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张新诏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新诏(1584年—?),字宪明,号积水,山东莱州府掖县人,匠籍。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山东乡试第三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除知滑县,新黉宫,饬祭器,修滑伯祠,表孝子庐,循声冠三辅。擢云南道御史,时三帅陷没,中外震骇,疏请发帑用人,并逮治杨镐、李如松罪,又论方从哲依违误国状。再监京、通二仓,陈八事,漕政一新。铨司陆某无缺补官,露章纠之,反覆数千言。天启改元,巡按浙江,升河南佥事,以终养归。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四九
黄渊,原名一渊,字积水。大埔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贡生。幼颖悟,笃学能文。与同里隐士蓝嗣兰、程乡举人李楩等为莫逆交,日以诗文相切磋。甲申鼎革,翌年南京复陷,全粤震动,渊与乡人于各隘口设关,晨启暮闭,以稽行路,乡里得以保全。曾踰岭涉江,跨匡衡泰岱,联络志士。胸中不平之气,皆托之于诗。其文奇肆郁勃,为明末岭东诸家之冠。晚岁筑楼亭于磐湖,抱节欲终老于此,人呼为黄处士。以任侠抱奇,戆直无忌讳,后竟为雠家所杀。民国《大埔县志》卷一九有传。
《国语辞典》:冰蚀湖(冰蚀湖)  拼音:bīng shí hú
冰河掘蚀产生凹地,积水而成的湖泊。如藏北高原的湖泊,多属冰蚀湖。
《漢語大詞典》:渍涝
因洪涝而造成的地面积水。例如:排除渍涝。
《国语辞典》:清舱(清舱)  拼音:qīng cāng
使用蒸汽或水清除船舱内部积水、沉沙、油泥、油气等一切的残留物质。
《漢語大詞典》:断层湖
构造湖的一种。断层陷落积水形成的湖泊。多呈长条状,延伸方向与断层线一致。如中国云南的滇池、东非大裂谷的坦噶尼喀湖等。
《漢語大詞典》:火口湖
火山口洼地中积水而成的湖。
《漢語大詞典》:草洼
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 峻青 《黎明的河边》:“走了一会,忽然走进了一片荒草洼,野草有齐腰深。”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六章:“母亲等人跑到一个草洼里,里面已经挤满人,她们忙趴在盖着雪的枯草上。”
《國語辭典》:弄兵潢池  拼音:nòng bīng huáng chí
潢池,积水的池子。弄兵潢池语本《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龚遂传》:「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喻人不自量力而兴兵作乱,有轻视的意味。也作「潢池弄兵」。
《國語辭典》:排涝(排澇)  拼音:pái lào
排水、排除积水。如:「连续几天大雨,清洁队员赶忙排涝,以免酿成灾害。」
《國語辭典》:内涝(內澇)  拼音:nèi lào
由于雨量过多、或河水侵入,使得地势低洼地区的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水灾。
《漢語大詞典》:淖潦
烂泥积水。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夫微生物之生也,起於秽气,育於异袗,故房室隘湫,衣服不洁,淖潦交横,器物堆积,犬鷄牛豕,粪便杂沓,死鼠、腐蛇、毒虫、败叶,闇屯积久而蒸气於上,则微生毒物缘此化成。”
分類:烂泥积水
《國語辭典》:渗沟(滲溝)  拼音:shèn gōu
北方称阴沟洞为「渗沟」。指筑于街道下,用以排水的暗沟。
《國語辭典》:渗坑(滲坑)  拼音:shèn kēng
庭院间或街巷间,在地面构筑,用以排除地面积水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