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私昵(私暱)  拼音:sī nì
个人所亲爱、宠倖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非其私昵,谁敢任之。」《国语。晋语六》:「吾君将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敛,大其私昵而益妇人田。」也作「私昵」。
《国语辞典》:暗暗  拼音:àn àn
1.幽隐、深空的样子。《文选。扬雄。甘泉赋》:「帷弸彋其拂汨兮,稍暗暗而靓深。」
2.个人私下的行动,不必为人见者。《董西厢》卷七:「似恁凄凉何时是了?心头暗暗猜疑,纵芳年未老,应也头白。」《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时下换了素巾青衣,随跟书吏,暗暗出了察院。」
《漢語大詞典》:私议(私議)
(1).私下议论。礼记·曲礼下:“公事不私议。”《汉书·杜延年传》:“羣下讙譁,庶人私议,流言四布, 延年 窃重将军失此名于天下也。” 艾青 《大西洋》诗:“夜晚,在某个大厦的灯光透亮的会议室里,也正有人私议着,如何进攻一个年轻的共和国。”
(2).谓个人的看法或主张。管子·法法:“私议立则主道卑矣。”《商君书·修权》:“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汉书·吾丘寿王传:“於是 秦 兼天下,废王道,立私议,灭而首法令。”
《國語辭典》:閒言  拼音:xián yán
1.废话。《红楼梦》第八回:「閒言少述,且说宝玉来至梨香院中,先入薛姨妈室中来,见薛姨妈打点针黹与丫头们呢。」《文明小史》第三六回:「閒言少叙,此时定甫合彭、施诸人,走到他公馆门口,自有家人出来招呼,把帖子递进去。」
2.评论是非的话。如:「有什么不满就应该当面说清楚,不要在背后说閒言中伤人。」
《漢語大詞典》:阴交(陰交)
私下交结。宋史·崔鶠传:“包苴满门,私謁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廷,谓之姦可也。”
《漢語大詞典》:衷私
(1).内中私下。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第二状》:“既是衷私捨施僧院,即朝廷难为回赐。”
(2).指内中隐私。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文书:“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漢語大詞典》:阴过(陰過)
谓私下做的坏事,不为人知的罪过。
《漢語大詞典》:私恨
(1).私下怀恨或结怨。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日本和亲:“ 于文定 与 石司马 私恨,遂记之笔麈以为信。”
(2).指私人的仇恨。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僉事道:‘这是家人怀挟私恨诬首的,怎麼听得!’”
《漢語大詞典》:私卖(私賣)
未经官许而私下出卖违禁物。 宋 楼钥 《送元卫弟赴长亭盐场》诗:“输盐不得钱,何以禁私卖?”
《漢語大詞典》:私取
未遵照一定的礼仪程序,私下与女子结婚。宋史·高宗纪七:“以 李显宗 私取故妻于 金 ,降为 平海军 承宣使, 台州 居住。”
《漢語大詞典》:犯私
私下违反规定。《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庙里留客本是件犯私的事。”
《漢語大詞典》:窃庇(竊庇)
私下包庇。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又论 纲 杜絶言路,独擅朝政……优立赏格,公吏为姦,擅易詔令,窃庇姻亲等十数事。”
分類:私下包庇
《漢語大詞典》:私养(私養)
私下供给其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魏书·释老志:“自王公已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得隐匿。”
《漢語大詞典》:私问(私問)
私下请问或询问。晏子春秋·问下十:“寡人受貺矣,愿有私问焉。”《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杨坚 私问 德林 曰:‘欲何以见处?’”
《漢語大詞典》:私约(私約)
(1).私下约定。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王稽 知 范雎 贤,谓曰:‘先生待我於 三亭 之南。’与私约而去。”
(2).无媒妁而由男女双方私下议订的婚约。《明律·户律·男女婚姻》:“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輒悔者,笞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