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灭私奉公(灭私奉公)  拼音:miè sī fèng gōng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唐。元稹〈授崔棱尚书户部侍郎制〉:「善于其职,严而不残,辟名用物者逃无所入,灭私奉公者得以自明。」
《国语辞典》:提得起放得下  拼音:tí de qǐ fàng de xià
比喻面对抉择时,能衡量得失,不牵于世俗私心,一切以公平为断。如:「失败了可以东山再起,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何必对过去耿耿于怀呢!」也作「拿得起放得下」。
《国语辞典》:正直无邪(正直无邪)  拼音:zhèng zhí wú xié
公正而没有私心。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也作「正直无私」。
《国语辞典》:正直无私(正直无私)  拼音:zhèng zhí wú sī
公正而没有私心。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见义当为真男子,则是我正直无私大丈夫。」《孤本元明杂剧。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黎民。」也作「正直无邪」。
《国语辞典》:秉公无私(秉公无私)  拼音:bǐng gōng wú sī
做事态度凭据公理而无私心。《精忠岳传》第七三回:「故特请诸公到此,三曹对案,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國語辭典》:大公无私(大公無私)  拼音:dà gōng wú sī
秉公处理,毫无偏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这种赌法,倒是大公无私,不能作弊的。」也作「至公无私」。
《漢語大詞典》:兼爱无私(兼愛無私)
泛爱大众,对人无私心。无,本作“无”。庄子·天道:“中心物愷,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成玄英 疏:“忠诚之心愿物安乐,慈爱平等,兼济无私。” 汉 贾谊 新书·一通:“岂若定地势,使无可备之患,因行兼爱无私之道。”汉书·公孙弘传:“臣闻之……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