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租借  拼音:zū jiè
1.出租。一方以房地、器物租给他方使用、收益,而他方支付租金。也作「租赁」。
2.国际关系上指一国有条件或无条件的将其领土的一部分,有期限的借与他国使用,而仍保有该领土的主权。
《國語辭典》:租借地  拼音:zū jiè dì
一国于约定期限内以租借方式,向他国取得管辖权的地区。租借国多凭以武力或不平等条约强占租借地,但出租国对被外国所租借之地区仍保有最后的主权,可于约定期满后将之收回。
《国语辞典》:租借法案  拼音:zū jiè fǎ àn
美国国会在西元一九四一年三月所通过的法案。该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可依其主观认知,将军火以租借方式让与其二次大战的盟友。至大战结束时,计有三十八国家依租借法案的规定得到美援。最大的受惠国则为英国和前苏联。
《漢語大詞典》:赁僦(賃僦)
租借。亦指租借的费用。 宋 敖陶孙 《次韵萍乡文叔章访别》:“居肰齿编贝,月粟供赁僦。”
分類:租借费用
《漢語大詞典》:借赁(借賃)
租借。魏书·肃宗纪:“﹝ 孝昌 二年冬十有一月﹞丙午,税京师田租,亩五升;借赁公田者,亩一斗。”
分類:租借
《漢語大詞典》:赁借(賃借)
租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干局》:“以钱鏹分俵关厢铺店,赁借楼屋腰簷瓦若干。”
分類:租借
《漢語大詞典》:赁假(賃假)
租借。《魏书·食货志》:“若船数有闕,且赁假充事,比之僦车,交成息耗。”
分類:租借
《漢語大詞典》:赁租(賃租)
出租;租借。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后因路遥不便,打这隻船与他,教他赁租用度。”
分類:出租租借
《漢語大詞典》:赁庑(賃廡)
租借房屋。亦指租借的房屋。 清 沈秉钰 《〈香畹楼忆语〉跋》:“迁寿母以同居,桥边赁廡。”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之一:“一椽虽赁廡,岂曰非吾庐。”
分類:租借房屋
《漢語大詞典》:定金
定钱,订金。预订货物或实行租借等时,先付一部分钱款,称为“定金”。
《國語辭典》:田契  拼音:tián qì
载明田地所有权的契据。如:「买卖田地,必须有田契作为依据。」
《漢語大詞典》:税屋
租借房屋。 唐 薛调 《无双传》:“ 仙客 税屋,与 鸿 苹 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九山王:“一日,有叟来税屋,出直百金。”
分類:租借房屋
《国语辞典》:租期  拼音:zū qí
租借的期限。如:「这间房子的租期下个月到期。」《清史稿。卷一五四。邦交志二》:「二十四年四月,议展香港界址至九龙城,租期九十九年。」
《國語辭典》:押金  拼音:yā jīn
供抵押用的钱。如借书、租船等所交付的押金。
《漢語大詞典》:僦田
谓租借田地。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徙宅傍故人,嘉木荫有餘,僦田种禾豆,乞圃蒔瓜蔬。”
分類:租借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