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57,分14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秋风旧客(又作:金人秋泪)
马识边秋
徐卿秋水澈(又作:秋水为神 精神秋水)
蒲柳先秋
冻芋秋瓞
杜秋娘
鹗在秋天
防秋
十斛秋萤
富人侯
秋风客(又作:秋风辞)
鼓角秋深悲壮
秋蟾
寒泉秋菊
鹤语记春秋
典故
仙人泣露盘
 
仙人泪
 
仙人辞汉
 
倾泪移盘
 
倾铅水
 
咸阳送客
 
唐诸李
  
天不老
 
天也瘦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
 
泣金茎
 
泪如铅水
 
泪盘
 
泪老金铜
 
清泪如铅
 
清铅泣露
 
秋风旧客
 
老却天公
 
衰兰送客咸阳道
 
辞汉泪
 
辞汉盘
 
辞汉金仙
 
酸风射眸子
 
酸风射眼
 
金人泣露盘
 
金人秋泪
 
金人辞汉
 
金仙泣汉
 
金仙泪
 
金仙铅泪
 
金泣
 
金铜去国
 
金铜移盘
   
铜人辞汉
  
铜仙去汉
 
铜仙泣露盘
 
铜仙泪
 
铜仙清如水
 
铜仙铅泪
 
铜盘人去
 
露冷铜仙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一〈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一〈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典故
存老马
 
孤竹马
 
穷途老马
 
老马
 
老马知路
 
老马知道
  
老马迷路
  
马知归路
 
马知津
 
马识山川
 
马识边秋
 
马识金铃

相关人物
管仲


《韩非子》卷七〈说林上〉~43~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焉。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简释

老马:喻指阅历经验丰富者。唐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之一:“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例句

风沙移道路,仆马识山川。 姚合 送李琮归灵州觐省

征鸿辞塞雪,战马识边秋。 李频 送友人往振武

蜀马知归路,巴山似旧游。 李频 送友人游蜀

家僮谙禁掖,厩马识金铃。 杜牧 分司东都寓都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 江汉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杜甫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之一(李嗣业以镇西北庭兵同郭子仪讨安庆绪。安西即镇西旧名也。)

负剑渡颍水,归马自知津。 独孤及 壬辰岁过旧居

典故
二雏
 
大儿清彻
 
孔释抱送
 
徐卿
 
徐卿梦
 
徐卿秋水澈
 
徐子冰玉为神骨
 
徐雏分大小
 
秋水为神
 
精神秋水
 
膝下双雏
 
衮衮公侯
 
释氏抱送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九〈徐卿二子歌〉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异时名位岂肯卑微休】。
典故
依蒲柳
 
侵蒲柳
 
凋蒲柳
 
君叔伤蒲柳
 
早衰蒲柳
  
蒲柳之姿
 
蒲柳先秋
 
蒲柳先衰
 
蒲柳凋
 
蒲柳衰

相关人物
顾悦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7~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顾凯之为父传曰:「君以直道陵迟于世。入见王,王发无二毛,而君已斑白,问君年,乃曰:『卿何偏蚤白?』君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王称善久之。」
《晋书》卷七十七〈殷浩列传·顾悦之〉~2048~
顾悦之字君叔,少有义行。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帝问其故。对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常质,望秋先零。」简文悦其对。始将抗表讼浩,浩亲故多谓非宜,悦之决意以闻,又与朝臣争论,故众无以夺焉。时人咸称之。为州别驾,历尚书右丞,卒。子凯之,别有传。

例句

孤舟乱春华,暮齿依蒲柳。 杜甫 上水遣怀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杜甫 枯棕

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 白居易 自题写真

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怅心。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

