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委约(委約)
疲病穷困。文选·宋玉〈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委约而悲愁。”委,楚辞作“萎” 王逸 注:“身体疲病而忧穷也。”北史·文苑传序:“愤激委约之中,飞文魏闕之下,奋迅泥滓,自致青云。”
分類:疲病穷困
《漢語大詞典》:炙地眠
贴地而睡。形容穷困。 唐 孟郊 《寒地百姓吟》:“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亦作“ 炙地卧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每日家烧地眠,炙地卧,怎么过那日月?”
分類:贴地穷困
《漢語大詞典》:育鞫
亦作“ 育鞠 ”。 谓年老穷困。《诗·邶风·谷风》:“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一本作“ 育鞠 ”。 毛 传:“育,长;鞫,穷。” 郑玄 笺:“昔幼稚之时,恐至长老穷匱。”一说,育无“长老”义,“育鞫”,谓生活于穷困之中。 朱熹 集传引 张子 曰:“育恐,谓生於恐惧之中;育鞠,谓生於困穷之际。”亦泛指长养教育。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此惟父母之爱,抚养、顾復、提擕、育鞠,出于天而不知,啼笑则乐,疾病则悲。”
分類:年老穷困
《漢語大詞典》:混穷(混窮)
苟且度过穷困的日子。《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常常春水早发,颗粒不收,穷苦人家只好堵窗泥门,到外地要饭、下苦力去‘混穷’。”
《漢語大詞典》:寒踬(寒躓)
贫穷困顿。新唐书·崔植传:“ 植 与 杜元颖 不知兵,谓藩镇且平,不復料天下安危事,而 克融 等羇旅寒躓,愿得官自效,日诉于前,皆抑不与。”
《漢語大詞典》:鳏穷(鰥窮)
鳏寡穷困。三国志·魏志·胡昭传“初 昭 善史书,与 钟繇 、 邯郸淳 、 卫覬 、 韦诞 并有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郡县以其鰥穷,给廩食日五升。”
分類:鳏寡穷困
《漢語大詞典》:鹑褐(鶉褐)
褴褛的短衣。比喻穷困的处境。 清 李渔 《慎鸾交·送远》:“不到中年觅小星,岂是夫纲正,况又在琴瑟方调,鸞凤初乘,鶉褐才离,龙榜新登。”
《漢語大詞典》:凋瘠
穷困贫瘠。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自尽》:“地方凋瘠,百姓贫苦。” 王闿运 《李仁元传》:“ 武昌 、 安庆 新败凋瘠,属界郡县残者多矣。”
分類:穷困贫瘠
《漢語大詞典》:陋约(陋約)
卑贱穷困。 唐 司空图 《题山赋》:“虽穴处而志扬兮,邈轩肆於宏廓。借国家之未忘兮,鄙荣伸而陋约。”
分類:卑贱穷困
《漢語大詞典》:穷漂(窮漂)
穷困漂泊。 宋 王安石 《祭马龙图文》:“逮 杨子 之既见,方 皖城 之穷漂。遂有通家之好,终无挟长之骄。”
分類:穷困漂泊
《漢語大詞典》:贫踬(貧躓)
贫穷困顿。谓潦倒,不得意。北齐书·段孝言传:“虽草莱之士,粗闲文艺,多引入宾馆,与同兴赏,其贫躓者亦时有乞遗,世论復以此多之。”南史·庾悦传:“ 毅 已先至,遣与 悦 相闻曰:‘身并贫躓,营一游甚难。’”
《漢語大詞典》:忧约(憂約)
忧愁穷困。吕氏春秋·义赏:“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 赦 。”
分類:忧愁穷困
《國語辭典》:饔飧不继(饔飧不繼)  拼音:yōng sūn bù jì
三餐不继。形容生活十分困顿。明。朱用纯《朱子治家格言》:「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也作「饔飧不饱」、「饔飧不给」。
《國語辭典》:一不做,二不休  拼音:yī bù zuò,èr bù xiū
既然已经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本作「第一莫作,第二莫休」。语出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唐代张光晟随朱泚叛乱,败后,光晟杀朱泚,向前来征讨之李晟投降,仍难逃死罪。受刑前云:「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意思是要就不要叛变,既已叛变,索性干到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谁知恶人手辣心硬,一不做,二不休,叫得先打后商量,……也必了人性命,然后动手的。」《野叟曝言》第一○○回:「这事情弄大了!一不做,二不休,如今须得韦大哥为主,打开仓库,招兵买马,放出狱囚。」
分類:穷困
《漢語大詞典》:凶阨
灾荒穷困。汉书·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加以烦扰虖苛吏,拘牵乎微文,不得永终性命,朕甚閔焉。”
分類:灾荒穷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