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童生  拼音:tóng shēng
明清两代称没有考秀才或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公子笑欣欣,喜弟喜兄都入学;童生愁惨惨,恨祖恨父不登科。」
《漢語大詞典》:出贡(出貢)
(1).科举时代,凡屡试不第的贡生,可按年资轮次到京,由吏部选任杂职小官。某年轮着,就叫作“出贡”。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 ﹞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到三十岁上,循资该出贡了。他是个有才有志的人,贡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浙江 温州府 曾有一个廪膳秀才,姓 韩 名 赞卿 ,屡次科第,不得中式。挨次出贡,到京赴部听选,选得 广东 一个县学里的司训。”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随岑庵 却认得 金东崖 ,是那年出贡进京,到监时相会的。”
(2).秀才一经成为贡生,就不再受儒学管教,俗称“出贡”。儒林外史第五回:“想起还是前年出贡竖旗杆,在他家扰过一席。”
《漢語大詞典》:庠士
指在学生员。 明 清 时为秀才的别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嗤鄙·侮人自侮:“ 吴 中人士,好为滑稽。向有一年少庠士,吻流也。一日遇所善僧,戏曰:‘秃子之秃字若为写?’僧应声曰:‘即秀才秀字掉转尾去。’士为屈服。”
《國語辭典》:文童  拼音:wén tóng
大陆地区指年幼的学生。
《國語辭典》:采芹人(採芹人)  拼音:cǎi qín rén
语本《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后称科举时代县学生员为「采芹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他日必为攀桂客,目前尚作采芹人。」
《國語辭典》:案伯  拼音:àn bó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的人,互称为「同案」,称同案的父亲为「案伯」。《儒林外史》第二回:「我因先生吃斋,倒想起一个笑话,是前日在城里我那案伯顾老相公家听见他说的。」
《國語辭典》:掇芹  拼音:duó qín
旧时指考取秀才。《聊斋志异。卷四。狐谐》:「家少有而运殊蹇,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分類:考取秀才
《國語辭典》:采芹人(採芹人)  拼音:cǎi qín rén
语本《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后称科举时代县学生员为「采芹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他日必为攀桂客,目前尚作采芹人。」
《國語辭典》:文选烂,秀才半(文選爛,秀才半)  拼音:wén xuǎn làn,xiù cái bàn
宋朝文坛看重文选一书,致使文人只专意此书,故时人以「文选烂,秀才半」称只须熟读一部文选,就可举秀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始一洗之。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
《漢語大詞典》:香火秀才
即奉祀生。不经科举考试,赐予秀才功名,以管理先祖祠庙的祭祀。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言怀》:“有箇朋友 韩子才 ,是 韩昌黎 之后,寄居 赵佗王臺 。他虽是香火秀才,却有些谈吐,不免随喜一会。”
《漢語大詞典》:秀才人情纸半张(秀才人情紙半張)
谓秀才多以诗文、书画之类作为馈赠之物,所费无非纸张而已。借指馈赠的礼物非常菲薄。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奈路途奔驰,无以相馈,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还有个主意,又合着古语説:‘秀才人情纸半张。’”亦省作“ 秀才人情 ”。 清 朱之瑜 《答奥村庸礼书》之十二:“外具湖笔、斗方贰种,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国语辞典》:廪膳秀才(廪膳秀才)  拼音:lǐn shàn xiù cái
明清时代由官府供给粮食、俸禄的秀才。《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长子沈襄,本府廪膳秀才,一向留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浙江温州府曾有一个廪膳秀才,姓韩名赞卿,屡次科第,不得中式。」
《国语辞典》:老黄请医(老黄请医)  拼音:lǎo huáng qǐng yī
戏曲剧目。元代故事戏。叙述秀才蒋世隆,因兵乱遇王瑞兰,乃同行投宿客栈。后蒋得病,店主老黄代请医生,请来翁姓医生,引发一连串趣事,笑料百出。
《国语辞典》:回肠九回(回肠九回)  拼音:huí cháng jiǔ huí
形容情绪忧伤、悲苦。唐。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有感〉诗:「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
《国语辞典》:裴航遇云英(裴航遇云英)  拼音:péi háng yù yún yīng
唐长庆年间,秀才裴航于蓝桥驿机缘巧遇云英,其容姿绝世,航乃重价求得玉杵臼为聘,娶英为妻,最后航夫妇俱入玉峰洞中,食丹仙化,成为神仙眷侣。见《太平广记。卷五○。裴航》。后世戏曲亦搬演此事。
《国语辞典》:沿才授职(沿才授职)  拼音:yán cái shòu zhí
量其才具,授以职事。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沿才授职,揆务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