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遗才(遺才)  拼音:yí cái
1.虽有才华而考试落第的人。《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是年及端拱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于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
2.旧时秀才考举人时,临时核准参加考试的人,称为「遗才」。《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出奇玩世》:「直至临场,曹公再三苦求,附一名于遗才之末。是科遂中了解元。」
《国语辞典》:浩淼  拼音:hào miǎo
广大辽阔的样子。唐。孟郊〈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诗:「扣奇知浩淼,采异访穹崇。」
《漢語大詞典》:巾褐
(1).头巾和褐衣,古代平民的服装。《三国志·吴志·薛莹传》:“特蒙招命,拯擢泥污,释放巾褐,受职剖符。”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乃闔门谢宾客,巾褐裠帔,放情萧散,为林墟之适。”
(2).指不第秀才的境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先生困于巾褐,二句殊可伤也。”
《漢語大詞典》:泮芹
语出诗·鲁颂·泮水:“思乐 泮水 ,薄采其芹”。本指 泮水 中的芹菜,借指古代学宫中的秀才。《负曝闲谈》第十三回:“﹝ 陈铁血 ﹞十三岁上擷了泮芹,一时有神童之目。”参见“ 泮水 ”。
《國語辭典》:泮水  拼音:pàn shuǐ
1.泮宫之水,为古代学官前的水池,半月形。元。汪克宽〈泮宫赋〉:「泮水而翱翔兮,载龙旂之委蛇。」
2.《诗经。鲁颂》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泮水,颂僖公能脩泮宫也。」首章二句为:「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国语辞典》:兰圃(兰圃)  拼音:lán pǔ
种植兰草的园地。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五首之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旧唐书。卷三○。音乐志三》:「桂筳开玉俎,兰圃荐琼芳。」
《漢語大詞典》:秀孝
秀才与孝廉的并称。为 汉 以来, 隋 唐 以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贡举轻於下,则秀孝不得贤矣。”隋书·礼仪志四:“ 后齐 每策秀孝……皇帝常服,乘舆出,坐於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对。”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之五:“只今举秀孝,天未丧斯文。”
《漢語大詞典》:儒童
明 清 科举制度,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儒童或文童。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文戏·歇后诗》:“ 云间 求忠书院,为 方正学 建也。一日,院观风,有儒童告考, 张郡侯 命学博往书院试之。”儒林外史第七回:“传进新进儒童来。到 汶上县 头一名点着 荀玫 。”清史稿·选举志一:“儒童入学考试,初用《四书》文、孝经论各一。”
《漢語大詞典》:在庠
明 清 时代,凡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秀才,称为“在庠”。庠,古代的地方学校。儒林外史第二回:“这是我们集上在庠的 梅相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他何尝在庠,是个监生报捐的功名。”
《國語辭典》:贡生(貢生)  拼音:gòng shēng
科举时代,选府州县学生员之学行俱优者,贡诸京师,升入太学,有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等名,统称为「贡生」。
《国语辞典》:牡丹亭  拼音:mǔ dān tíng
传奇名。明汤显祖作,五十五出。描写杜丽娘梦中与秀才柳梦梅相遇于牡丹亭的故事,故称为「牡丹亭」。丽娘病死后得庆生还,故也称为《还魂记》。为临川四梦之一。
《漢語大詞典》:生卷
科举考试时秀才的课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我拆开来一看,却是钟山书院的课卷。我道:‘只怕又是藩臺委看的?’ 继之 道:‘正是。这是生卷。’”
《國語辭典》:堂号(堂號)  拼音:táng hào
依古代的行政区域,以表明姓氏发源的称号。如:「太原堂」、「扶风堂」等。也称为「堂名」。
《漢語大詞典》:玉杵臼
玉制的杵和臼。 唐 裴铏 《传奇·裴航》载, 唐 长庆 中,秀才 裴航 经 蓝桥驿 ,遇一老妪,有孙女名 云英 ,艳丽殊绝,欲娶之。妪索玉杵臼为聘礼, 航 后以重价访得,更为妪捣药百日,然后与女成婚,终成上仙。后以“玉杵臼”喻难得之物。 宋 陆游 《寄龚立道》诗:“难逢正似玉杵臼,易散便成风马牛。”
《国语辞典》:穿著  拼音:chuān zhuó
1.穿戴、装扮。如:「穿著入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七郎叫众人取冠带过来,穿著了,请母亲坐好,拜了四拜。」《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侵早就起来催促钱青梳洗穿著。」
2.借指衣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银子到手,未免在解库中取赎几件穿著。」
《漢語大詞典》:极等(極等)
(1).谓以准则衡量。逸周书·度训:“明王是以极等以断好恶,教民次分。”
(2). 清 代秀才岁考中成绩最低劣的等次。儒林外史第七回:“ 汶上 县学四等第一名上来是 梅玖 ,跪着閲过卷,学道作色道:‘做秀才的人,文章是本业,怎么荒谬到这样地步!平日不守本分,多事可知!本该考居极等,姑且从宽,取过戒飭来,照例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