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石主
石制的神主。古代用以祀土、谷之神。新唐书·儒学传中·张齐贤:“ 后魏天平 中,迁太社石主,其来尚矣。”宋史·礼志五:“先是,州县社主不以石。礼部以谓社稷不屋而坛,当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故用石主,取其坚久。” 黄侃 《礼学略说》:“及 许叔重 作《五经异义》,时时引明文以决从违;故玉罍之説,石主之説,鸞和之説,虽出传记,皆谓无明文,遂无以决之。”
分類:神主祀土
《漢語大詞典》:桑主
古代虞祭用桑木作的神主。古礼,人死既葬,还祭于殡宫叫虞。期年,练祭时埋桑主,改用栗木作神主。国语·周语上:“及期,命於武宫,设桑主布几筵。” 韦昭 注:“练主用栗,虞主用桑。”
《漢語大詞典》:主祏
古代宗庙中所藏的神主。神主为木制,平时藏于石函中,故称“主祏”。左传·昭公十八年:“﹝ 子产 ﹞使祝史徙主祏於 周 庙,告於先君。” 杜预 注:“祏,庙主石函。” 孔颖达 疏:“每庙木主皆以石函盛之,当祭则出之,事毕则纳於函,藏於庙之北壁之内,所以辟火灾也。”三国志·魏志·韩暨传:“时新都 洛阳 ,制度未备,而宗庙主祏皆在 鄴 都。 暨 奏请迎 鄴 四庙神主,建立 洛阳 庙,四时蒸尝,亲奉粢盛。”《歧路灯》第一○八回:“到了家中,拜主祏,与祖母、父亲、母亲、生母各磕了头。”
《漢語大詞典》:灵席(靈席)
设有神主以供奉祀的台子。 郑振铎 《蝴蝶的文学》:“即设灵席,每展遗像,则一蝶停立久之而去。”
《漢語大詞典》:祔享
亦作“ 祔饗 ”。 奉神主祭献。旧唐书·靖德太子琮传:“仍於 啟夏门 内置庙祔享焉。”清史稿·礼志四:“其冬 世祖 升祔,奉神位至前殿行大饗。礼成,还奉后殿神龕。厥后祔饗倣此。”
《漢語大詞典》:祧藏
指迁藏远祖神主。 唐 韩愈 《请迁玄宗庙议》:“新主入庙,礼合祧藏太庙中第一夹室。”
《漢語大詞典》:议祧(議祧)
拟议将亲尽之祖的神主迁出宗庙藏于祧,谓之“议祧”。祀远祖、始祖之庙为祧。古代帝王宗庙,除百世之祖不迁外,其馀五世亲尽则迁去神主藏于祧。明史·礼志五:“及议祧 德祖 ,罢岁除祭,以冬季中旬行大祫礼。”
《漢語大詞典》:祏主
藏于宗庙中的神主。左传·昭公十九年“惧队宗主” 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曰:“祏主藏於宗庙,故曰宗主。” 清 唐甄 潜书·远谏:“宗庙丘墟,祏主毁弃。”
《漢語大詞典》:主车(主車)
(1).运载神主的车。周礼·春官·小宗伯:“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 郑玄 注:“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於齐车,言必有尊也。”
(2).谓居于车的主位。
《漢語大詞典》:遗主(遺主)
先前留下的神主。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穨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清 顾炎武 《十庙》诗:“ 卫国 有遗主,尚寓 五显堂 , 武 惠 仅一间,庙貌犹未亡。”
《漢語大詞典》:干祫
谓无庙祫祭。祫祭,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庙合祭,原于天子诸侯丧事完毕时举行。干祫是祫祭的一种特例。《礼记·大传》:“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郑玄 注:“干,犹空也。空祫,谓无庙祫祭之於坛墠。” 孙希旦 集解:“干者,自下而进取乎上之意,祫本诸侯以上之礼,而大夫士用之,故曰干祫。” 宋 张载 《正蒙·王禘》:“若祫,则请於其君,并高祖干祫之。”自注:“干祫之,不当祫而特祫之也。”
《漢語大詞典》:告祢(告禰)
谓祭告父庙或父之神主。礼记·曾子问:“大宰、大宗、从大祝而告于禰。” 孔颖达 疏:“禰,父殯宫之主也,既葬讫,殯无尸柩,唯有主在,故告於主,渐神事之故也。同庙主之名,故曰禰也。”仪礼·聘礼“释币于禰” 汉 郑玄 笺:“天子、诸侯将出,告羣庙;大夫,告禰而已。” 贾公彦 疏:“大夫三庙,降天子,故直告禰而已。”
分類:祭告神主
《漢語大詞典》:寄藏
(1).谓依制迁神主而藏于祖庙。《礼记·祭法》“去祧为坛” 唐 孔颖达 疏:“若是昭行,寄藏 武王 祧;若是穆行,即寄藏 文王 祧。不得四时而祭之。”
(2).犹贮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来书云:元神、元气、元精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有真阴之精、真阳之气云云。”
《漢語大詞典》:毁落
(1).毁坏脱落;破损失落。汉书·翼奉传:“地大震于 陇西郡 ,毁落太上庙殿壁木饰。” 晋 荀勗 《上〈穆天子传〉序》:“ 汲郡 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
(2).撤除神主。宋书·臧焘传:“今 征西 、 京兆 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饗,此其徵乎!”
《漢語大詞典》:龛座(龕座)
放神主的龛。《豆棚闲话·大和尚假意超升》:“衣袂之中,灌上硫磺焰焇,扶在柴楼龕座之上。”清史稿·礼志一:“ 穆宗 登遐,礼臣援 奉先殿 增龕座例,主升祔。”
分類:放神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