典故
冻芋秋瓞


《全唐诗》卷七百九十一〈石鼎联句〉(刘师服【案:进士。】、侯喜【案:字叔退。登贞元进士第。官终国子主簿。】、轩辕弥明)
巧匠斲山骨,刳中事煎烹【案:刘师服。】。直柄未当权,塞口且吞声【案:侯喜。】。龙头宿菌蠢,豕腹涨彭亨【案:轩辕弥明。】。外苞乾藓文,中有暗浪惊【案:刘师服。】。在冷足自安,遭焚意弥贞【案:侯喜。】。谬当鼎鼐间,妄使水火争【案:轩辕弥明。】。大似烈士胆,圆如战马缨【案:刘师服。】。上比香炉尖,下与镜面平【案:侯喜。】。秋瓜未落蒂,冻芋强抽萌【案:轩辕弥明。】。一块元气闭,细泉幽窦倾【案:刘师服。】。不值书写处,焉知怀抱清【案:侯喜。】。方当洪炉然,益见小器盈【案:轩辕弥明。】。睆睆无刃迹,团团类天成【案:刘师服。】。遥疑龟负图,出曝晓正晴【案:侯喜。】。旁有双耳穿,上有孤髻撑。或讶短尾铫,又似无足铛【案:刘师服。】。可惜寒食毬,掷此傍路坑【案:侯喜。】。何当出灰灺,无计离瓶罂【案:轩辕弥明。】。陋质荷斟酌,狭中愧提擎【案:刘师服。】。岂能煮仙药,但未污羊羹【案:侯喜。】。形模妇女笑,度量儿童轻【案:轩辕弥明。】。徒示坚重性,不过升合盛【案:刘师服。】。傍似废毂仰,侧见折轴横【案:侯喜。】。时于蚯蚓窍,微作苍蝇鸣【案:轩辕弥明。】。以兹翻溢愆,实负任使诚【案:刘师服。】。常居顾盼地,敢有漏泄情【案:侯喜。】。宁依暖热弊,不与寒凉并【案:轩辕弥明。】。区区徒自效,琐琐不足呈【案:侯喜。】。回旋但兀兀,开阖惟〔铿铿〕(悭悭)【案:刘师服。】。全胜瑚琏贵,空口有传名。岂比俎豆古,不为手所撜。磨砻去圭角,浸润著光精。愿君莫嘲诮,此物方施行【案:轩辕弥明。】。
典故
相关人物
杜秋娘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秋娘〉
并序:「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已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诗云:「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其间杜秋娘】,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后庭千蛾眉】。秋持玉斝醉【秋持玉斝饮】,与唱金缕衣【案: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濞即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阶露新重,閒捻紫箫吹【案:晋书。盗开凉州张骏冢。得紫玉箫。】。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渐抛竹马剧【渐抛竹马戏】,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毛发已如丝】。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逃作巫臣妻】。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天高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客座赘语》卷四〈秋娘〉~32~
唐杜秋娘,金陵女子也,为浙西观察使李锜妾。尝为锜辞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君须折,莫待花残空折枝。」锜反,被籍入宫。后随皇子漳王。王有罪废,秋娘放归故里。杜牧之樊川集云: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五言长篇五十六韵。语多奇丽。
典故
鹗在秋天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奉赠严八阁老〉
扈圣登黄阁【扈从登黄阁】【今日登黄阁】,明公独妙年。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官曹许接联】。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
典故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陆贽列传〉~3804~
贽与贾耽、卢迈、赵憬同知政事,百司有所申覆,皆更让不言可否。旧例,宰臣当旬秉笔决事,每十日一易,贽请准故事,令秉笔者以应之。又以河陇陷蕃已来,西北边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皆河南、江淮诸镇之军也,更番往来,疲于戍役。
典故
十斛秋萤
 
放萤苑
 
流萤梦
 
萤火十升
 
隋苑飞萤


《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五〈虫豸部二·萤〉~4329~2~
《隋书》:「大业十二年,炀帝幸景华宫,徵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而放之,光遍岩谷。」
典故  
片言悟主

相关人物
车千秋


《汉书》卷六十六《车千秋传》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至前,千秋长八尺馀,体貌甚丽,武帝见而说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后汉使者至匈奴,单于问曰:「闻汉新拜丞相,何用得之?」使者曰:「以上书言事故。」单于曰:「苟如是,汉置丞相,非用贤也,妄一男子上书即得之矣。」使者还,道单于语。武帝以为辱命,欲下之吏。良久,乃贳之。

