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究竟一切智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自初地之净菩提心已上,至于等觉皆摄于信解地中,唯妙觉之位,名究竟一切智地。大疏二曰:「此经宗,从净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名究竟一切智地。」同二曰:「唯如来名究竟一切智地,如华严中,初地菩萨能信如来本行所入。(中略)信成就果,于如是诸事,其心毕竟不可破坏,不复随他缘缚,故名信解行地,亦名到于修行地也。」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间分别比较,善道乐,恶道苦。但如实言之,生死之果报皆苦也。所谓三界火宅,谁得而安是也。惟有出世,乃得真乐。所谓究竟之乐,非一切苦乐比较之乐也。依此究竟之乐,须离一切之苦。
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馀,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究竟毕竟
【三藏法数】
究竟犹至极之义,即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之性也。苟得此一乘之性,则能决定至于至极之地;故疏云:一乘为究竟也。
究竟退
【三藏法数】
究竟犹决定也。谓修行之人,信根浅薄,始则勤修,后因他缘障碍,道心即退,终不起菩提之愿,是名究竟退。
不究竟退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始则精进,中复懈墯,道心即退,心既退已,或遇善知识提奖劝诱,复能发起菩提之愿,是名不究竟退。
究竟灭
【三藏法数】
谓如来妙觉圆明,一切烦恼悉已断灭净尽无馀,更不复生,是名究竟灭。
究竟不净
【三藏法数】
究竟不净者,谓观此身非唯现在不净,审实思惟,至于死后,捐弃冢间,烂坏臭秽,尤极不净。大智度论云:审谛观此身,必归于死处。是也。
【三藏法数】
谓业尽报终,捐弃冢间,如朽败木;大小不净,流溢于外,胖胀烂坏,骨肉纵横,故名究竟不净。(大小者,如以身为大,四肢为小之类也。)
究竟即佛
【三藏法数】
谓道穷妙觉,种智俱圆,是为究竟即佛,此极果妙觉佛也。(种智者,即一切种智也。妙觉者,觉体圆明,不可思议也。)
究竟住
【三藏法数】
谓此非圆教妙觉果佛之究竟,乃是别教第十地菩萨,学行满足,究竟不退,故名究竟住。(第十地者,法云地也。)
究竟施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见无量众生,无眼耳鼻舌身手足,来至我所,告言:我身薄祐,诸根残缺,惟愿仁慈,舍己所有。菩萨闻知,即便施与。假使经阿僧祇劫,不生悔惜。但念此身,危脆不坚,应以施彼,愿我成就清净智身,是名究竟施。(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