诒让 正义:“希冕前后十斿,以十乘十二,则百二十也。”参见“ 希冕 ”。
《漢語大詞典》:希冕
即希衣之冕。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戴的与希衣相配的礼冠。希,通“ 黹 ”。《周礼·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则希冕。” 段玉裁 《周礼汉读考》卷三:“﹝ 郑玄 ﹞注:希,读为‘黹’(今本作‘絺’),或作‘絺’(今本作‘黹’)…… 周 冕服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黹(今本作‘希’)以为绣……黹,刺粉米无画也。”按,广韵·上旨“黹”下引周礼:“祭社稷、五祀则用黹冕也。”“希”正作“黹”。参见“ 希衣 ”。
《漢語大詞典》:通天服
皇帝穿的一种礼服。隋书·礼仪志七:“ 高祖 元正朝会,方御通天服,郊丘宗庙,尽用龙袞衣。”
分類:礼服帝王
《漢語大詞典》:行褂
清 代礼服,指出行时外穿的短褂。《清通志·器服三》:“皇帝行褂,色用石青,长与坐齐,袖长及肘,棉袷纱裘惟其时。”
《国语辞典》:氅衣儿(氅衣儿)  拼音:chǎng yī ér
清时满洲妇女所穿的礼服,略似长褂。
《国语辞典》:常礼服(常礼服)  拼音:cháng lǐ fú
平常所穿的礼服。相对于大礼服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