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怀私(懷私)
心存私念。晋书·王戎传:“ 戎 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臣素坚好古之诚,粗识爱君之义,既抗颜而就列,敢恕己以怀私?”
分類:私念
《漢語大詞典》:挟私(挾私)
心怀私念。韩非子·说疑:“使诸侯淫説其主,微挟私而公议。”南史·韦粲传:“ 裴公 朝之旧齿,岂应復挟私以阻大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指摘科场:“二太史俱无恙,而 胡 反受挟私抵饰之议矣。”清史稿·德宗纪一:“詔诫建言诸臣挟私攻訐。”
分類:心怀私念
《漢語大詞典》:查滓
(1).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明 高启 《清言室记》:“ 张君 尝学道,且究於翳,得养生之理,吐查滓而纳清虚,厌华腴而嗜澹泊,事物之末能为其累者寡矣。”
(2).理学家亦以指人欲私念。朱子语类卷五八:“某问:‘既是如此,何以为圣人之清和?’曰:‘却是天理中流出,无驳杂,虽是过当,直是无纤毫查滓。’” 元 张宪 《寄山中隐讲师》:“无因浄查滓,来共上堂鐘。”
《漢語大詞典》:私塞
谓头脑被私念阻塞。《宋书·颜延之传》:“公通,可以使神明加响;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
《国语辞典》:少私寡欲(少私寡欲)  拼音:shǎo sī guǎ yù
私念欲望很少。后亦指人淡泊名利。「欲」文献异文作「欲」。《庄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赒穷恤匮。」
《漢語大詞典》:秉正无私(秉正無私)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 包公 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康濯 《春种秋收·三面宝镜》:“可又俨然是为了工作,秉正无私!”
《漢語大詞典》:秉公灭私(秉公滅私)
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明 张居正 《论大敌》:“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