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22,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私情
私门
私自
自私
私室
殊私
私家
鸿私
私欲
有私
徇私
私计
私淑
私忧
己私
《國語辭典》:私情  拼音:sī qíng
1.个人的关系或交谊。《管子。八观》:「谏臣死而谀臣尊,私情行而公法毁。」《红楼梦》第六一回:「他们私情各相来往,也是常事。」
2.不正当的爱情。《水浒传》第六二回:「娘子旧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门相就,做了夫妻。」《三国演义》第八回:「是夜允听良久,喝曰:『贱人将有私情耶?』」
《國語辭典》:私门(私門)  拼音:sī mén
1.得以行私请托的权贵豪门。《战国策。秦策三》:「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情。」秦。李斯 上书秦始皇:「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2.家门。晋。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反初服于私门。」《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
3.旧时指私娼、暗娼。《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些地方,都是开私门的女人住,这女人眼见的也是私门了。」《官场现形记》第三○回:「甚至于统领的相好,甚么私门子,钓鱼巷的婊子,这种门路,亦都有人走。」
《國語辭典》:私自  拼音:sī zì
自己有所作为而不令人知。《三国演义》第四六回:「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馀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并不通知秦老,私自收拾,连夜逃往会稽山中。」
《國語辭典》:自私  拼音:zì sī
只图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晋书。卷五五。列传。潘岳》:「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
《國語辭典》:私室  拼音:sī shì
1.私人的家。《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执政不废于公朝,下情得展于私室。」
2.个人寝息的地方。《礼记。内则》:「凡妇不命适私室,不敢退。」《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永嘉末,王浚为石勒所破,枣嵩等莫不谢罪军门,贡赂交错,惟宪及荀绰恬然私室。」
《漢語大詞典》:殊私
谓帝王对臣下的特别恩宠。北史·姚僧垣传:“﹝ 宣帝 ﹞谓曰:‘尝闻先帝呼公为 姚公 ,有之?’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 唐 白居易 《谢恩赐文服状》:“臣自入禁司,纔经旬月,未陈薄効,累受殊私。” 唐 刘禹锡 《同州谢上表》:“臣幸逢昌运,累沐殊私。空荷生成之恩,寧酬雨露之泽。”
《國語辭典》:私家  拼音:sī jiā
1.大夫以下之家。《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唐。孔颖达。正义:「大夫以下称家。」
2.家。《旧唐书。卷一二三。李巽传》:「虽在私家,亦置案牍簿书,勾检如公署焉。」
3.私人、平民。相对于公家、官吏等而言。
《國語辭典》:鸿私(鴻私)  拼音:hóng sī
洪恩。唐。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雨霈鸿私涤,风行睿旨宣。」
分類:鸿恩
《國語辭典》:私欲  拼音:sī yù
个人的欲念。《左传。昭公十三年》:「私欲不违,民无怨心。」《荀子。修身》:「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也作「私欲」。
《國語辭典》:私欲(私慾)  拼音:sī yù
个人的欲望。如:「他因被一时的私欲冲昏了头,才会做出这种糊涂事来。」《朱子语类・卷三七・论语・子罕篇下・知者不惑章》:「也有人明理而不能去私欲者。然去私欲,必先明理;无私欲,则不屈于物,故勇。」清・颜元《颜元集・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予谓白昼乾健习行,夜中省察操存,私欲自不作;即或间作,祇一整起亦必退听。」也作「私欲」。
《國語辭典》:有私  拼音:yǒu sī
有私情、私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國語辭典》:徇私  拼音:xún sī
受私情左右,不能秉公处理事物。汉。桓宽《盐铁论。刺复》:「策诸利富者,买爵贩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者徇私。」宋。苏轼论每事降诏约束状〉:「若受贿徇私,罪名重者,自从重。」也作「徇情」。
《國語辭典》:私计(私計)  拼音:sī jì
1.个人的计画、谋略。《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
2.个人的生活、生计。《晋书。卷四九。阮籍传》:「既不能躬耕自活,必有所资,故曲躬二郡。岂以骋能,私计故耳。」
《國語辭典》:私淑  拼音:sī shú
未亲受业而宗仰其学,并以之为榜样,作为学习的对象。语出《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漢語大詞典》:私忧(私憂)
私自担忧。战国策·东周策:“今大王纵有其人,何涂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爱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忧过计也。”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言臣父 恩 ,幼而失怙,祖母 吴 ,含飴哺之以长成,有今日,不幸私忧过计,欲为陛下作吠姦之犬,而忘逆鳞之戒,遽陷大辟。”
分類:私自担忧
《漢語大詞典》:己私
私欲。朱子语类卷七三:“人之所当涣者,莫甚於己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阁臣进御笔:“虽借口法祖,实快己私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一:“精而言之,礼之未復,即为己私。实而求之,己之既克,未即为礼。”
分類:己私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