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郊兆
祭坛外所围的土界。亦泛指祭坛。语本《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 郑玄 注:“兆为坛之营域。”汉书·翼奉传:“ 汉 家郊兆寝庙祭祀之礼,多不应古。”
分類:祭坛
《漢語大詞典》:禅台(禪臺)
古代帝王为祭祀天地山川而筑的祭坛。《封神演义》第九八回:“ 朝歌城 内筑禪臺,万姓欢呼动八垓。”
《漢語大詞典》:雷坛(雷壇)
旧时道家祭祀雷神的祭坛。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内臣护行:“ 嘉靖 十九年,秉一真人、少保、礼部尚书 陶典真 奏:‘为恳乞天恩,奉安雷坛,以光圣典事,先是差官於臣原籍 湖广 黄州府 黄冈县 团风镇 ,增修雷坛,今已落成。’”
《漢語大詞典》:外壝
围绕祭坛的矮土墙。亦泛指祭坛。魏书·礼志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民在中壝内,各因其方。其餘从食者合一千餘神,餟在外壝内。”隋书·礼仪志一:“请五帝座悉於坛上,外壝二十八宿及雨师等座,悉停为坎。”宋史·礼志二:“ 仁宗 天圣 六年,始筑外壝,周以短垣,置 灵星门 。”
《漢語大詞典》:干封
晒干新筑的祭坛。封,封禅时所建的祭坛。后泛指天旱。史记·孝武本纪:"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张守节正义:"苏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干燥也。'颜师古曰:'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士令干。'"汉书·沟洫志:"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干封少雨。"唐鲍溶《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云雨由来随六龙,玉泥瑶检不干封。"一说,祭祀而不立神主谓"干封"。见史记·孝武本纪裴骃集解引如淳说。
《漢語大詞典》:北坛(北壇)
建于城北的祭坛。为战时祈胜祭坛之一。墨子·迎敌祠:“敌以北方来,迎之北坛,坛高六尺。” 孙诒让 间诂引孔丛子·儒服:“ 孔子高 对 信陵君 问祈胜之礼,云:‘先使之迎於适所从来之方为坛,祈克於五帝,衣服随其方色,执事人数从其方之数,牲则用其方之牲。’”亦为祭祀地神之所。宋书·礼志三:“ 江左 初未立北坛,地祇众神,共在天郊也。”
分類:祭坛
《漢語大詞典》:东坛(東壇)
(1).东方的祭坛。墨子·迎敌祠:“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坛高八尺……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
(2).谓在东边设祭坛。新唐书·礼乐志四:“ 贞观 三年, 太宗 将亲耕,给事中 孔颖达 议曰:‘,天子藉田南郊,诸侯东郊。 晋武帝 犹东南,今帝社乃东坛,未合於古。’”
《漢語大詞典》:兆位
四郊祭坛的处所。《晋书·礼志上》:“郊堂兆位,居然异体,牲牢品物,质文殊趣。”宋书·礼志三:“昔 汉 氏之初,承 秦 灭学之后,捋摭残缺,以备郊祀。自 甘泉 、后土、 雍宫 、五畤神祇兆位,多不经见,并以兴废无常,一彼一此,四百餘年,废无禘礼。”
《漢語大詞典》:雉坛(雉壇)
指结交拜盟之祭坛。拜盟以雉,取忠信之义。语本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 郑玄 注:“士挚用雉者,取其耿介,交有时,别有伦也。雉必用死者,为其不可生服也。” 清 王夫之 《六十初度答徐蔚子启》:“拜登不言颜甲,念雉坛之存者几人。”
《漢語大詞典》:坟坛(墳壇)
坟前的祭坛。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土木偶人:“ 赵德甫 作金石録,其跋 汉 居摄 坟坛二刻石云:‘其一 上谷 府卿坟坛,其一 祝其 卿坟坛。曰坟坛者,古未有土木像,故为坛以祀之。 两汉 时皆如此。’” 俞樾 《茶香室三钞·桃俊》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 桃俊 字 翁仲 ”自注:“今冢在 钱唐 临平 ,坟坛歷然。” 鲁迅 《集外集·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坟坛冷落将军 岳 ,梅鹤凄凉处士 林 。”
分類:祭坛
《漢語大詞典》:泰昭
祭坛名。礼记·祭法:“埋少牢於 泰昭 ,祭时也。” 郑玄 注:“昭,明也,亦谓坛也。” 孔颖达 疏:“ 泰昭 ,坛名也,昭亦取明也。”
分類:祭坛
《漢語大詞典》:中兆
位于中央的祭坛的界域。后汉书·明帝纪“是岁始迎气於五郊” 李贤 注引《续汉书》:“迎气五郊之兆。四方之兆各依其位。中央之兆在未,坛皆三尺……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於中兆,祭 黄帝 后土。”参见“ 中郊 ”。
《漢語大詞典》:中郊
古代于距都城西南五里之处设立坛位郊祀 黄帝 ,谓之“中郊”。魏书·刘芳传:“窃见所置坛祠远近之宜,考之典制,或未允衷……《中央令》云:‘其数五。’ 卢植 云:‘中郊,五里之郊也。’ 贾逵 云:‘中兆 黄帝 之位,并南郊之季,故云兆五帝於四郊也。’ 郑玄 云:‘中郊,西南未地,去都城五里。’此又中郊五里之审据也。”
《国语辞典》:孤棚  拼音:gū péng
中元普渡时,搭在祭坛旁的棚子。用以摆设各种祭祀孤魂野鬼的祭品。
《漢語大詞典》:兆守
监守祭坛的职司。周礼·春官·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禁令。”
《漢語大詞典》:营缵(營纘)
亦作“ 营酇 ”。 谓治地立表,以绳缭之以代祭坛。 宋 胡铨 《建康府卞公祠堂记》:“磔禳以祭风雨,坛壝以祭地示,瓢齎以祭水旱癘疫,营酇以祭国门,屏摄以祭羣小祀,中霤以祭室神。”宋史·礼志六:“若外州者即略依禜礼。其仪注,先择便方除地,设营纘为位,营纘谓立表施绳以代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