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移日
移动日影。指不很短的一段时间。《穀梁传·成公二年》:“相与立胥閭而语,移日不解。”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与 高祖 语,未尝不移日也。”北史·宋隐传:“见尚书 李冲 ,因言论移日。” 清 曹寅 《桃花泉》诗序:“五月从驾返署,卧疴移日。”
《國語辭典》:停留  拼音:tíng liú
停住不前进。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杯行无停留,高柱送清唱。」《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有些公事在此要做,不得停留。」
《漢語大詞典》:飞影(飛影)
移动的影子。 明 沈周 《经尚湖望虞山》诗:“高云仰见出翠壁,飞影下接沧波流。”
分類:移动影子
《漢語大詞典》:移影
亦作“ 移景 ”。
(1).指经过了一段时间。魏书·王肃传:“ 高祖 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清 唐甄 潜书·除疾:“闭户之时,不能移景而坐,必将变焉。” 清 唐甄 潜书·利才:“自贤而非人,自白而浊人,祸不移影。”
(2).移动映影。 元 杨维桢 《宫词》之八:“十二璚楼浸月华,桐花移影上窗纱。”
《國語辭典》:横扫(橫掃)  拼音:héng sǎo
迅速猛烈的掠过。《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两只大盐船,被风横扫了,抵在岸边。」
《漢語大詞典》:流驶(流駛)
(1).犹流逝。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2).飞快地移动。 郭风 《叶笛》:“我远远地看到我们的蓝色的海湾里,我们的炮艇像鲸鱼似地在流驶。”《花城》1981年增刊第2期:“风吹浮云在天空中流驶。”
《國語辭典》:生根  拼音:shēng gēn
比喻事物已建立稳固的基础。如:「他所鼓吹的民族思想,已在群众中生根。」
《國語辭典》:漂浮  拼音:piāo fú
飘荡浮流。如:「那艘小船漂浮在汪洋大海中。」也作「飘浮」。
《漢語大詞典》:迁坐(遷坐)
(1).改换平时起居的场所。论语·乡党:“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朱熹 集注:“迁坐,易常处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斋不茹荤必变食:“祭祀之斋居必迁坐,必变服,必变食。”
(2).移动坐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既至馆中,气尚未平,独坐屏处。时秋阳方烈,为日所射,久不迁坐。”
《國語辭典》:便辟  拼音:pián pì
善于迎合他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漢語大詞典》:转手(轉手)
门上可以转动的把手。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他慢慢地走到门旁,在门上摸上两摸,摸着转手,开了门。”
《漢語大詞典》:行月
(1).移动的月光。《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诗》:“绣甍结飞霞,璇题纳行月。” 吕向 注:“璇,玉也。题,椽头也。言月过簷头,璇题纳引其光也。” 唐 冯真素 《灯赋》:“杂行月而浮桂,乘流风而泛兰。”
(2). 明 清 军队和漕运兵丁的月饷称月粮,执行任务开拔时加给的称行粮。行粮和月粮合称行月粮,省称行月。 清 冯桂芬 《与赵抚部书》:“兵米运费无几,行月平价论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比较》:“漕运增耗行月等米,俱係本色项下。印官亦于下仓收粮之日,一期比较甚便。”
《國語辭典》:转动(轉動)  拼音:zhuàn dòng
绕著中心点运转。如:「摩天飞轮才转动没多久,就开始有人喊头晕,大呼吃不消。」
《漢語大詞典》:错立(錯立)
移动位置,离开本位。 唐 杨炯 《盂兰盆赋》:“无族谈,无错立。”参见“ 错立族谈 ”。
参差错落地耸立、站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山门当两峯间,乱石层叠错立。”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羣峰错立。”《天雨花》第十三回:“三个人从空落地,将前忽后,错立庭中。”
《漢語大詞典》:错立族谈(錯立族談)
离开本位,聚集在一起议论。立,通“ 位 ”。周礼·秋官·朝士:“禁慢朝,错立族谈者。” 郑玄 注:“错立族谈,违其位僔语也。” 贾公彦 疏:“云‘违其位’,解‘错立’。” 宋 司马光 《请不受尊号札子》:“入则拜手稽首,请加鸿名;出则错立族谈,腹非窃笑。”
《漢語大詞典》:移改
移动改变。 唐 李端 《赠康洽》诗:“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水浒传》第七九回:“自古王言如纶綍,因此号为玉音,不可移改。”
分類: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