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积负(積負)
犹积欠。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既而捍其大灾,蠲其积负,期月之内,民有復诸业、射诸田者共一千六百户。”参见“ 积欠 ”。
分類:积欠
《國語辭典》:积欠(積欠)  拼音:jī qiàn
累积亏欠。如:「他还清了积欠已久的债务,如释重负。」
《漢語大詞典》:逋积(逋積)
犹积欠。 明 文徵明 《三月》诗:“山斋病起诗逋积,曲巷春晴辙跡新。”
分類:积欠
《漢語大詞典》:遗债(遺債)
积欠;前人遗留的债务。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其寡者或贫无立锥,復多遗债。”
《國語辭典》:积欠(積欠)  拼音:jī qiàn
累积亏欠。如:「他还清了积欠已久的债务,如释重负。」
《漢語大詞典》:积逋(積逋)
指累欠的赋税。亦谓积欠赋税。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差知 汉州 , 汉 号为繁剧, 了翁 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餘万,除科抑卖酒之弊。” 明 归有光 《马政蠲贷》:“先皇帝在位十年,间时有赦,百姓安生乐业,而积逋亦少。”明史·吕维祺传:“擢 南京 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设会计簿,钩考隐没侵欺,及积逋不输,各数十百万,大者弹奏,小者捕治。”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今若此,殆非所以饰四方之观听也!谓外吏富乎?积逋者又十且八九也。” 黄远庸 《借款内脉之解剖》:“即不借款,以今日积逋之重、国步之危,何尝不可致监督财政之厄!”
分類:赋税积欠
《漢語大詞典》:蠲逋
指免除积欠的租税。宋史·孙梦观传:“蠲逋减赋,无算泛入者尽籍于公帑。” 清 戴名世 《李月桂家传》:“君以丁缺田荒,移文制府,请悉蠲逋。”《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蠲逋薄敛,济乏省役,振废起滞,恤鰥惠寡,百姓大悦。”
《国语辞典》:旧帐(旧帐)  拼音:jiù zhàng
1.以前的帐目。《红楼梦》第五五回:「既这么说,我查旧帐去,此时却记不得。」也作「旧账」。
2.积欠未还的帐。如:「请先把旧帐清掉,否则,恕难再挂帐!」也作「旧账」。
3.人与人之间过去的纠纷。如:「真没想到,他竟然翻脸不认人,连几十年前的旧帐也都翻了出来!」也作「旧账」。
《漢語大詞典》:逋累
指积欠的赋税、债务等。 清 周凯 《舂陵行》:“奚啻利三倍,十子权一母;子母权不已,逋累那能赎。” 清 钦琏 《留别南汇士民》诗:“为我偿逋累,为我束行装。感兹爱戴意,梦寐何能忘!”
《國語辭典》:冷债(冷債)  拼音:lěng zhài
积欠很久的债务。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曰:『近日却告得孟尝君处,借得冯驩来,索得几文冷债,是以饶足也。』」
《漢語大詞典》:罢钱(罷錢)
积欠未交的钱款。新唐书·王纬传:“州县有 韩滉 时罢钱未入者十八万緍,府史请裒为进奉, 纬 上疏愿蠲以紓民,詔听之。”
分類:积欠
《漢語大詞典》:宿赋(宿賦)
积欠的赋税。新唐书·高祖纪:“免民逋租宿赋。”
分類:积欠赋税
《漢語大詞典》:蠲欠
免除积欠租税。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民赋若足,则别储之,一有蠲欠,即以处补。”
《国语辞典》:陈帐(陈帐)  拼音:chén zhàng
1.积欠很久的债务。也作「陈账」。
2.陈年往事。
《国语辞典》:欠债还钱(欠债还钱)  拼音:qiàn zhài huán qián
积欠债务必须偿还。如:「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请务必尽快清偿。」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可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这般说才是。」
《国语辞典》:欠薪  拼音:qiàn xīn
积欠薪俸未发。如:「公司虽已欠薪数月,但员工仍坚守岗位,努力不懈,希望共同度过难关。」
分类:积欠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