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阶秩(階秩)
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 唐 元稹 《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制》:“或扈从於艰难之际,或服勤著廉善之名,宜序班资,用优阶秩。”《旧唐书·魏玄同传》:“復患阶秩虽同,人才异等,身且滥进,鉴岂知人?”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而阶秩之多寡,年寿之修短,以彼较此,亦有可论。”
《骈字类编》:两秩(两秩)
宋史宗室不德传登第时已入仕法当超两秩请回授其母母封法止令人高宗嘉其志特封郡夫人执又安焘传同列皆序迁且新用 政焘独如初诏增其两秩
《國語辭典》:秩叙(秩敘)  拼音:zhì xù
依照爵秩等第收受俸禄。《周礼。天官。宫伯》:「掌其政令,行其秩叙。」
《漢語大詞典》:罢秩(罷秩)
罢官。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勉 罢秩,客游 河北 偶见故囚。”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 陈郡 袁生 者尝任参军於 唐安 ,罢秩,游 巴川 。”
分類:罢官
《國語辭典》:秩禄(秩祿)  拼音:zhì lù
俸禄。《晋书。卷四一。刘寔传》:「今听君以侯就第,位居三司之上,秩禄准旧,赐几杖不朝及宅一区。」
分類:俸禄
《國語辭典》:厚秩  拼音:hòu zhì
丰厚的俸禄。《北史。卷七一。隋宗室诸王传。论曰》:「河间属乃葭莩,地非宠逼,故高位厚秩,与时终始。」
《漢語大詞典》:执秩(執秩)
主管爵秩的官名。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杜预 注:“执秩,主爵秩之官。”《孔子家语·正论》:“ 文公 是以作执秩之官。” 唐 柳宗元 《岭南节度飨军堂记》:“内之幅员万里,以执秩拱稽,时听教命。”
《漢語大詞典》:郎秩
郎官的职位、品级。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致归》:“[外]夫人,我 许益 官为郎秩,冷拟广文。报绩三周,淹留十载。”
《漢語大詞典》:封秩
(1).封官授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对扬我高祖之休命”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兴,封秩辅佐,皆所以褒功赏德,为国藩卫也。”
(2).泛指官爵。北史·高肇传:“减削封秩,抑黜勋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因拜问封秩,曰:‘吾即此山之神。’”
分類:封官官爵
《漢語大詞典》:卷秩
见“ 卷帙 ”。
《國語辭典》:卷帙  拼音:juàn zhì
卷,可以捲起的书画。帙,装书的套子。卷帙泛指书籍。也称为「卷轴」。
《漢語大詞典》:下秩
谓官职低。后汉书·桓谭冯衍传赞:“体兼上才,荣微下秩。” 唐 王维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诗:“能赋属上才,思归同下秩。”
分類:官职
《漢語大詞典》:试秩(試秩)
试用的没有正式任命的官员。宋史·职官志十:“试秩则大理司直、评事、祕书省校书郎。”参见“ 试官 ”。
《國語辭典》:试官(試官)  拼音:shì guān
1.主持考试的官吏。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蒋凝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试官叹息久之。」
2.未经正式任命的官吏。如清代有试用道、试用知府等。
《分类字锦》:秩清
白居易授张元夫礼部员外郎制官有秩清而选妙者其仪曹员外郎之谓乎
分类:礼部
《漢語大詞典》:贵秩(貴秩)
尊贵的职位。秩,官职的品级。 唐 刘禹锡 《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司空奚公神道碑》:“第二子 敬则 ,歷太僕少卿,今为 濮州 刺史兼御史中丞,赐金紫,以廉最就加贵秩,俾视九卿。” 唐 钱珝 《代史馆相公让官第一表》:“且陛下示以殊恩,增其贵秩,当庶事苟同,未称在众心。” 清 唐堂 《与减斋舅氏书》:“舅氏之明达俊伟,宜救 八闽 之艰危,毋图一身之贵秩;宜秉正而自持,毋随人而作止。”
《漢語大詞典》:秩次
谓秩禄等级的高低。汉书·江充传:“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后汉书·百官志五:“侯国之相,秩次亦如之。” 唐 韩愈 《送郑校理序》:“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苟在选,不计其秩次,惟所用之。”
分類:等级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