例句

岘首风烟看未足,便应重拜富民侯。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兹亭有殊致,经始富人侯。 李夷简 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

典故 
歌汾水
 
济汾
  
秋风辞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武帝故事》
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曰:「汎楼舡兮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吹,发棹歌,极欢乐兮哀情多。」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辞·秋风辞〉~2025~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例句

酆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 宋若宪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崔元翰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鸣銮初幸代,旋盖欲横汾。 席豫 奉和圣制答张说邕从南出雀鼠谷

汉武横汾日,周王宴镐年。 张说 承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徐彦伯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群臣相庆嘉鱼乐,共哂横汾歌吹秋。 徐彦伯 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自知秋风词,长侍昭阳殿。 戴叔伦 独不见

此日欣逢临渭赏,昔年空道济汾词。 李乂 奉和三日祓禊渭滨

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 李乂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中流箫鼓诚堪赏,讵假横汾发棹歌。 李亨 九日绝句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 李适 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

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 李适 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岁岁秋风辞,兆人歌不足。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哀挽渭川曲,空歌汾水阳。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三

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 沈佺期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

古来徒羡横汾赏,今日宸游圣藻雄。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

欲笑周文歌宴镐,遥轻汉武乐横汾。 王维 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即事

圣图恢宇县,歌赋小横汾。 苏颋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兴逸横汾什,恩褒作颂才。 袁晖 奉和圣制答张说邕从南出雀鼠谷之作

典故
万里星河动摇
 
鼓角秋深悲壮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夷歌是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人事音尘日寂寥】【人事音书颇寂寥】。
典故
兔蟾
 
化蟾
 
升兔
        
老蟾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88~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东汉·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菟,一作兔。」
《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月〉
《五经通义》曰: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张衡《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蜍兔。」又曰:「姮娥奔月,是为蟾蜍。」

例句

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 姚合 秋夜月中登天坛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李贺 梦天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杜甫

圆魄将升兔,高空欲叫鸿。 贾岛 晚晴见终南诸峰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贾岛 玩月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韦庄 秋日早行

