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刘子翚(刘子翚)  拼音:liú zǐ huī
人名。(西元1101~1147)字彦冲,自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省)人,宋代的道学家、理学家。因祖荫为判兴化军,父死,哀毁致疾,不胜吏事,故辞归武夷山。讲学不倦,朱熹乃其门生,学者称为「屏山先生」。刘氏讲述理学遇抽象问题,能以鲜明的比喻使观念具体化。作品风格明朗豪爽,后人收集其诗文为《屏山全集》。
《国语辞典》:惠安县(惠安县)  拼音:huì ān xiàn
县名。位于福建省,县西有科山,东南临洛阳江。附近多平野,交通频繁。县西南境与泉州间有洛阳桥,为著名古迹。农产以甘薯、花生为主,沿海盛产鱼、盐。
《国语辞典》:连江县(连江县)  拼音:lián jiāng xiàn
县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北,闽江口北岸。农产以稻、甘藷、甘蔗、茶、橘为主,水产则以鳁鱼、海蜇、虾、蛤、牡蛎等最负盛名。
《国语辞典》:伊秉绶(伊秉绶)  拼音:yī bǐng shòu
人名。(西元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清福建宁化人。乾隆进士,官至扬州知府。工诗词古文,尤精翰墨,根柢于汉碑,所作清劲古拙,体势独出,复以隶法入楷、行、草诸体,兼得颜鲁公笔意,遂独树一帜,卓然名家。著有《留春草堂集》。
《国语辞典》:张瑞图(张瑞图)  拼音:zhāng ruì tú
人名。(西元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明朝福建晋江人。善书法,所作行草书,运笔纯熟,结字奇古,独树一格。
《国语辞典》:漳浦县(漳浦县)  拼音:zhāng pǔ xiàn
县名。属福建省。位于厦门市西南临海处。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出产以纸、茶、油、米等为主。
《國語辭典》:蛏田(蟶田)  拼音:chēng tián
福建、广东一带在海滨饲养蛏类的田。也称为「蛏埕」。
《國語辭典》:福橘  拼音:fú jú
福建省所产的橘子。《通俗常言疏證。植物。福橘》引《群芳谱》:「闽中相橘以漳州为最,福州次之。」
分類:福建橘子
《國語辭典》:高甲戏(高甲戲)  拼音:gāo jiǎ xì
流行于闽南一带的剧种。相传源于清初闽南的宋江戏,演员常穿大甲,在广场高台上跳桌子,故得名。后吸收平剧剧目及表演形式,其角色分生、旦、丑、北(净)、杂五类。唱工方面伴奏以南管为主。也称为「戈甲戏」、「九角戏」。
《漢語大詞典》:大清明
(1).指认识上全面透彻而无偏蔽的境界。荀子·解蔽:“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2).旧时 福建 部分地区以八月为大清明。 清 周亮工 《闽小记·大清明》:“ 闽将乐 、 归化 人,以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赤壤青松雪色纸, 鏞州 独作大清明。”参见“ 小清明 ”。
《漢語大詞典》:小清明
旧时 福建 将乐 、 归化 一带以农历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 清 周亮工 《大清明曲》:“常岁清明兼大小,邇年亦有小清明。” 清 周亮工 闽小纪·大清明:“ 闽 将乐 、 归化 人,以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展墓者或小废,无敢大废者。”
《國語辭典》:建窑(建窯)  拼音:jiàn yáo
位于福建建安的窑厂。因多使用含铁质极多的釉,故以产黑釉陶器著名。出品的器物,胎质极薄,釉色漆黑,釉面多条状结晶的银白细纹,十分美观,以制茶具最著名。明代时移至建阳,出产白建、乌泥建、紫建三种,其中白建色泽润白,最为精美,制佛像尤佳。
《漢語大詞典》:浙闽丘陵
浙江东半部、福建全省和广东东部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主要由花岗岩或火山岩组成。有武夷山、雁荡山等风景名山。河流横切山脉,形成峡谷急流。多河谷盆地和河口平原。海岸曲折,多天然良港和岩岛。
《國語辭典》:漳缎(漳緞)  拼音:zhāng duàn
一种产于福建省漳州的丝织物。以缎为底,花纹皆为纯绒,颇柔厚。
《國語辭典》:漳绒(漳絨)  拼音:zhāng róng
一种丝织物。产于福建漳州。可以作衣料。
《漢語大詞典》:外江话(外江話)
广东 、 福建 等地人称 长江 左近及以北数省的人说的话。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一章:“‘唔,怎么不走啦?’这是 季交恕 打湖南腔的普通话。可是车夫听不懂,只是伸出手去接车钱。幸亏那位会说点外江话的女挑夫在后面代答一声。”按, 季 当时在 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