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0,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尊亲
始祖
祖妣
世泽
先主
雅乐
尝新
长发
祖庙
炎汉
鼻祖
孝孙
祖祢
承祧
先垄
《漢語大詞典》:尊亲(尊親)
(1).尊崇父母或祖先。孟子·万章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之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旧唐书·礼仪志五:“大孝莫重于尊亲……数尽四庙,非贵多之道;祀逮七世,得加隆之心。”
(2).尊仰而亲附。礼记·中庸:“唯天下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郑玄 注:“尊亲,尊而亲之。” 孔颖达 疏:“此节更申明夫子藴蓄圣德,俟时而出,日月所照之处,无不尊仰。”
(3).对人敬称自己的父母。亦以敬称他人父母。后汉书·梁统传:“初以位次,咸共推 统 , 统 固辞曰:‘昔 陈婴 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 统 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式 谓 元伯 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國語辭典》:始祖  拼音:shǐ zǔ
1.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仪礼。丧服》:「诸侯及其大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
2.事物最早的创始人。如:「后人奉老、庄为道家的始祖。」
《國語辭典》:祖妣  拼音:zǔ bǐ
1.先祖和先母。《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唐。孔颖达。正义:「故以之为酒,以之为醴,而进与先祖先妣。」
2.称谓。尊称已故的祖母。《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皇妣左氏曰孝德皇后,祖妣宋贵人曰敬隐皇后。」宋。欧阳修 泷冈阡表:「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
《漢語大詞典》:世泽(世澤)
祖先的遗泽。主要指地位、权势、财产等。语本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明 吴承恩 《挽陈拙翁》诗:“龙楼动褒表,世泽正丕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余既识其前后岁月,而慨夫能守世泽之难也。”
《國語辭典》:先主  拼音:xiān zhǔ
1.祖先的牌位。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
2.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国语。晋语九》:「昔先主文子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有孝德以出在公族。」
3.开国国君。《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唐。杜甫〈古柏行〉:「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國語辭典》:雅乐(雅樂)  拼音:yǎ yuè
1.正乐。古代郊庙朝会所用的音乐。《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2.中乐、国乐。相对于西乐而言。
《國語辭典》:尝新(嘗新)  拼音:cháng xīn
1.古代于孟秋时,天子以新收成的五谷,进献于寝庙,称为「尝新」。《礼记。月令》:「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馀千五十。」
2.品尝应时的新鲜食品。唐。王建〈宫词〉一○○首之四:「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西游记》第五回:「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
《國語辭典》:长发(長發)  拼音:cháng fā
《诗经。商颂》的篇名。根据〈诗序〉:「长发,大褅也。」或亦指祀成汤之诗。首章二句为:「浚哲维商,长发其祥。」
《國語辭典》:长毛(長毛)  拼音:cháng máo
1.毛发长的。如:「长毛狗」。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崙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2.清代洪秀全所率领的太平军,因其皆蓄长发,故称为「长毛」。《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所以从前打『长毛』、打『捻子』,屡次打赢,就是这个缘故。」
《國語辭典》:祖庙(祖廟)  拼音:zǔ miào
天子供祀先祖的庙宇。《礼记。郊特牲》:「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刘蕡传》:「祖庙固有灵,忠臣固有心,陛下其念之哉!」也称为「大庙」、「太庙」。
《國語辭典》:炎汉(炎漢)  拼音:yán hàn
1.因汉代以火德王,故称为「炎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自炎汉中叶,厥突渐异。」唐。李白〈天长节度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噫大块之气,歌炎汉之风。」
2.传说炎帝为汉族祖先,故称中国或汉民族为「炎汉」。唐。元宗〈封东光公主制〉:「炎汉盛礼,蕃国是和。」
《國語辭典》:鼻祖  拼音:bí zǔ
始祖、创始人。如:「这条老街以豆腐闻名,每家卖豆腐的都自称是鼻祖。」《正字通。鼻部》:「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金。元好问〈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
《漢語大詞典》:孝孙(孝孫)
祭祖时对祖先的自称。《诗·小雅·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朱熹 集传:“孝孙,主祭之人也。”礼记·郊特牲:“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 晋 傅玄 《晋宗庙歌·夕牲歌》:“祖考降饗,以虞孝孙之心。”《宋史·乐志八》:“开基握符,正位凝命,於万斯年,孝孙有庆。”
《漢語大詞典》:祖祢(祖禰)
(1).祖庙与父庙。周礼·春官·甸祝:“舍奠于祖禰,乃敛禽,禂牲,禂马,皆掌其祝号。”史记·孝武本纪:“鼎宜见於祖禰,藏於帝庭,以合明应。”
(2).先祖和先父。亦泛指祖先。 汉 蔡邕 《鼎铭》:“乃及 忠文 ,克慎明德,以服享祖禰之遗风,悉心臣事,用媚天子。”旧唐书·段文昌传:“以先人坟墓在 荆州 ,别营居第以置祖禰影堂,岁时伏腊,良辰美景享荐之。” 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师墓文〉跋》:“余始至 南安军 ,即絶粒为告墓文,遣人驰归,白之祖禰。”
(3).本源;起始。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三百篇为词祖:“凡此烦促相宣,短长互用,以启后人协律之原,岂非《三百篇》实祖禰哉。” 章炳麟 《訄书·订文》:“数字之义,祖禰一名,久而莫踪迹之也。”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所谓徽调、汉调、秦腔等等,都是代表的地方戏,先于皮黄而出现,而为其祖祢的。”
《國語辭典》:承祧  拼音:chéng tiāo
承继奉祀祖先的宗庙。唐。韩愈〈顺宗实录三〉:「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此后成人婚娶,俱系鲍文卿抚养。立嗣承祧,两无异说。」
《漢語大詞典》:先垄(先壟)
亦作“ 先陇 ”。 祖先的坟墓。 唐 牟融 《翁母些》诗:“先壠每怀风木夜,画堂无復綵衣时。” 宋 苏辙 《送韩康公归许州》诗:“兹行迫寒食,归及埽先垄。”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温公 先陇在 鸣条山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刘监税 的儿子……取 郑司业 明仲 的女儿为妻,后来死了三个月,将去葬於 郑 家先陇之傍。”《剪灯新话·翠翠传》:“今汝已矣,将取汝骨迁於先壠。”
分類:祖先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