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株女闭户。 韩愈 昼月

依前使兔操杵臼,玉阶桂树闲婆娑。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寒泉秋菊


《苏轼诗集》卷二十五〈书林逋诗后〉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典故 
鹤语记春秋


《异苑》卷三
晋太康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于是飞去。

例句

鸾歌无岁月,鹤语记春秋。 崔湜 幸白鹿观应制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之一

《漢語大詞典》:土花
(1).苔藓。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宋 周邦彦 《风流子·春景》词:“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繚绕,前度莓墙。” 元 傅按察 《鸭头绿·钱塘怀古》词:“禁庭空、土花晕碧,輦路悄、呵喝声乾。”
(2).金属器皿表面长期受泥土剥蚀而留下的痕迹。 宋 梅尧臣 《古鉴》诗:“古鑑得荒塚,土花全未磨。背蔆尖尚在,鼻兽角微讹。” 元 杨载 《卧钟》诗:“ 汉 殿经焚后,呺然卧草中。雕几牙板废,锈涩土花蒙。”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土财主﹞买了一个鼎,据说是 周 鼎,真是土花斑驳,古香古色。”
《漢語大詞典》:铅水(鉛水)
比喻晶莹凝聚的眼泪。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 汉 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宋 周密 《水龙吟·白莲》词:“擎露盘深,忆君凉夜,暗倾铅水。” 元 金絅 《踏莎行》词:“不教 潘 鬢总成霜,也应有泪如铅水。”
《國語辭典》:铅泪(鉛淚)  拼音:qiān lèi
眼泪如融铅般的滴滴落下。元。张雨 白无咎黄蜀葵诗:「金铜仙人雨中立,铅泪恰如辞汉时。」
《漢語大詞典》:铜仙(銅仙)
“ 金铜仙人 ”的省称。三辅黄图·建章宫:“ 神明臺 在 建章宫 中,祀仙人处,上有铜仙舒掌捧铜承云表之露。” 宋 王沂孙 《齐天乐·蝉》词:“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清 吴伟业 《送少司空傅梦祯还嵩山》诗:“铜仙露冷春门草,玉女臺荒洞口沙。” 吴翌凤 注:“ 任昉 述异记:‘ 魏明帝 詔宫官西取 汉武帝 捧露盘仙人,欲置前殿,既拆盘,临行泣下。’” 清 遯庐 《童子军》第十一出:“不料铜仙欲泣,石马长哀。”参见“ 金铜仙人 ”。
《漢語大詞典》:金铜仙人(金銅仙人)
金铜铸造的仙人像。(1)指 汉武帝 时所作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 诸王孙 李长吉 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清 孙枝蔚 《陆放翁研歌为毕载积题》诗:“古来得失何事无,金铜仙人来 魏 都。”(2)指漏壶上指示时刻的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唐 李善 注:“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國語辭典》:老马识途(老馬識途)  拼音:lǎo mǎ shì tú
春秋时齐相管仲,随桓公出征,在回程时迷路,于是让老马走在前头,其馀人马跟随在后,终于找到原路。典出《韩非子。说林上》。后称经历丰富练达的人。也作「识途老马」。
《國語辭典》:识途老马(識途老馬)  拼音:shì tú lǎo mǎ
称经验丰富的人。参见「老马识途」条。《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既承你以我为识途老马,我却有无多的几句话,恐你不信。」
分類:熟悉经验
《國語辭典》:蒲柳  拼音:pú liǔ
1.水杨的别名。参见「水杨」条。
2.比喻体质衰弱或身分低微的人。如:「他身如蒲柳,常常生病。」
《國語辭典》:杜秋娘  拼音:dù qiū niáng
人名。唐代金陵人。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之妾。锜谋叛被杀后入宫,善诗词及唱金缕衣曲,受唐宪宗宠爱,后赐归乡,穷老无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國語辭典》:防秋  拼音:fáng qiū
唐时突厥、吐蕃等常于秋日入寇,故于其时调兵守边,称为「防秋」。
《漢語大詞典》:富人侯
即富民侯。后汉书·鲜卑传:“﹝ 武帝 ﹞既而觉悟,乃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人侯。” 李贤 注:“封丞相 车千秋 为富人侯,以明休息,思富养人。”按, 李贤 等为避 唐太宗 讳,故改“民”为“人”。后借指贤明的执政者。 唐 朱湾 《长安喜雪》诗:“平地已霑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唐 薛逢 《越王楼送高梓州入朝》诗:“乘递初登 建 外州,倾心喜事富人侯。”参见“ 富民侯 ”。
《漢語大詞典》:富民侯
汉武帝 晚年,悔以 江充 谮杀 卫太子 据 ,又悔征伐连年。会 车千秋 上书为 卫太子 鸣冤,因擢升为大鸿胪,数月后又代 刘屈釐 为丞相,封富民侯,取“大安天下,富实百姓”之意。事见汉书·车千秋传汉书·食货志上汉书·韦玄成传。后因以“富民侯”称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 宋 林逋 《送王舍人罢两浙宪赴阙》诗:“ 越 俗今无讼,闲田亦有秋。公朝论爵赏,当拜富民侯。”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莫射 南山 虎,直觅富民侯。” 元 宋褧 《送高子敬归鼓城》诗:“ 元龙 不拜富民侯,袖劒囊书苦掉头。”
《漢語大詞典》:富民侯
汉武帝 晚年,悔以 江充 谮杀 卫太子 据 ,又悔征伐连年。会 车千秋 上书为 卫太子 鸣冤,因擢升为大鸿胪,数月后又代 刘屈釐 为丞相,封富民侯,取“大安天下,富实百姓”之意。事见汉书·车千秋传汉书·食货志上汉书·韦玄成传。后因以“富民侯”称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 宋 林逋 《送王舍人罢两浙宪赴阙》诗:“ 越 俗今无讼,闲田亦有秋。公朝论爵赏,当拜富民侯。”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莫射 南山 虎,直觅富民侯。” 元 宋褧 《送高子敬归鼓城》诗:“ 元龙 不拜富民侯,袖劒囊书苦掉头。”
