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正性离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圣性离生同。
出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离生死證入于涅槃也。华严经五曰:「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心地观经四曰:「深著世乐,不乐出离。」仁王经中曰:「天人俱修出离行,能习一切菩萨道。」佛地论五曰:「言出离者,即是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出离生死而證涅槃。
早离速离
【佛学大辞典】
(传说)兄弟二人名。以其早离父母,故名。净土本缘经:「无数劫昔有国,名摩湿波吒。有梵志名长那,妻名摩耶斯罗。生二子,兄云早离,弟云速离。兄七岁弟五岁时,母摩耶斯罗病死。父娶后妻,时遇饥年,父入海求食。继母在家欲害二子,欺二子,引之海岸,弃于绝岛而还。二子在孤岛昼夜悲痛,遂发愿言:愿我常在此岛修菩萨行,利益十方之人,发如此一百愿而命终。父自海来,求子不得,问之邻人,知弃于孤岛,遂往觅之,唯见白骨。乃啼哭发愿:我愿度诸恶众速成佛道,又愿我常住娑婆世界说法教化。此时之长那,即今之释迦如来。摩耶斯罗者,西方阿弥陀如来也。早离者观音菩萨也。速离者大势至菩萨也。海岸之绝岛,即今补陀洛山也。」此经一卷,经目不载。盖伪撰者。
名义不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为名,以光明为义,为体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注下曰:「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梵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中略)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定善我传通记三曰:「光之与名即是名义,名义具足,有不舍益。」
戒婆离
【佛学大辞典】
(人名)佛十弟子中,优婆离尊者以持律第一故,名为戒婆离。(参见:优婆离)
身远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远离之一。对于外界而断绝恶友之交游也。
非即非离蕴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二十部中犊子部所说。有常一主宰之义之我,确为存在,然于五蕴和合之肉体,非离亦非不离,执著在非即非离蕴关系之我见也。
拘舍离
【佛学大辞典】
(流派)Gosari,又作瞿舍梨,劬奢离。十外道之第三。译曰牛舍。饰宗记七末曰:「梵云劬奢离,或瞿舍梨,此云牛舍也,此是母名也。其母本生牛舍之中,因为名也,子名应云牛舍子也。」楞严经二曰:「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法出离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四镜之一。(参见:四镜)
【三藏法数】
谓真如觉体之法,出离烦恼之尘,纯一明净,故名法出离镜。
阿离耶三蜜栗底尼迦耶
【佛学大辞典】
(流派)A^rya-sammiti^ya-nika%ya,译曰圣正量部。小乘分派之名。见寄归传一。参照「正量部。」
阿离耶莫诃僧祇尼迦耶
【佛学大辞典】
(流派)A^rya-maha%sam!ghika-nika%ya,译曰圣大众部。小乘分派之名。见寄归传一。
阿离耶跋摩
【佛学大辞典】
(人名)新罗人。尝入长安。唐贞观年中,追求正教,欲亲礼释尊灵踪,远涉中印度,止于那烂陀寺,学律论,抄写诸经,虽欲归国,而所期不契,后于那烂陀寺寂。见求法高僧传上。
阿离野悉他陛攞尼迦耶
【佛学大辞典】
(流派)A^rya-sthavira-nika%ya,译曰圣上座部。小乘分派之名。见寄归传一。
阿离野慕攞萨婆悉底婆拖尼迦耶
【佛学大辞典】
(流派)A^rya-mu%lasarva%sti^va%da-nika%ya,译曰圣根本说一切有部。小乘分派之名。见寄归传一。
阿难陀目祛尼诃离
【佛学大辞典】
(术语)A^nanda-mukha-niha%ri,陀罗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