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立脚
(1).犹安身,立身。《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到后觉道声息不好,立脚不住,就悄地桃之夭夭。”
(2).指根基;基础。 清 姚鼐 《程养斋暨子心之家传》:“士入世立脚不坚,任事不巨,则庸人耳。”
《國語辭典》:律仪(律儀)  拼音:lǜ yí
佛教的戒律和威仪。唐。李公佐《谢小娥传》:「爰自入道,衣无絮帛,斋无盐酪,非律仪禅理,口无所言。」
《國語辭典》:直立  拼音:zhí lì
1.挺直立著。《金史。卷一二四。忠义传四。杨达夫传》:「达夫挺然直立马首,略无所惧。」
2.立身正直,公正不阿。《荀子。荣辱》:「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
《國語辭典》:志向  拼音:zhì xiàng
意志的趋向。《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不瞒世叔说,我生平立的有个志向: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当他做奴隶的时候,所有的想头,不过求免笞辱,简直没有做大事业的志向,岂不可叹?」
《國語辭典》:本行  拼音:běn háng
1.本身的行业。如:「教书是我的本行。」《黄绣球》第一○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2.各种营业行号自称。如:「本行即日起放宽贷款额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承他的情,荐在本行做做西崽,赚得几块钱。」
《漢語大詞典》:方立
谓以道立身。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三:“若夫方立之人,维圣人而已。” 张纯一 校注:“谓若彼以道立身之人。”
分類:道立立身
《漢語大詞典》:古节(古節)
古人立身的节操。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谁令乏古节,貽此 越 乡忧。”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 宋 朱熹 《梵天观雨》诗:“持身乏古节,寸禄久栖迟。”
《漢語大詞典》:作直
谓以直道立身行事。 明 陈子龙 《赠钱牧斋少宗伯》诗:“作直称遗古,推贤更得邻。”
《國語辭典》:直身  拼音:zhí shēn
本指古代的家居常服。后多指僧、道或士子所穿的服装。《水浒传》第一○二回:「只见府西街上走来一个卖卦先生,头带单纱抹眉头巾,身穿葛布直身。」《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凤奴道:『可就是那穿秋色儿直身掉嘴这人么?』」也作「直摆」、「直裰」。
《漢語大詞典》:六本
古谓立身行事的六项根本:孝、哀、勇、能、嗣、力。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孔子 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陈有队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能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北史·隋炀帝纪》:“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兴之以教义。”
《漢語大詞典》:毁方
(1).古代数学中求圆于方之法。周髀算经卷上:“万物周事而圆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或毁方而为圆,或破圆而为方。”
(2).谓毁弃立身行事的准则。 明 文徵明 《周康僖公传》:“事有义命,毁方以求济,如义何?”参见“ 毁方瓦合 ”。
《國語辭典》:毁方瓦合(毀方瓦合)  拼音:huǐ fāng wǎ hé
儒者应收敛自己的锋芒和个性,与人相配合。《礼记。儒行》:「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汉。郑玄。注:「毁方而瓦合,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漢語大詞典》:谨立(謹立)
谓严守立身为人之道。 宋 欧阳修 《集贤校理丁君墓表》:“君为人,外和怡而内谨立,望其容貌进趋,知其君子人也。”
《漢語大詞典》:身干(身幹)
(1).左传·成公十三年:“礼,身之干也。” 孔颖达 疏:“树木以本根为干,有干故枝叶茂焉……人身以礼敬为本,必有礼敬,身乃得存。”后以“身干”喻立身的根本。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率礼蹈谦,谅实身干。”
(2).身躯。 李文翔 《新排长》:“上等兵有一付晒黑的脸,有一双结实的臂膀,有一个粗壮灵活的身干。”
《漢語大詞典》:抗身
立身,置身。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抗身以卫社稷,久沉射虎之威,疏王爵以大门閭,将表食牛之气。”
分類:立身置身
《漢語大詞典》:身基
语本左传·成公十三年:“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后以“身基”指立身的根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礼为教本,敬者身基。”
分類:立身根本