《漢語大詞典》:横汾
汉武故事, 汉武帝 尝巡幸 河东郡 ,在 汾水 楼船上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舡兮济 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句。后因以“横汾”为典,用以称颂皇帝或其作品。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 汉武 横 汾 日, 周王 宴 镐 年。”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燕 镐 皇恩渥,横 汾 圣藻雄。”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
《漢語大詞典》:秋风客(秋風客)
指 汉武帝 。 武帝 曾作《秋风辞》,故称。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跡。” 宋 苏轼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 茂陵 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分類:汉武帝
《漢語大詞典》:寒兔
(1).寒冬的野兔。 南朝 梁 沈约 《宿东园》诗:“茅栋啸愁鴟,平冈走寒兔。” 唐 孟浩然 《南归阻雪》诗:“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唐 杜牧 《洛阳》诗:“侯门草满宜寒兔, 洛浦 沙深下寒鸿。”
(2).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质 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王琦 汇解:“寒兔谓秋月。”
《漢語大詞典》:寒蟾
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故称。 唐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 宋 张铣 《玉树后庭花》词之二:“青驄一骑来飞鸟,靚妆难好,至今落日寒蟾,照 臺城 秋草。”
分類:
《漢語大詞典》:小蟾
指月亮。 宋 吴文英 《霜叶飞·重九》词:“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分類:
《漢語大詞典》:凉蟾(涼蟾)
指秋月。 唐 李商隐 《燕台诗·秋》:“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疎星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影浸凉蟾窗上见,声敲寒雨枕边闻。”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己未长安中秋》词:“坐久凉蟾犹未吐,靄靄暮云偏结。”亦泛指月亮。 宋 晏几道 《阮郎归》词:“箇人鞭影弄凉蟾,楼前侧帽檐。”
分類:秋月
《漢語大詞典》:清蟾
称澄澈的月亮。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亦用以比喻圆镜。 宋 张先 《于飞乐令》词:“宝奩开,菱鑑静,一掬清蟾。”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犀尘流连。喜见清蟾似旧圆。” 宋 范成大 《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诗:“已饶瑞荚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
《漢語大詞典》:秋蟾
秋月。 唐 姚合 《秋夜月中登天坛》诗:“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 宋 辛弃疾 《西江月·赋丹桂》词:“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天雨花》第十三回:“四时惟有秋蟾好,人生在世几何春。”
分類:秋月
《漢語大詞典》:素蟾
月的别称。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唐 黄滔 《卷帘》诗:“緑鬟侍女手纤纤,新捧 嫦娥 出素蟾。”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玉鉤斜掛,素蟾初满,醉愜浮瓜冷。” 明 屠隆 《綵毫记·渔阳鼙鼓》:“盼红轮西岭,素蟾东麓。” 清 蒋春霖 《一枝春·忆兰曲为汪西林赋》词:“纹纱素蟾低照,奈 姮娥 更妒,同心花好。”
分類:蟾蜍
《國語辭典》:金蟾  拼音:jīn chán
1.月亮。唐。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2.饰有金蟾蜍鼻纽的香器。唐。李商隐 无题诗四首之二:「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國語辭典》:银蟾(銀蟾)  拼音:yín chán
月亮的别名。唐。白居易 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唐。李中思朐阳春游感旧寄柴司徒诗五首之四:「红袖歌长金斝乱,银蟾飞出海东头。」
分類:蟾蜍
《國語辭典》:金蟾  拼音:jīn chán
1.月亮。唐。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2.饰有金蟾蜍鼻纽的香器。唐。李商隐 无题诗四首之二:「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漢語大詞典》:鹤归华表(鶴歸華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唐 赵嘏 《舒州献李相公》诗:“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返青云雨露全。” 明 孙蕡 《〈朝云〉诗序》:“鹤归华表添新塚,燕蹴飞花落舞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