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9,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凤穴
穴深
探虎穴
风穴
三穴
扫穴
兔穴
穴空
空穴
穴鼠
穴地
狡穴
陶穴
穴藏
山穴
《國語辭典》:凤穴(鳳穴)  拼音:fèng xuè
文采荟萃的地方。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凤穴歌声,鸾林舞曲。」唐。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
《韵府拾遗 侵韵》:穴深
刘禹锡伤往赋薨薨者虫蠢蠢伊豸游空穴深两两相比
《漢語大詞典》:探虎穴
比喻冒险。语本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探虎穴而挥戈,上 鱼门 而悬胄。”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诗:“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好逑传》第二回回目:“探虎穴巧取蚌珠还。”
《國語辭典》:风穴(風穴)  拼音:fēng xuè
风所吹出的地方。《淮南子。览冥》:「羽翼弱水,暮宿风穴。」
《漢語大詞典》:三穴
三窟。晋书·王衍传赞:“ 夷甫 两顾,退求三穴。”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有白黑鹰》诗之一:“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涉颍》:“三穴未为得,一舟不作痴。”参见“ 三窟 ”。
《國語辭典》:三窟  拼音:sān kū
三个洞穴。比喻避祸计虑的周密。《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分類:洞穴避祸
《漢語大詞典》:扫穴(掃穴)
清除巢穴。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二章:“所有自古之崇山、盘栈……毛人、生番之所栖宿,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亦以喻彻底摧垮敌方。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扫穴传方略,丰碑勒武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勅诸将移 小金川 之师,进讨 大金川 ,誓必扫穴禽渠,乃许蕆事。”参见“ 扫穴犁庭 ”。
《國語辭典》:扫穴犁庭(掃穴犁庭)  拼音:sǎo xuè lí tíng
扫荡巢穴,耕平庭院。比喻澈底摧毁敌人。也作「犁庭扫闾」、「犁庭扫穴」。
《骈字类编》:兔穴(兔穴)
玉海露布恃狡兔之穴凭孽狐之丘
《韵府拾遗 董韵》:穴空
素问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分之所在穴空注言六十八穴皆阳明部分所在之穴空也
《漢語大詞典》:空穴
岩洞。《淮南子·原道训》:“乔木之下,空穴之中,足以适情。” 高诱 注:“空穴,巖穴也。”
分類:岩洞
《骈字类编》:穴鼠(穴鼠)
王褒温汤碑炎州饶地穴鼠含烟
《漢語大詞典》:穴地
(1).地陷。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穴井:“易·井卦 朱子 解云:‘井者,穴地出水之处。’不曰凿井而曰穴地,何也?按《中山经》云:‘ 帝囷山 有井焉,名天井。’《孙子兵法》云:‘地陷曰天井。’穴地出水,盖此类耳。穴地之井,天所为也;凿地之井,人所为也。”
(2).挖地道。宋史·药元福传:“十餘日, 元福 营栅皆就,又穴地及筑土山,百道攻其城。”
分類:地陷地道
《漢語大詞典》:狡穴
指狡兔之穴。 宋 范成大 《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犬骄鹰俊马蹄快,狡穴未尽须穷追。湖海粗豪今岂在?但忆鸣哮如饿鴟。”
《漢語大詞典》:陶穴
(1).古代凿地而成的土室。《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毛 传:“陶其壤而穴之。” 郑玄 笺:“凿地曰穴,皆如陶然。” 高亨 注:“向下掏的洞叫做穴,即地洞。”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 晋 伏滔 《北征记》:“ 皇天坞 北,古时陶穴。 晋 时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餘卷。” 清 孙枝蔚 《避乱杂述》诗之一:“夜行昼仍伏,陶穴暂可处。不道腹中饥,但言行路苦。”
(2).指墓穴。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六:“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横。” 宋 苏轼 《徐州祭枯骨文》:“暴骨累累,见之酸辛,为卜广宅,陶穴宽温,相从归安,各反其真。”
分類:墓穴土室
《漢語大詞典》:穴藏
(1).在洞中隐伏。《淮南子·泰族训》:“故高山深林,非为虎豹也;大木茂枝,非为飞鸟也;流源千里、渊深百仞,非为蛟龙也。致其高崇,成其广大,山居木栖,巢枝穴藏,冰潜陆行,各得其所寧焉。”
(2).窖藏。
《漢語大詞典》:山穴
山洞。庄子·徐无鬼:“吾尝居山穴之中。”宋史·王嗣宗传:“城东有 灵应公庙 ,傍有山穴,羣狐处焉。”
分類: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