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5,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密遣
秘法
夹带
密赐
画灰
告密
密记
密陈
静密
秘戏
隐密
潜军
隐秘
暗门
严秘
《漢語大詞典》:密遣
秘密派遣。晋书·刘琨传:“ 刘元海 时在 离石 ,相去三百许里。 琨 密遣离间其部杂虏,降者万餘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胡忠安:“且曾受 文皇 密遣,潜使天下十年,又能白 仁宗 在青宫之诬,故始终恩礼不替云。”
分類:秘密派遣
《國語辭典》:秘法(祕法)  拼音:mì fǎ
神秘莫名的法子。《红楼梦》第二回:「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
分類:秘术秘密
《國語辭典》:夹带(夾帶)  拼音:jiá dài
1.藏带禁物,意图蒙混过去而不被发现。《宋史。卷一八二。食货志下四》:「许客用私船运致,仍严立辄踰疆至夹带私盐之禁。」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那里听得你这巧言令色,待我揭开盒儿,看个明白,果然没有夹带,我才放你出去。」
2.考生入场应试,暗藏资料作弊。《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夹带:以文章夹入衣物之中以图抄写,徼幸如此入场,谓之夹带。」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五一出:「则这陈秀才夹带一篇海贼文字,到中得快。」
3.夹杂。《红楼梦》第一回:「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人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
《漢語大詞典》:密赐(密賜)
(1).秘密赐予。魏书·恩倖传·王叡:“ 叡 出入帷幄,太后密赐珍玩绘綵,人莫能知。”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北使到阙:“又次日,遣近臣赐御筵。自到闕至朝辞,密赐大使银一千四百两,副使八百八十两。”
(2).指秘密赐予之物。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如诞皇子,则赐包子罢,又逐后命中使人齎密赐来,约颁诸宰相,餘臣不可得也。密赐者必金合,多至二三百两,中贮犀玉带或珍珠瑰宝。”
分類:秘密赐予
《漢語大詞典》:画灰(畫灰)
(1).用棍在灰中拨动。 宋 苏轼 《寄馏合刷瓶与子由》诗:“寄君东阁闲蒸栗,知我空堂坐画灰。”
(2).作为暗自思考或秘密议事的辅助方式。 前蜀 贯休 《秋寄李频使君》诗之二:“留客朝尝酒,忧民夜画灰。” 宋 陆游 《南唐书·宋齐丘传》:“﹝ 烈祖 ﹞独与 齐丘 议事,率至夜分。又为高堂,不设屏幛,中置灰炉而不设火。两人终日拥炉画灰为字,旋即平之。” 明 张煌言 《癸巳除夕》诗:“无情天地犹擐甲,有意山川独画灰。”
《國語辭典》:告密  拼音:gào mì
告发秘密事件。如:「向警察机关告密,检举不法,是大家的责任。」唐。陈子昂 谏用刑书:「顷年以来,伏见诸方告密,囚累百千辈,大抵所告皆以扬州为名。」
《漢語大詞典》:密记(密記)
秘密书信。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遣跛:“我是残疾老儿,旁人断不疑心,把密记一封,札付一道,送与将军,苟能暗杀 刘 许 二贼,封侯如反掌耳。”
《漢語大詞典》:密陈(密陳)
秘密上言,秘密报告。 唐 白居易 《论于頔所进歌舞人事宜状》:“臣所闻所见如此,伏恐陛下要知,輒敢密陈,庶裨万一。” 张孝若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辛亥革命前后》:“ 赵庆宽 为 醇 邸旧人,适自 沪 回 京 ,属其痛切密陈,勿以国为孤注。”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 载泽 等回国密陈:实行君主立宪可以缓和人民的革命情绪,削弱革命党人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静密
(1).安静秘密。 唐 薛调 《无双传》:“此 无双 也……后日当活。微灌汤药,切须静密。”
(2).安静严实。云笈七籤卷六一:“夫服气导引,当居静密房室,不欲处高屋当风。”
(3).冷静周密。 宋 叶适 《高令人墓志铭》:“其刚简无欲,余所惮;其静密有智,余所服。”
(4).安宁寂静。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沉沉的夜色,安恬静密笼罩着大地。”
《漢語大詞典》:秘戏(祕戲)
(1).原指后宫内秘密之戏剧。后亦泛指男女淫秽嬉戏。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周仁 ﹞以是得幸 景帝 ,入卧内,於后宫祕戏, 仁 常在旁。” 司马贞 索隐:“谓后宫中之戏剧,宜可祕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 攸 有宠於帝,进见无时,与 王黼 得预宫中祕戏。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袴,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中,多道市井淫媟謔浪语以献笑悦。”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权门輦金帛,掖庭陈祕戏。”
(2).奇妙之戏。犹今杂技。隶释·魏大飨碑:“六变既毕,乃陈祕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礼毕,天子躬擐甲,称无上将军,行阵三匝而还,设祕戏以示远人。”
《國語辭典》:隐密(隱密)  拼音:yǐn mì
秘密、不显露。如:「此地十分隐密,敌军不易发现。」也作「隐秘」。
《漢語大詞典》:潜军(潛軍)
(1).偷袭敌军。荀子·议兵:“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 梁启雄 释:“潜,潜袭也。”
(2).秘密出兵。 唐 窦威 《出塞》诗:“潜军渡 马邑 ,扬旆掩 龙城 。” 唐 于鹄 《出塞曲》:“分阵瞻山势,潜军制马鸣。”
《國語辭典》:隐秘(隱祕)  拼音:yǐn mì
秘密、不显露。《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帝崩,长子平原王有疾,而诸皇子夭没,前后十数,后生者辄隐秘养于人閒。」《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老叟授以秘诀数万言,多是变化隐秘之术。」也作「隐密」。
分類:隐秘秘密
《國語辭典》:暗门(暗門)  拼音:àn mén
隐蔽、不易发现的门。
《漢語大詞典》:暗门襟(暗門襟)
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新民晚报》1986.5.18:“‘暗门’是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钮扣‘躲’在门襟的夹层里,含而不露,带几分神秘感。这种门襟的服装,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整洁端庄的印象。近期的时装里,流行着将暗门襟运用于比较活泼的款样的倾向。”
分類:不露钮扣
《漢語大詞典》:严秘(嚴祕)
犹严密,秘密。南史·恩倖传序:“天下文簿板籍,入副其省,万机严祕,有如尚书外司。”明史·王德完传:“宫禁严祕,虚实未审。”
分類:严密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