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前身。1920年8月首先在上海发起组织,后在北京、广州等地相继建立。1922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式成立全国性组织。1925年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抗日战争期间改造为广泛的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国组织。
《国语辞典》:乌托邦社会主义(乌托邦社会主义)  拼音:wū tuō bāng shè huì zhǔ yì
utopian socialism
为英国企业家欧文(Robert Owen)、法国思想家圣西门(Henri de Saint Simon)等人的社会主义思想总称。主张消除资本主义弊端,建立以人性改革与理想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国语辞典》: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拼音:sī lǐ lán kǎ mín zhǔ shè huì zhǔ yì gòng hé guó
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of Sri Lanka
国名。位于南亚,印度半岛的东南方,为印度洋上的岛国。面积六万五千六百一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七百四十万。首都为可伦坡(Colombo)。国内两个主要的民族为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大多信仰佛教或印度教,主要语言为锡兰语和英语。原为英国殖民地,西元一九四八年二月四日独立,国号「锡兰」,所以订二月四日为国庆日。一九七二年改国名为「斯里兰卡共和国」,一九七八年再度修宪,改国号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币制为Ceylon Rupee。简称为「斯里兰卡」。
《国语辞典》: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拼音:yuè nán shè huì zhǔ yì gòng hé guó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国名。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南部。面积三十二万九千五百六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约六千七百万。首都为河内(Hanoi)。人民多信仰佛教、天主教,主要语言为越语、法语。旧称「安南」,原为法国殖民地,西元一九四六年独立为共和国,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决定,沿北纬十七度分成南北越,一九七五年南越沦入北越共党之手,一九七六年七月二日南北越正式合并,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庆日定为九月二日。币制为Dong。简称为「越南」。
《国语辞典》: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拼音:kē xué shè huì zhǔ yì
指有科学性基础,受马克思唯物论与辩證法所影响的社会主义类型。
《国语辞典》: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拼音:kōng xiǎng shè huì zhǔ yì
即「乌托邦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为英国企业家欧文(Robert Owen)、法国思想家圣西门(Henri de Saint Simon)等人的社会主义思想总称。主张消除资本主义弊端,建立以人性改革与理想主义为基础的社会。
《国语辞典》: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  拼音:guó jiā shè huì zhǔ yì
强调国家至上的社会主义制度,主张国家对生产部门和利润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和分配权。国家社会主义的倡行,可追溯至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主政期间为西元1862~1890)主导的劳工保护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部分观念亦为纳粹主义承袭。
《漢語大詞典》:封建社会主义
号称“社会主义”而代表没落封建贵族利益的社会思潮。流行于19世纪中叶英、法等国。以法国维尔纽夫巴尔热蒙等为代表。他们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贫困是因为封建王朝被推翻的缘故,认为封建专制政权才能“拯救世界”。
《漢語大詞典》:社会主义革命(社會主義革命)
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革命。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 中国 的面貌。”
《國語辭典》:社会主义(社會主義)  拼音:shè huì zhǔ yì
1.一种思想主张,认为生产工具与财富分配应由国家统筹安排,以实现社会平等。
2.一种社会体制,生产工具的拥有与财富分配均由国家安排,在某些社会主义社会,甚至一切财产皆为共享公有,而无私有财产权的存在。
《漢語大詞典》:讲坛社会主义
以“社会主义”作为幌子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世纪60-70年代起开始在德国流行。因其代表人物瓦格纳、施穆勒等多为大学教授,他们在大学讲坛上宣扬这一思想,故名。他们主张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國語辭典》:公田  拼音:gōng tián
1.古井田法,称居中的一区。《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2.公家的田。《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公田假与贫民。」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序〉:「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3.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
《國語辭典》:井田  拼音:jǐng tián
1.周代授田之法。以地一方里画成九区,由八家各占百亩,称为私田,中间百亩为公田,因形如井字,故称为「井田」。
2.泛指田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國語辭典》:小康  拼音:xiǎo kāng
1.国家社会渐告安定,人民生活安乐,但尚未达到天下太平的大同阶段,称为「小康」。语出《礼记。礼运》:「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2.形容略有资产而足以自给的家境。《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得这『银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
《国语辞典》:红色(红色)  拼音:hóng sè
1.像鲜血的颜色。如:「她穿了一件红色外套,看起来很漂亮。」
2.政治上常用作革命、左派、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象徵。
《國語辭典》:欧文(歐文)  拼音:ōu wén
1.人名。(Owen Robert,西元1771~1858)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改良家、合作社的创始者。主张废除利润,以劳动为估定价格的标准,反对马尔萨斯人口论。于西元一八二五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买下三万英亩土地,建立了一个相当成功的合作社会。晚年成为唯灵论者。著有《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等。
2.人名。(Irving Washington,西元1783~1859)美国文学家。青年时期在法律事务所学习法律,后取得律师资格。西元一八○七年后撰写杂文,以论述当代社会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一八二六年初,应邀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馆任随员。擅写幽默讽刺故事。著有《见闻札记》、《布雷斯布里奇田庄》、《哥伦布》、《阿尔罕伯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